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射像止啼
圖片來自 搜狐

射像止啼歷史詞典解釋:《漢書.酷吏.郅都傳》:「匈奴至為偶人象都,令騎馳射,莫能中,其見憚如此。」《新唐書.郝玭傳》:「虜大畏,道其名,以怖啼兒。」

漢景帝時,雁門太守郅都為人勇悍,號稱「蒼鷹」。匈奴做成郅都的偶象,讓士兵騎馬奔馳而射,因為匈奴兵都害怕郅都,竟無人能夠射中。唐時,郝玭威鎮邊疆,吐蕃不敢侵犯。贊普曾按照玭之身材用黃金鑄成人像,令於國中,說誰能生擒郝玭,就以金像賞賜給誰。小兒啼哭時,便說「郝玭來了」,以止兒啼。後將此二事合稱,用為詠威名遠震,使人畏服之典。

明.湯顯祖《紫簫記.邊思》:「二位將軍有射象止啼之勇,有薄糜餐草之忠。」

並列 射像,語本《漢書·酷吏傳·郅都》:「匈奴至為偶人象都(郅都),令騎馳射,莫能中,其見憚如此。」止啼,語本《新唐書·郝玼傳》:「虜大畏,道其名,以怖啼兒。」後合二事以為典實,比喻威名遠震,使人懾服。明·湯顯祖《紫簫記·邊思》:「二位將軍有射像止啼之勇,有薄糜餐革之忠。」△褒義。多用於名望方面。→威震天下 威名遠揚 ↔無名鼠輩

目錄

詞語分解

射像的解釋 古代的一種巫術,認為射人畫像,可使其遭災禍。《後漢書·齊武王縯傳》:「﹝ 王莽 ﹞使 長安 中官署及天下鄉亭皆畫 伯升 像於塾,旦起射之。」 王先謙 補註:「 惠棟 曰:《太公金匱》曰:『 武王 伐 啼的解釋 啼 í 哭,出聲地哭:啼哭。啼泣。悲啼。啼笑皆非。 鳥獸叫:啼鳴。啼叫。虎嘯猿啼。 笑 筆畫數:; 部首:口; 筆順編號: 歷史典故推薦:刻苦鑽研 《祖沖之》:「敢於推翻前人的錯結論,表現了古今傑出科學家所共有的刻苦鑽研、堅持真理的精神。」[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