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尋找天堂

尋找天堂這本書講述作者歷時數年,踏遍雲南,著成此書,對重走茶馬古道冰清玉龍山瀘沽湖天籟、走婚懸念、殉情樹、祭天、一夫多妻的獨龍族人等地域文化有着優雅的描寫與理性的思索,同時配以近300幅珍貴照片及部分英文,裝幀、版式精美,令人賞心悅目,不失為展示民俗文化的精品之作。

目錄

基本內容

書名:尋找天堂

頁數:321頁

開本:16

出版日期:2014年2月1日

ISBN:7222117709

作者:王大衛

語種:簡體中文

出版社:雲南人民出版社

內容提要

作者歷時數年,踏遍雲南,著成此書,對重走茶馬古道、冰清 玉龍山、 瀘沽湖天籟、走婚懸念、殉情樹、祭天、一夫多妻的 獨龍族人等 地域文化有着優雅的描寫與理性的思索,同時配以近300幅珍貴照片及部分英文,裝幀、版式精美,令人賞心悅目,不失為展示 民俗文化的精品之作。簡言之, 《尋找天堂》是用激情、人性、智慧和思想寫的 文學作品;是情感的、理性的、邏輯的;是 文學與思想的獨特融合。

推薦

當你打開 這本書的時候,都不可能不被她的神奇內容深深吸引,這是一本圖文並茂、風格獨特的記述地域文化的精緻之作。此書是作者以20世紀20—40年代美籍奧地利探險家、學者 約瑟夫·洛克在中國20多年行走路線為線索所進行的一次自然、歷史、人文、宗教、民族的跟蹤式的 生死之旅。洛克為了尋找天堂, 不遠萬里來到中國,並最終找到了天堂——雲南,其身後留下了大量的珍貴歷史照片。正因為洛克的發現,全世界把目光聚焦到了麗江。

作者簡介

王大衛,浙江嘉興人。作家、 自由撰稿人。出版過散文集 《追趕生命》。麗江的塔龍·羅桑益世活佛認為:生命只是一顆流星,而要做一顆燦亮的流星,是極不容易的,只有後者才能在幽黯的天空里閃耀光芒。我欣賞活佛的這個認識。

目錄

尋找天堂的壯美之旅(代序)

重走 茶馬古道

冰清 玉龍山

三走雪嵩村

納西男人

納西女人

殉情

祭天

淚別 石鼓

驚魂 虎跳峽

沉思金沙江崖畫

風中的 石頭城

革囊渡江:悲壯的絕唱

瀘沽湖天籟

走婚懸念

黑瓦吾島:夢的歸宿

羅桑益世活佛

宗教的天空

最後的木里王國

稻城遺恨

誰的 理塘?

康巴漢子:中國西部牛仔

男女同浴的溫泉

格聶神山

神秘的 冷谷寺

天堂的聲音——來自 貢嘎山

苦澀的巴望海

守望俄亞

螺髻之憂

阿 墩子盯着我們

美哉, 梅里雪山

尋找 茨中教堂

怒江與 怒族人

一夫多妻的 獨龍族人

血脈 瀾滄江

遠去的背影

撫摸南貢山

藍月亮山谷

五鳳樓情結

體驗麗江四合院

納西古樂:悠遠的迴蕩

納西樂舞

東巴神園

駝峰航線下的亡靈

洛克的天堂

附錄一:約瑟夫·洛克生平年表

附錄二:約瑟夫·洛克主要文章與著作目錄

附錄三:主要參考書目

好風送我(後記)

同名電影

名稱 Meat Loaf:尋找天堂

外文名稱 Meat Loaf: In Search of Paradise

更多中文片名: 尋找天堂

導演: Bruce David Klein

編劇: Bruce David Klein ....writer

主演:

Meat Loaf .... Himself

Kasim Sulton ....Himself

John Miceli ....Himself

製作人 Produced by:

Steven Holtzman .... line producer

Bruce David Klein ....producer

Sarah A. Lybrand ....associate producer

Meat Loaf ....producer

Rajan Shandil .... field producer

Paulina Williams ....producer

攝影 Cinematography:David E. West

剪輯 Film Editing:Erik Klein

影片類型: 紀錄片

片長:88 min

國家/地區: 美國

上映 2007年

對白語言: 英語

色彩: 彩色

製作公司: Atlas Media Corporation[美國]

發行公司:

Universal Studios Home Video[美國] (2008) (worldwide) (DVD)

Voom HD LAB (2008) (USA) (VHS)

劇情

本片主人公是搖滾明星和 電影演員Meat Loaf,記錄了他2007年為專輯《 Bat Out of Hell III》進行的長達18個月巡迴演出活動的現場和後台故事。

文摘

一個月後,我們走近了木里。在走出雲南境界前,我忽然於冥冥中看見了和樹菊那對為命運祈禱的眼睛。那是納西女人的眼睛。那對眼睛一直盯着我,盯着蒼茫的天空……

雨鬢風鬟的納西女人

納西女人,屬於那種一見就難忘的女人,她們大多身材修長,輪廓分明,形態端莊。納西女人的美,是一種不施粉黛,呈現自然靈氣的美。與此不協調的,是她們艱辛的生活,尤其是她們艱辛的精神命運——好在受教育程度局限,她們沒有冷靜、理性地去思考這些問題。

我見到的納西女人,幾乎都給人一種堅韌不拔又身心疲憊的感覺,但眼神里,卻顯而易見表達出對改善生存狀態、改善命運的渴望。

因為這種渴望,一位納西女人勇敢地伸出訴求之手,拉住了我的衣衫……

希望

2006年9月13日,當我們一行即將離開雪嵩村時,洛克「乾兒子」李近武(洛福壽)的弟媳和樹菊,一把抓住已走近大門的我:王老師,你回來,我有重要的事告訴你。

這個49歲,身高1.66米,皮膚黝黑,滿臉憔悴與苦難的納西女人,非常意外地為我證實了一些關於洛克感情生活的傳聞。

她說,李近光(李近武弟弟、和樹菊丈夫)的媽媽病重時說:李近武是洛克的兒子,洛福壽是洛克給他起的名字。洛克在雪嵩村的時候,李近武的媽媽和潤秀經常給他做飯、洗衣服,天長日久,感情就深了。李近武的媽媽就住在洛克隔壁。洛克也經常送些生活用品和藥品給李近武的媽媽。家裡有人生病了,洛克馬上就過來看。李近武媽媽家裡做了什麼好吃的,也給洛克送過去。洛克1949年8月走以前,來看李近武媽媽時說:雪嵩村是我的家鄉,我還會回來的;要是我回不來,也會叫人來看你和洛福壽、洛福世。洛克走的時候,送了一對手鐲和其他一些珍貴的東西給李近武媽媽。土改劃成分時,因為和洛克的親近關係,李近武媽媽被劃為地主,洛克送的手鐲和一些東西,也被沒收了。洛克走(離開中國)以後,李近武媽媽常念起洛克,洛克也傳來消息,很想回麗江,想來看看李近武媽媽和洛福壽、洛福世……

我不知道這個納西女人究竟是基於什麼考慮,告訴了我這些被認為是「絕對秘聞」的事情,儘管我此前詢問過她。

我問她:為什麼還是告訴了我呢?

她說:別人拍了照一走就不再寄照片來,你次次都寄來,還從貴州給我們帶來這麼多衣服。你是個好人。

我問:還有其他原因嗎?

她說:你好像很想知道這些事情。李近武的媽媽與洛克的關係,洛福壽是洛克的兒子,村里上了年紀的人都知道,但從土改時就有幹部打了招呼,不准亂說,誰說了就處分誰,所以誰也不敢說,直到現在也沒人敢說。

她最後說:我們太窮了,太讓人看不起,反正都到了這一步。

和樹菊說這些話的時候,李近武和李近光都先後過來站在旁邊,一言不語。他們兄弟二人,好像是受過什麼刺激,顯得有些木訥。

我非常理解和樹菊,理解她的心態,理解她內心深處的願望。這段情節所以寫出來並讓其公開出版,是想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幫助和樹菊,幫助李近武,幫助雪嵩村的納西人了一個心愿——改善貧困狀態,改善他們的命運。

與和樹菊告辭的時候,我看見這個納西女人眼裡浸溢出淚水。她顯然對《尋找天堂》可能產生的影響寄予了過高的期望。

回到大研鎮後,我一直想:僅靠一本書就能改善和樹菊、改善雪嵩村人的命運嗎?這是個很懸、很沉重、很不可思議的問題,除非這本書有大面積的覆蓋,造成一種氛圍,一種衝擊波,使雪嵩村成為一個國內外旅行者關注的「熱點」,憑藉這個「熱點」,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這種希望,當然存在於可能與不可能之間。

——從內心說,我是不想讓洛福壽、和樹菊和雪嵩村的父老鄉親失望的。我很想以一種特殊的形式,為他們提供一點力所能及的幫助。

命運

納西族作家夫巴在他的《馬蹄踏出的輝煌》里說:「當納西民族在清朝統治者壓迫、改造下變得沒有血性,沒有激情,沒有鬥志,甚至忘記了傳統,忘記了歷史的時候,唯有女人——那些在男人中間敢於挺身而出的納西女人,表現出寧折不彎、寧死不屈的英雄氣概。」

洛克在《中國西南古納西王國》中也寫道:「納西族婦女通常很強悍,她們有堅強的精神,她們處理勞務和生意,同時還要釀酒和縫製衣服,她們比男人有進攻性和主動性。她們的皮膚比漢人的要黑,呈深棕色,頭髮常常是梳理得直直的光光滑滑的。她們鼓勵自己的男人閒遊闖蕩,像個男人,像個武士。她們自信、果敢甚至不怕死;她們是當家人,是家庭生活的主要支柱。男子表面上享有特權,但在家庭生活中無足輕重。」

洛克對20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納西族婦女的評價是比較高的,但40年代中後期,他認為納西族婦女與納西族一樣,漸漸衰落了。洛克對納西族和納西族婦女的衰落,沒有做理論上的深入分析,倒是顧彼得朦朦朧朧地認為,「可能有政治上的原因。」(《被遺忘的王國》)

政治上的原因是不言而喻的,但微觀地看,還有交通、教育、文化、經濟等方面的原因。從二十世紀上半世紀大社會背景看,各種政治勢力、地方勢力對權力和地域的傾軋爭奪,也給社會進步與發展,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作為少數民族的納西族,必然會在這種非常態歷史大環境中衰落下去。納西族整體衰落了,納西婦女當然也身置其中。這次衰落,竟使納西族在半個世紀裡沒有完全振奮起來。

我們在永勝縣和寧蒗縣的樹底、松坪、臘木河、沙力、玉鹿和麗江自治縣境內的大東、白水、鳴音等地區看見的納西族婦女,與雪嵩村的和樹菊,就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貧窮、文化程度低、疲憊憔悴、眼神里蘊含着苦難與希望。

在去藍月亮山谷路上,我們遇見幾個背着柴禾的納西族婦女,沉重的柴禾,壓得她們一路悄然無聲。當我們與她們擦肩而過時,忽然反應過來,為什麼不拍下這幅真實、生動的照片呢?堯宇又倒回去追趕她們,拍下了幾張難得的照片。這幾張照片,是納西族婦女生活、勞作的寫照。照片上幾個納西族婦女的豐富表情,既涵蓋了生活的艱辛,也涵蓋了對生活的希望。她們的人生,就雨鬢風鬟地苦行在這兩者之間。

兩個月後,我們走近了木里。走出雲南境界前,我忽然於冥冥中看見了和樹菊那對為命運祈禱的眼睛。那是納西女人的眼睛。那對眼睛一直盯着我,盯着蒼茫的天空。

——那對眼睛對我完成《尋找天堂》,有一種苦澀的推動力。

P29-32[1]

參考文獻

  1. 尋找天堂豆瓣讀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