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對治嗔恨心,對症下藥

對嗔恨心,對症下藥?
圖片來自六圖網

對於我們自己的嗔恨心,如何才能對症下藥?「鐵杵磨針,滴水穿石」,儘管嗔恨心很難操控,但若能從最小的嗔恨心開端下手,通過一再練習,必定會有前進,今後的體現必定會越來越好

目錄

原文

怎麼面臨嗔恨心?

一、殲滅嗔恨,燃眉之急

在咱們的生活和工作中,貪、嗔、痴煩惱隨時可見,無所不在。身為大乘初學者的咱們,也常常會像非釋教徒相同,不能操控自個的心情。這麼的成果不要說度化眾生,反而會給釋教抹黑。特別是嗔恨心,其損害尤其嚴峻,不光會炸毀自個的善根,也會讓他人對釋教徒,乃至對釋教生起欠好的觀點。

《入行論》傍邊講得十分清楚,一剎那的強烈嗔恨,能夠完全從底子上銷毀曩昔幾百萬年、幾千萬年傍邊堆集的絕大多數善根。就像一剎那的慈悲心或菩提心,也能夠堆集難以想象的積德行善與資糧相同。

大乘釋教以為,一切煩惱傍邊,最嚴峻的是嗔恨心,由於大乘釋教的基礎和起點,即是慈悲心。與慈悲心直接敵對的,即是嗔恨心。大乘菩薩戒中講,只需對任何一自個完全拋棄慈悲心,有了嗔恨心,菩薩戒的底子戒都破掉了,更無法發菩提心。一切煩惱中,嗔恨心是最嚴峻的。嗔恨心的過患,實在是作惡多端。

咱們都看到過,文殊菩薩等許多佛菩薩手裡都持着寶劍、槍支等兵器。這些兵器不是用來制服任何生命,而是用來殺滅貪嗔痴煩惱的。學修任何法,即是為了面臨、操控、斷除煩惱。這是釋教徒的使命和方針。衡量修行好壞的規範,不是看誰念的咒語更多,誰做的積德行善更大,更不是看誰發財、健康、工作順暢,而是看煩惱有沒有削減。比方,當有人凌辱咱們的品格,或許是欺壓、毆傷咱們的時分,看看咱們的嗔恨心是不是跟以前相同。假如是相同,那咱們的學佛就沒有任何實際的含義。當然,在沒有證悟空性之前,還談不上完全斷除煩惱,只能適當地操控。

學佛的方向十分重要。假如身為釋教徒,卻不聞思修行,僅僅搞些形式上的活動,開法會、超度、火供、薈供、磕頭、燒頭香、燒高香、灌頂等等,哪怕十分忠誠,也會失去學佛的實在含義。儘管規範的灌頂十分有用,但假如只需這些,卻沒有實質性的聞、思、修,佛陀的思想、佛陀的處死就無法宏揚起來,學佛者終究的意圖,只會是為了自個健康、長命、發財、工作順暢、兒女考上大學、有好的工件等等,這麼就得不到修法的實際效果,也無法實在走擺脫道。所謂的佛法,就失去了實在的中心價值。

二、嗔恨心的分類

嗔恨心能夠分為三種:榜首種,是對有情眾生的嗔恨心;第二種,是對無情物的嗔恨心;第三種,是對鬼神等非人的嗔恨心或驚駭。

三、操控嗔恨心的辦法

操控嗔恨心的辦法有兩種:一,世俗諦的辦法;二,勝義諦的辦法。

(一)世俗諦的辦法

榜首,了解

許多時分,人與人之間的不滿、訴苦與嗔恨心,都是彼此的不了解形成的。

在他人辱罵、毆傷、欺壓自個的當下,想把嗔恨心操控下來,會有必定的難度。事發其時,不必定會體現得極好。但工作曩昔今後,卻應當靜下來,把剛才與自個發生衝突的人觀想在前面,然後對自個說:「我剛才的激動、發脾氣是不應當的,哪怕這自個現世跟我沒有血緣關係,但她曩昔必定當過我的媽媽,也曾像如今的媽媽相同,對我恩重如山。萬惡的死神強迫她捨去母子之情,再次投生的時分,曩昔的回憶都不復存在。由於她不知道實情,所以才會來害我,但我知道實情,懂得道理,又怎麼能以怨報德,嗔恨抱怨她呢?我要學會了解,不應當頂嘴、還手,更不應當有過後報仇雪恥之心。

儘管今日她害了我,但那不是她的錯,而是她的煩惱的錯。由於無明,她忘卻了曩昔的閱歷。假如能憶起從前的母子深情,她底子不行能害我,不行能凌辱我。即便我去打她、罵她、凌辱她,她也不會還手,不會記仇,更不行能來損傷我。她不是成心要損傷我,僅僅被嗔恨心占有了心裡,讓她的行為變得瘋狂失控而不能自已。包含我自個也是相同,只需煩惱攻心,就像電腦中了病毒相同。可見,一切的元兇巨惡,即是煩惱惡魔,假如要怪,也只能怪煩惱嗔恨心。」

這不是阿Q式的自我安慰,只需懂得輪迴的實在不虛,就知道這是確鑿的現實。不相信因果輪迴的人,不行能對毫不相關的陌生人心胸感恩,即便掛在口頭,也僅僅說說而已。但假如接受了輪迴觀念,明白對方從前也做過自個的媽媽,壓服自個是輕而易舉的事。



第二,感恩

還應當思想:「在面臨損傷、凌辱的時分,我若能安忍,不只會讓其他人對我刮目相看,更能夠練習我的心裡。假如一切人都對我十分好,我又怎麼會有修忍辱的時機呢?已然對方給我發明了這麼好的時機,幫我堆集了這麼大的福報,我怎能不知恩念恩,反而惡言相向,出手回擊呢?」

當年阿底峽尊者即是考慮到,在藏地弘法時,會遭到眾星捧月似的恭順,沒有人會凌辱自個,為了修持忍辱,便成心帶了個脾氣暴躁的人一起進藏做他的侍從。連阿底峽尊者這麼的成果者,都在想方設法發明條件修忍辱,咱們又怎能對忍辱的對境生嗔恨心呢?應當感恩才對啊!

就這麼重複思想、檢討、悔過,並吸取教訓,下定決心,下次再遇到這種工作的時分,必定不能一時激動,意氣用事,必定要平緩地面臨,妥善地處理。

「鐵杵磨針,滴水穿石」,儘管嗔恨心很難操控,但若能從最小的嗔恨心開端下手,通過一再練習,必定會有前進,今後的體現必定會越來越好。

為什麼要從最小的嗔恨心開端下手呢?任何工作都要考究次序,先易後難。在面臨小的嗔恨心時獲得了成功,自個就會信心百倍、興味盎然。跟着修行功力的不斷增強,最終在面臨劇烈煩惱的時分,也能應對自若、舉重若輕了。反之,若在一開端,就試圖去降服無窮的煩惱,就很簡單碰得頭破血流,榜首次落花流水,就會心灰意懶,再也不會對修行感興趣了。

(二)勝義諦的辦法

1,對有情眾生的嗔恨心

榜首步,覺知

嗔恨心剛剛冒出來的時分,榜首反響要覺知到自個在生氣。許多時分,咱們卻認識不到自個在生氣,底子沒有覺知力,無法調查自個的心情,僅僅以為某自個對自個欠好等等。在缺乏察覺的情況下,就沒有時機採納辦法對治。但惋惜的是,在生氣的時分,咱們通常不願意冷靜下來反躬自省,偏要宣洩出來今後才稱心如意。即便過後亡羊補牢,也形成了必定的成果。

第二步,不見

若能知道自個在生氣,就要進一步靜下來往內看:是我的什麼東西在生氣?是肉體、血液、大腦、骨骼,仍是精力、認識在生氣?所謂的嗔恨心,到底是什麼樣的?這時分,對比弱小的嗔恨心會當即中止、不見,不會再繼續。不見是不是意味着咱們證悟了空性?不是。任何想法都是相同,只需凝視着它,不火上澆油,它必定會中止,這與證悟與否無關。

此處所謂的「凝視」,不是用肉眼去看,肉眼無法看到精力,只需心裡自個,才幹感觸它自個的實質。在因明與唯識論典傍邊講過,精力能夠自知自明。一般的無情物感觸不到自個,即是由於它不具有精力。

有些人以為,沒有調查心裡的時分,生氣的心情存在;如今它不見了,就成為空性。

本來這不叫空性,而僅僅斷見。空性與某種狀況是不是繼續無關,不管任何狀況,本來質是空。即便是在嗔恨心十分嚴峻的時分,本來質也是不存在的,這叫「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第二,感恩

還應當思想:「在面臨損傷、凌辱的時分,我若能安忍,不只會讓其他人對我刮目相看,更能夠練習我的心裡。假如一切人都對我十分好,我又怎麼會有修忍辱的時機呢?已然對方給我發明了這麼好的時機,幫我堆集了這麼大的福報,我怎能不知恩念恩,反而惡言相向,出手回擊呢?」

當年阿底峽尊者即是考慮到,在藏地弘法時,會遭到眾星捧月似的恭順,沒有人會凌辱自個,為了修持忍辱,便成心帶了個脾氣暴躁的人一起進藏做他的侍從。連阿底峽尊者這麼的成果者,都在想方設法發明條件修忍辱,咱們又怎能對忍辱的對境生嗔恨心呢?應當感恩才對啊!

就這麼重複思想、檢討、悔過,並吸取教訓,下定決心,下次再遇到這種工作的時分,必定不能一時激動,意氣用事,必定要平緩地面臨,妥善地處理。

「鐵杵磨針,滴水穿石」,儘管嗔恨心很難操控,但若能從最小的嗔恨心開端下手,通過一再練習,必定會有前進,今後的體現必定會越來越好。

為什麼要從最小的嗔恨心開端下手呢?任何工作都要考究次序,先易後難。在面臨小的嗔恨心時獲得了成功,自個就會信心百倍、興味盎然。跟着修行功力的不斷增強,最終在面臨劇烈煩惱的時分,也能應對自若、舉重若輕了。反之,若在一開端,就試圖去降服無窮的煩惱,就很簡單碰得頭破血流,榜首次落花流水,就會心灰意懶,再也不會對修行感興趣了。

(二)勝義諦的辦法

1,對有情眾生的嗔恨心

榜首步,覺知

嗔恨心剛剛冒出來的時分,榜首反響要覺知到自個在生氣。許多時分,咱們卻認識不到自個在生氣,底子沒有覺知力,無法調查自個的心情,僅僅以為某自個對自個欠好等等。在缺乏察覺的情況下,就沒有時機採納辦法對治。但惋惜的是,在生氣的時分,咱們通常不願意冷靜下來反躬自省,偏要宣洩出來今後才稱心如意。即便過後亡羊補牢,也形成了必定的成果。

第二步,不見

若能知道自個在生氣,就要進一步靜下來往內看:是我的什麼東西在生氣?是肉體、血液、大腦、骨骼,仍是精力、認識在生氣?所謂的嗔恨心,到底是什麼樣的?這時分,對比弱小的嗔恨心會當即中止、不見,不會再繼續。不見是不是意味着咱們證悟了空性?不是。任何想法都是相同,只需凝視着它,不火上澆油,它必定會中止,這與證悟與否無關。

此處所謂的「凝視」,不是用肉眼去看,肉眼無法看到精力,只需心裡自個,才幹感觸它自個的實質。在因明與唯識論典傍邊講過,精力能夠自知自明。一般的無情物感觸不到自個,即是由於它不具有精力。

有些人以為,沒有調查心裡的時分,生氣的心情存在;如今它不見了,就成為空性。

本來這不叫空性,而僅僅斷見。空性與某種狀況是不是繼續無關,不管任何狀況,本來質是空。即便是在嗔恨心十分嚴峻的時分,本來質也是不存在的,這叫「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2,對無情物的嗔恨心

對無情物的嗔恨心,也能夠採納相同的辦法。

比方,咱們常常會對噪音十分惡感。在這個時分,咱們也能夠去看看惡感這一想法的賦性,或許不排擠噪音,將一切注意力,都專心融入到聲響傍邊。在此過程中,也會體會到,所謂的聲響,僅僅外面的聲波轟動咱們的耳膜今後,在耳朵傍邊產生的一種感觸,都歸於精力的領域。一旦專心於這些聲響,就能體會到它的空性與虛幻不實。

有些道友的佛堂面臨大街,常常會很吵,打坐的時分無法靜下來。這時,就能夠用這個辦法。

時刻長了今後,咱們便學會了習慣喧鬧的環境,噪音不光不會攪擾阻止咱們的修行,反而會成為咱們證悟空性的助緣。

3,對鬼神等非人的嗔恨心或驚駭

許多人怕鬼,包含學佛的人也是相同。黑夜不敢去黑暗的當地,路過墳墓就很嚴重。假如這時分有滿足的勇氣,就停下來站在這個當地,不要往前走,然後去調查:剛剛我十分嚴重、懼怕的想法終究是什麼?這時分或許能感遭到,即便驚駭感還存在,但本來質完全是空性,像水泡相同虛無縹緲。當下,對鬼神的驚駭便會不見無蹤。

假如自個不怕鬼,即便看到了鬼,它也不能損傷咱們。但假如看到像鬼相同的東西,即便那不是鬼,只需心裡產生了無窮的驚駭,並以為見到鬼很不吉祥,通過心理作用,真的會讓自個或家人患病,呈現許多不順暢、不愉快的工作。所以,一旦置疑有鬼,就停下來,看看心的賦性,驚駭與困惑當即會不見,也不會再有不良影響了。

當然,對鬼神的驚駭能夠用這種辦法,但假如遇到猛獸、毒蛇、洪水、地震等現實生活中的風險,仍是不能停下來,不然會有費事。由於鬼神的攪擾並不是凡夫意念中實在的實體,完全是精力上的驚駭,習氣不深,所以對比簡單抵擋。而抵擋洪水、猛獸等災禍,就非凡夫心力所及了。

藏傳釋教各派都有斷行的修法,斷行是一種十分特別的修法,能夠分為許多種。《大圓滿前行》中,就講過一個開始的斷行修法——古薩里的修法。即觀想把自個的肉體,上供上師三寶,下施各類鬼神等等。實在的斷行修法,是以證悟空性的才智,採用對比特別的辦法去斷固執、斷煩惱。這種修法的條件,是要證悟空性,並讓證悟的境地生長、強大。比及必定的時分,就到那些據傳有鬼神出沒的當地去打坐,這時分通常會呈現類似於活見鬼的表象,聽到反常的聲響,或看到一些奇怪的表象。一般人會很嚴重,我執便會十分顯着。假如此時能專心於空性,就能十分順暢地斷除我執,同時也能消除懼怕、驚駭等負面心情。

修斷行的瑜伽士所用的腰鼓不是木頭做的,而是人頭蓋骨做的,吹的樂器也是人骨的。修行的當地,也通常是鬼神猖獗的當地。在一般人,尤其在顯宗修行人看來,似乎有點不行理喻。本來這麼做的意圖,都是為了成心做出蔑視的樣子來激怒鬼神,導致鬼神的報復,呈現打雷等利於修行的各種恐懼表象,在高度嚴重的時分修空性,更能斷除我執。[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