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對月(歌德詩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對月》是德國作家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年8月28日—1832年3月22日)的作品。

作品

你又將迷濛的春輝
灑滿這幽谷叢林,
你終於將我的靈魂
完全地解脫消溶;

你將撫慰的目光
照臨我的園庭,
就象友人的青眼
關注我的命運。

我的心感覺着
樂時與憂時的迴響,
我在苦與樂之間
寂寞孤獨地倘佯。

流吧,流吧,親愛的河!
我再不會有歡愉,
嬉戲、親吻、忠誠,
一切都已然逝去。

可我曾一度占有
那無比珍貴的至寶!
我現在痛苦煩惱,
就因為再不能忘記!

喧響吧,流下山澗,
別休止,莫停息,
發出琮琮的鳴聲,
和着我的歌曲。

不論是在冬夜裡
你洶湧地泛濫激漲,
還是在陽春時節
你迂迴地流進花畦。

幸福啊,誰能
離開塵世無所怨恨,
誰能擁有一位知己,
和他共同分享

那人所不知的、
人所不解的樂趣,
作長夜的漫遊,
在胸中的迷宮裡。 [1]

詩歌特點

歌德一生沒有停止過詩歌創作。他創作的詩歌數量驚人,給世人留下 了寶貴的財富。總結起來,歌德的詩歌有以下幾個特點。

(1) 思想深刻,意境深遠。從《普羅米修斯》、《神性》、《重逢》、《幸福的渴望》、《浮士德》等作品中都可以找到證據。

(2) 題材豐富、廣泛,幾乎反映了社會及人生中的方方面面。

(3) 情感自然真摯。細細品味一下《五月之歌》、《漫遊者的夜歌》、 《迷娘曲》等抒情詩,就會深切地感受到這一點。

(4) 體裁多種多樣。如,早年的牧歌體、民歌體、頌歌;中年的短詩、 哀歌、十四行詩;晚年的阿拉伯風格和中國風格。另外還有許多格言詩和敘事謠曲。[2]

作者簡介

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年8月28日—1832年3月22日),出生於美因河畔法蘭克福,德國著名思想家、作家、科學家,他是魏瑪的古典主義最著名的代表。而作為詩歌、戲劇和散文作品的創作者,他是最偉大的德國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學領域的一個出類拔萃光輝人物。他在1773年寫了一部戲劇《葛茲·馮·伯利欣根》,從此蜚聲德國文壇。1774年發表了《少年維特之煩惱》,更使他名聲大噪。1776年開始為魏瑪公國服務。1831年完成《浮士德》,翌年在魏瑪去世。

歌德的詩詞全集: 《歡聚與離別》 《瑪麗恩巴德悲歌》 《野薔薇》 《五月之歌》 《幸福的渴望》 《迷娘曲 (之一)》 《對月》 《浪遊者的夜歌》 [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