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寒山、拾得
圖片來自搜狐網

寒山、拾得,佛菩薩雖是應機化身,緣盡而去,實則佛光恆照,普益眾生

目錄

原文

唐朝天台山國清寺的豐干禪師,有一次外出,經過赤城山的時候,聽到草叢中有孩子啼哭的聲音,走進一看,是一個十多歲的孩子。禪師就問他家住何處,叫什麼名字。男孩回答說:「我沒有家,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姓什麼。」於是禪師把他帶回國清寺,讓他到庫房作茶童,因他是撿來的,就給他取名叫拾得。

拾得漸漸長大了,寺院先是讓他管理齋堂和香燈。有一天拾得看四周都沒有人,他就登上大座,與佛像面對面盤坐而食;還呵斥羅漢塑像是「聖像小果」、「焦芽敗種」。這件事被知庫靈熠禪師看見,責備他對聖像不恭,可能頭腦有毛病,於是罷去了他在堂上的職務,讓他到廚房打雜。

拾得有時會自言自語:「我有一顆明珠,埋在暗中,可惜沒有人能識別!」大家聽到,都笑他痴狂。當時在天台山隱居的寒山是拾得的好朋友,在外人看來,兩人都是瘋瘋顛顛,情投意合。拾得在廚房,常將剩飯用一個竹筒裝起來,拿去送給寒山吃。

有一陣子,廚房中的食物每天都有烏鴉來偷吃,搞得狼藉不堪,拾得就拿了一隻棍子到伽藍殿中,打了護法神兩下,責備他們說:「你們接受出家人的供養,守護佛寺清淨道場,卻不管寺里的事情,讓食物被烏鴉吃得一塌糊塗,如何當得起護法的職責?」這天夜裡,全寺僧眾都夢到護法神向他們訴苦,說拾得打他們。第二天,僧眾上伽藍殿,果然看到護法神身上有被杖打的痕跡。

拾得有時也在寺廟的田園裡負責放牛,悠遊自得。一天,寺院做法事,僧眾聚在一塊說戒,場面很是熱鬧,這時拾得趕牛路過,他站在門口拍手大笑說:「那輪迴生死、前程悠悠的眾生,正在這裡聚頭呢!」首座和尚聽到後,就怒斥他:「你怎麼這樣瘋狂,竟敢在這裡喧譁,破壞說戒!」

拾得笑着說:

「無嗔即是戒,心淨即出家,

我性與你合,一切法無差。」

首座和尚出門要打發拾得趕牛出去,拾得說:「我不是在放牛啊!這群牛前生都是本寺的出家人,都有法號,不信且讓我叫他們出來。」

於是拾得一一叫喚那些牛。先叫:「前生律師(寺院善解戒律的僧人)弘靖站出來吧!」一頭白牛應了一聲出來了。又叫:「前生典座(掌管寺院雜務的僧人)光超站出來吧!」一頭黑牛應聲出來了。又叫:「直歲(掌管寺院修繕耕耘的僧人)靖本站出來吧!」一頭牯牛應聲出來了。又叫:「前生知事(掌管僧院事務的僧人)法忠出來吧!」又是一頭牯牛應聲出來。

這時候,拾得悠悠然說了一句話:「前生不持戒,人面而畜生,你今招此咎,怨恨於何人?佛力雖然大,你卻辜佛恩!」

僧眾這時無不驚訝錯愕,這才知道拾得並非凡間俗子,都慚愧不已。

拾得的好友寒山後來也在國清寺出家,和拾得一起在廚房做雜役。寒山曾問拾得:「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我該如何處之?」拾得答曰:「只需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當時,新任台州太守赴任,半路上病得很重,很多醫生都沒辦法,豐干禪師就去給他治病。病治好之後,太守問他:「法師,你住在哪裡?」豐干說:「我住在天台山國清寺。」太守請教豐干:「你們這個寺里有沒有高僧?」豐干說:「有!在寺廟廚房打雜的寒山、拾得,就是文殊、普賢菩薩。」

太守一上任,就到國清寺去拜兩位菩薩。他在廚房找到正在燒火做飯的寒山、拾得,一見面就要下拜,兩人都不理他,只說了一句「彌陀饒舌」,展顯神通,飛身後退,退至一大石中消失不見了。太守聽說豐干原來是阿彌陀佛,就去找豐干,發現豐干已坐化圓寂。大夥這才明白,這三人原來是佛菩薩乘願而來,遊戲人間度眾生啊!

佛菩薩雖是應機化身,緣盡而去,實則佛光恆照,普益眾生。拾得有詩云:

「君不見三界之中紛擾擾,

祇為無明不了絕,

一念不生心澄然,

無去無來不生滅。」

請各位行人牢記一個概念:自有佛史以來,在此世界渡生的佛陀,一旦佛陀身份被公開,只有兩種情況發生,一種是即刻入滅離開這個世界,如上文中寒山拾得被一居士發覺乃文殊菩薩、普賢菩薩二古佛化身,兩位立刻入滅,展顯神通,飛身後退,退至一大石中消失不見。第二種情況,是因大事因緣住世不離開的佛陀。只要是公開身份住世渡生的佛,請各位行者切記,便一定會展顯佛陀所相應的德境證量。釋迦佛陀自不必說,實證境量展顯都在經藏中記載着,而維摩詰聖尊,當年世尊公布聖尊乃古佛多傑羌佛化現,維摩詰聖尊便展顯大威神力,施展巨大的神通證量教化五百羅漢,才有了那一段著名的方丈室中的公案。[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