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宿新市徐公店 楊萬里

宿新市徐公店
圖片來自搜狐網

宿新市徐公店此詩是描寫暮春農村景色的詩歌,描繪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頭二句點出兒童捕蝶時候快樂、天真的背景,為靜態描寫;後二句將詩筆轉入畫面中心,描繪兒童捕蝶的歡樂場面,將兒童天真活潑、好奇好勝的神態和心理刻畫得惟妙惟肖,躍然紙上,是為動態描寫。全詩動靜結合,善用白描;其語言清新,形象鮮明,富有情趣,成功地刻畫出農村恬淡自然、寧靜清新的春日風光。

目錄

原文

楊萬里〔宋代〕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新綠未成。(新綠 一作:花落)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

譯文

稀稀落落的籬笆旁,一條小路通向遠方,路旁樹上的花瓣紛紛飄落,新葉剛剛長出還未形成樹蔭。

小孩子奔跑着追趕黃蝴蝶,可是蝴蝶飛入菜花叢中就再也找不到了。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暮春農村景色的詩歌,描繪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

  第一句是純景物的靜態描寫。籬笆和小路,點明這是農村,「籬落」是有寬度的,用「疏疏」指出它的狀態,顯見其中有間隔,才能看見籬笆外面的山道。「一徑深」,表明山道只有一條,並且很長很長,延伸向遠方。寬廣的籬落與窄小的一徑相對照,稀稀疏疏與綿綿長長相對照,互相映襯,突出了農村清新與寧靜。

  第二句也是純景物的靜態描寫。路旁,樹枝上的桃花、李花已經落了,但樹葉還沒有長得茂密,展示出農村自然、樸素的風貌。

  第三句是人物動態描寫。「急走」與「追」相結合,兒童們那種雙手撲扑打打,兩腳跌跌撞撞追蝶的興奮、歡快場面就歷歷在目了,反映了兒童們的天真活潑。

  第四句,菜花是黃的,又是繁茂的一片,一隻小小的蝴蝶,飛入這黃色的海洋里,自然是無處尋了。讀者可以想象,這時兒童們東張西望,四處搜尋的焦急狀態,以及搜尋不着的失望情緒等等,更表現出兒童們的天真和稚氣。

  本詩通過對春末夏初季節交替時景色的描寫,體現了萬物勃發的生命力。全詩所攝取的景物極為平淡,所描繪人物的活動也極為平常,但由於採取景物與人物相結合,動靜相間的寫作手法,成功地刻畫出農村恬淡自然,寧靜清新的暮春風光。

創作背景

  這組詩當作於宋光宗紹熙三年(公元1192年)。彼時楊萬里正任江東轉運副使,任所是在建康(今江蘇南京)。詩題中的「新市」,是當時一處城鎮,在今浙江德清東北,位於臨安(今浙江杭州)與建康之間。作者途經這裡,見景生情,有感而發,於是賦寫這組詩。

簡析

  這首詩是《宿新市徐公店二首》中第二首。此詩是描寫暮春農村景色的詩歌,描繪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頭二句點出兒童捕蝶時候快樂、天真的背景,為靜態描寫;後二句將詩筆轉入畫面中心,描繪兒童捕蝶的歡樂場面,將兒童天真活潑、好奇好勝的神態和心理刻畫得惟妙惟肖,躍然紙上,是為動態描寫。全詩動靜結合,善用白描;其語言清新,形象鮮明,富有情趣,成功地刻畫出農村恬淡自然、寧靜清新的春日風光。

楊萬里

楊萬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黃橋鎮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詩人、大臣,與陸游、尤袤、范成大並稱為「中興四大詩人」。因宋光宗曾為其親書「誠齋」二字,故學者稱其為「誠齋先生」。楊萬里一生作詩兩萬多首,傳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譽為一代詩宗。他創造了語言淺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誠齋體」。楊萬里的詩歌大多描寫自然景物,且以此見長。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間疾苦、抒發愛國感情的作品。著有《誠齋集》等。[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