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宗政姓源流單純,源出有一:出自劉姓,是漢高祖劉邦的後代,以官名為氏。 據《通志•氏族略》上記載"漢楚元王交之孫劉德為宗政。"漢朝開國皇帝劉邦的後代有楚元王劉交,他的孫子叫劉德,官至宗正,為九卿之一,即主持皇家宮室事務的官員。劉德的支庶子孫有的以祖上官職名命姓,稱宗正氏,後來加文而為宗政氏。宗政姓族人,今大多已併入宗姓。

目錄

姓氏源流

河間王族系的開基始祖名叫劉德,是漢景帝的第二個兒子,劉德是一位名垂千古的學者。他"修學好古,實事求是",雅好儒學,精通典籍,尤其喜歡搜集、收藏各種古籍秘本。

他曾廣泛搜集《周官》、《尚書》、《周禮》、《禮記》、《孟子》、《老子》等先秦古文秘籍,鑑別真偽,然後獻給朝廷。

他又在自己的王府上設立《毛詩》、《左傳》博士,專門研究這兩種經典。當時全國的名儒學者,都喜歡與他交遊。他對漢代古文經學的繁榮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對中國文獻的保存和儒學的發展,也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河間王族也因他而名揚全國。他去世後,因此被朝廷尊諡為河間獻王。劉德的支庶子孫有的以祖上官職名命姓,稱宗正氏,後來加文而為宗政氏。故宗政氏的得姓始祖就是劉德。

郡望

京兆郡:即首都直轄區。漢武帝時改右內史置京兆尹,為"三輔"之首。治所在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北)。三國魏時置京兆郡名。

彭城郡:指今江蘇徐州。傳堯封彭祖於此,為大彭氏國。秦置彭城縣。西漢後期一度以楚國為彭城郡。東漢建彭城國。以後或為彭城郡,或為徐州,均治彭城。彭城縣於元初撤銷,併入州治。

堂號

安西堂:後魏宗政珍孫的孫子,官安西將軍、光祿大夫。孝昌時為都督,討平樂汾州叛賊。 [1][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