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安化縣馬路鎮

安化縣馬路鎮,位於湖南省益陽市安化縣,南鄰柘溪水庫,下轄1個社區和25個村,總面積390.34平方公里。[1]

馬路鎮原為馬轡市,1960年因柘溪庫區移民,鎮治遷馬路口,建馬路鎮。1986年,馬路鄉併入。1995年,岳溪、湖南坡鄉併入。這裡有個罕見的溶洞群,其中「青龍洞」是我國已發現的最長的溶洞。

馬路鎮位於梅山(千里雪峰山的古名—也指雪峰山脈最寬的區域)腹地,境內山勢綿亘,群峰聳翠,有800米以上山峰11座,最高峰鐵山嶺,海拔1008.8米。1964年,曾有鄉民2人死於虎口。人均山地10畝,稻田不足3分。資源豐富,素稱木材之鄉、茶葉之鄉、油桐之鄉、柑橘之鄉、礦產之鄉。有銻、鋁、鐵、釩、金、銀、硫磺、石灰礦、煙煤等10餘種礦,以唐家溪、橋邊村、長堤村銻礦藏量多,品位高,其中已勘探的同心礦山金屬銻儲量達3萬噸。

中文名:馬路鎮

行政區類別:鎮

所屬地區:湖南省益陽市安化縣

面 積:390.34 km²

人口數量:40892人(2017年)

目錄

行政區劃

馬路鎮下轄1個社區,25個村:馬路社區,六步溪村、江溪村、折爾村、洞馬村、嚴家莊村、四房村、蔣坪村、馬轡市村、天鵝村、馬路溪村、潺溪口村、雲台山村、潺坪村、澄坪村、碧丹村、岳溪村、黃金村、三門村、湖南坡村、謝家溪村、管坪村、蒼場村、馬路村、網溪村、八角村。

歷史沿革

2006年2月17日,安化縣人民政府《關於調整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通知》,撤併蒼場鄉和馬路鎮,設立新的馬路鎮。以原蒼場鄉和馬路鎮的行政區域為新的馬路鎮的行政區域,鎮人民政府駐馬路口(原馬路鎮人民政府駐地)。

旅遊特色

青龍洞

中國地質大學教授考察後認定,這裡有個罕見的溶洞群,其中阿依河「青龍洞」是我國已發現的最長的溶洞。傳說青龍洞裡面鎖了一條犯了天條的青龍。1998年9月,該鎮7位農民自帶乾糧,手電等物品,從高約百餘米,寬約80餘米的洞口進入,實施洞中探險,他們走了兩天兩晚,終於探完全程。他們發現,這裡的鐘乳石奇形怪狀粉嫩雪白,十分漂亮,溶洞最寬處的廣場可容納數千人。位於古樓圾村的一個支洞口,圍徑1米多粗的古藤倒懸,掩住洞口,堪稱一絕。已經開發為旅遊點。

經濟發展

農業

全鎮有稻田9043畝,常年作土16000畝,主產稻穀、紅薯、玉米、黃豆。稻穀產量一般占糧食總產的一半。2000年產糧9187噸,比1986年增加286.6噸。由於食品結構的改善,人民已不吃雜糧,紅薯玉米多作飼料。茶葉歷為大宗產品,清代即有茶莊100餘家,「雲霧茶」為欽定貢茶。「雲台大葉」為省定優良品種。1955年曾寄「雲峰綠茶」請毛澤東主席品嘗,中央辦公廳回信:「寄主席茶已收到,內質很好,望努力發展」。1983年普查,有茶園15295畝。1989年起,曾連續7年產量突破10000擔,產值500~800萬元。1996~2000年,因市場變化,產量降至6000~8000擔,產值在500萬元 以下。

林業

1984年林業清查,全鎮共有林地35萬畝,森林蓄積量76.68萬立方,年產木材1萬立方米左右。1993年林業收入高達534.44萬元,人平179元。由於嚴重過伐,成熟林和過熟林所剩無幾,木材產量產值銳減,至2000年,林業收入降至288萬元。1986~2000年,造林面積突破10萬畝。水果全鎮有桔園2224畝,年產柑橘2萬擔左右。

視頻

為茶而行:安化跑神鄧良華回歸馬路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