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回族自治區煤炭地質局
寧夏回族自治區煤炭地質局(簡稱「自治區煤炭地質局」)成立於1956年,是隸屬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地質局管理的副廳級公益一類事業單位。主要承擔國家和自治區基礎性、公益性、戰略性煤炭資源[1]及煤層氣等非常規天然氣資源的調查研究、勘查評價工作;參與編制自治區煤炭資源及煤層氣等非常規天然氣資源調查、勘查的中長期規劃、年度計劃並組織實施;承擔煤礦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評價工作,參與煤炭礦山應急救援工作,參與編制煤礦區地質災害治理規劃、廢棄礦井資源及地下空間利用規劃等;負責開展煤炭資源的綠色勘查和潔淨利用研究,開展煤炭及非常規天然氣資源調查新技術、新方法、新工藝的研究、引進和應用;承擔煤炭資源、非常規天然氣資源、礦井地質災害防治等地質成果信息化建設,承擔煤系礦產資源勘查樣品實驗測試和煤炭綜合利用研究;完成自治區地質局交辦的其他任務。
目錄
專業團隊
自治區煤炭地質局現有職工911人(含離退休職工555人),其中,在職職工356人,擁有博士2人,碩士29人,專業技術人員211人(高級51人,中級78人,初級82人)。內設辦公室、組織人事處、財務處、地質處、調查技術處5個副處級管理機構和煤炭地質調查中心、非常規天然氣調查中心、煤炭地質信息中心、煤炭質量檢測中心4個副處級業務機構。
豐碩成果
60多年來,自治區煤炭地質局一直奮戰在寧夏煤炭地質勘查一線,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預測遠景煤炭資源量1471億噸,累計完成勘探面積11800多平方公里,探獲煤炭資源/儲量401.3億噸,保有資源儲量居全國第8位。先後發現了賀蘭山、寧東、寧南、香山四大煤田,累計鑽探進尺400多萬米,提交各類地質報告300餘件。承擔並完成了自治區「一號工程」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建設前期幾乎全部的地質技術工作和資源勘查任務,形成了寧東化工基地今天的規模和發展後勁,充分發揮了地質工作技術支撐、資源保障、服務社會的職能作用。找礦突破近十年以來,共實施各類煤炭資源調查勘查項目20多項,累計探獲煤炭資源量20多億噸。近幾年在加強煤炭綜合利用及煤層氣勘查開發利用研究工作的同時,重點在石嘴山地區開展了煤層氣資源調查評價及開發技術應用研究和煤層氣預探,填補了區內煤層氣勘查開發利用研究空白,為自治區清潔能源保障提供了支撐。完成的《鄂爾多斯盆地聚煤規律及煤炭資源評價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寧夏寧東煤田鴛鴦湖礦區梅花井井田勘探》等4項成果獲自然資源部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多項勘查成果獲省級優秀報告獎及國土資源科技成果獎項。先後兩次榮獲「全國煤炭工業地質勘查功勳單位」稱號,榮獲「推動寧夏經濟可持續發展十佳功勳單位」「2010年度寧夏經濟推動力」稱號,2008年步入「自治區文明單位」行列。
2018年2月,自治區煤炭地質局完成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由原自治區煤田地質局更名為自治區煤炭地質局,並調整為自治區地質局管理。2021年4月,自治區煤炭地質局完成深化事業單位改革工作,將原自治區煤炭地質局及所屬煤炭地質調查院、煤炭地質勘查院、煤炭質量檢測中心整合,重新組建自治區煤炭地質局。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自治區煤炭地質局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2]和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圍繞自治區黨委「『十四五』規劃、守好三條生命線、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的決策部署,堅持「綠色地質、生態地質」發展理念,全力支撐國家和自治區能源資源安全保障,不斷拓展服務領域,強化責任擔當,積極融入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戰略、自治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和美麗新寧夏建設,努力把煤炭地質工作做得更好,推向一個新的台階。
參考文獻
- ↑ 中國煤炭資源很豐富,為何還不斷加購國外煤炭?今天算明白了 ,搜狐,2020-06-09
- ↑ 推動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落地落實,搜狐,2021-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