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委拉斯凱茲(西班牙畫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委拉斯凱茲(西班牙畫家)(迭戈·羅德里格斯·德席爾瓦·委拉斯開茲,Diego Rodríguez de Silva y Velázquez,1599年-1660年),出生於塞維利亞。是文藝復興後期、巴洛克時期的西班牙畫家。

委拉斯凱茲於1613年進入帕契柯的繪畫學校學習;1623年被委任為腓力四世的終生宮廷畫師,並為眾多達官顯貴作肖像畫;曾兩次前往意大利,考察研究威尼斯畫家的作品。其代表作有《宮娥》《教皇諾森十世像》《鏡前的維納斯》《紡織女》《縫紉女工》等。畫作充滿寫實主義與現實主義特徵;他是西班牙最偉大的畫家。1660年,委拉斯凱茲逝世[1]

[]

創作特點

維拉斯凱茲的繪畫反映社會生活時既不頌揚也不譴責。在許多描繪社會底層大眾的畫面上,既不是讚美貧窮的聖潔,也不是對貧窮的鄙視,他的畫對社會的啟示意義很少,他認為自己是藝術家,而不是政治家和革命家。而且他是只限於再現現實的藝術家,他所理解的現實主義是:只把自己看到的如實地描繪在畫布上罷了。《紡紗女》是他直接描繪紡紗女工的作品。

縱觀委拉斯開茲的全部作品,發現他的畫尤為重視色彩表現,這種造型觀念是他從威尼斯畫派大師成就中獲得的。他的作品色彩繽紛,再現了人類自然的美妙。他的色彩超過了前輩大師,他使用複雜的色彩表現技巧。為了更充分地表現對象,有時把顏色直接堆塗到畫布上,然後再用畫筆來精緻地刻畫。他對暗部色彩表現非常用心,任何物體的暗部和陰影都是由豐富的色彩組成的。他一般不使用習慣用的棕色或黑色來處理暗部

人物生平

委拉斯凱茲於1599年6月6日誕生於塞維利亞城,當時是西班牙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口。由於對外貿易發達,經濟繁榮,文化藝術也隨之迅速發展。這是西班牙文藝繁榮的「黃金時代」。委拉斯凱茲作為藝術家的生平一帆風順,也就沒什麼傳奇色彩。他從12歲起師從塞維利亞畫家佛朗西斯科·帕切科,五年後加入畫家行會,開始了獨立生涯。次年,他娶了帕切科的女兒芙安娜。

從早年起,委拉斯凱茲就顯示出他善於從身邊熟悉的事物中採取題材的特點。他的早期作品多取材於城市下層人民的生活,1623 年,委拉斯凱茲遷居馬德里,他有機會覲見國王腓力四世,並為他作了肖像。國王非常滿意,下令把他的其他畫像全部從牆上取下來,宣稱今後只有委拉斯凱茲才有資格為他畫像。進入宮廷後,委拉斯凱茲很快成為歐洲首屈一指的畫家。起初他受到一些宮廷畫家的排擠,他們嘲笑他出身低下,藝術拙劣,只會畫頭像,別的一無所長。不過委拉斯凱茲用他的作品有力地反擊了這些對手,如《酒神巴庫斯》(1629)《阿波羅來到火神的鍛鐵場》(1630)、等,反映了他在藝術上的全面才能。《教皇英諾森十世肖像》成為歐洲文藝復興以來最有名的肖像畫之一。

今天,在畫家的故鄉塞維利亞還能看到一座委拉斯凱茲雕像,基座上刻着:紀念真實的畫家。

藝術生涯

少年委拉斯開茲對自己的繪畫才能充滿信心,他在小本上畫滿了各種速寫。儘管當時做畫家沒有社會地位,父親還是同意他學習繪畫。

12歲的委拉斯開茲進了當時正享有盛名的埃雷拉的畫室。這個被誤認為「塞維利亞的米開朗基羅」的畫家,除了別致生動的性格外,並沒有什麼可以教給自己的學生。委拉斯開茲很快就決定離開,另投帕切柯的門下。帕切柯是西班牙著名的美術教育家,他對委拉斯開茲的才能非常賞識,並介紹他結識塞維利亞著名的詩人、作家、哲學家、畫家。在藝術觀念上,儘管帕切柯非常推崇意大利學院派藝術,但他對卡拉瓦喬的現實主義藝術很感興趣,對於自己的天才學生委拉斯開茲的創造性探索給予極大的鼓勵和支持。我們從帕切柯的日記中可以看到這樣的記錄:「經過5年的培養教導以後,我允許他同我的女兒結了婚,這是由於他具有着偉大的天才、青年人的純潔、善良的品質和他的希望所促成的。」當時年僅19歲的委拉斯開茲已經成為一位聞名的畫家了。

在菲力浦四世登上西班牙王位時,這位愛好藝術的國王使青年畫家決定到首都馬德里試一試自己的才能和運氣。他在給國王的自薦書中寫道:讓國王看看並且賞識一下真正的藝術家吧 !國王接受了這位自信的年輕人,並立即讓他為自己畫肖像。國王派遣委拉斯開茲前往意大利為自己收藏藝術珍寶,同時考察學習。在畫家50歲時第二次被派赴意大利,這次他在羅馬停留了一年多時間,曾為教廷貴族畫肖像,其中最為傑出的是《教皇伊諾森西奧十世》。

主要作品

《教皇英諾森十世》:

大多數的名畫很難激起觀眾視覺經驗的驚奇,一者因為耳熟能詳的緣故,二者名畫向來被捧得太高,以至令人厭倦。不過委拉斯凱茲的這張《教皇英諾森十世肖像》似乎是個例外。儘管問世已經三百多年,但它依然能夠強有力地震撼當代觀眾的感官知覺。從此畫的形式看,它與歐洲當時的其他肖像畫沒有什麼兩樣,人物的姿態、構圖都符合肖像畫傳統,這與此畫那種不同尋常的真實感形成了強烈對比。它令人想起委拉斯凱茲的同時代觀眾對其作品的評價:「所有其他的作品都是繪畫,只有這一幅才是真實的。」此畫是委拉斯凱茲第二次訪問意大利期間畫的。在羅馬,作為西班牙國王腓力四世的宮廷畫家,委拉斯凱茲出席了教皇英諾森十世主持的1650年慶典。當時他還會見了同時代的畫家普桑、雕刻家貝尼尼等人。就是在那裡,應英諾森十世之請,委拉斯凱茲畫了這幅有名的肖像畫。據說當教皇本人第一次看到這張畫時幾乎是吃驚而不安地說了一句話:「畫得太像了!」

《鏡前的維納斯》:

《鏡前的維納斯》是畫家晚年的作品,流暢的造型,明亮的色彩是他一生藝術成就的最好總結。美神(毋寧說是一位美麗的西班牙女郎)流露出一種任何畫家筆下所不具備的淳樸自然的美感。

1651年夏,委拉斯開茲從意大利返回西班牙,國王晉升他為皇家藝術總監,這使他陷入繁雜的藝術事務中,畫家因不能作畫而感到十分苦悶,同時,宮廷貴族又反對國王為他授勳,理由是他出生平民,這使大師深感苦惱。《鏡前的維納斯》這幅極為優美卓越的裸體畫,就是在這樣的心境下創作的,它是委拉斯開茲唯一最成功的女性畫。

《酒神》:

「酒神」名叫狄俄倪索斯,也是豐收之神,所以,他的《酒神》畫的是一群在勞動休息時歡快的西班牙農民。畫家以神話的題材栩栩如生地描繪了西班牙的民間生活。

《侏儒賽巴斯蒂安》:

拿人俸祿就得替人辦事。宮廷貴人們常要他畫一些白痴、侏儒來玩弄取笑,委拉斯開茲懷着深切的同情把這些外形丑怪的人畫得讓人心酸,使人難以樂得起來。請看他這類畫的代表作《侏儒賽巴斯蒂安》。

侏儒賽巴斯蒂安的身體像孩子一樣,但畫家並沒有把這缺陷作為中心,所以,他是坐在地上,平伸着雙腳,短小的身,臂放在腹前,畫的中心是侏儒的頭部,他的頭部完全是個成人,帶着一份尊嚴、智慧和善良。可他畢竟是受人嘲弄的侏儒,所以他的大眼睛裡又含有無限的哀怨和苦痛。一個善良而富有自尊心的不幸者,卻要強作歡笑,以自己的生理缺陷供貴人們取樂,維持生存,這就是17世紀的西班牙。畫家的愛和憎躍然而出。

《紡織女》:

是委拉斯開茲繼《宮娥》之後的又一傑作。此畫原名《巴拉斯與阿萊辛》,題材來自技藝女神巴拉斯與擅長紡織的少女阿萊辛比賽織布,巴拉斯因賽不過阿萊辛,因而惱羞成怒把阿萊辛變成了蜘蛛的故事,但這幅描繪神話題材的作品,一掃十七世紀神畫題材畫的舊習,而以世俗生活來表現神界,同時又把平凡的世俗生活表現得引人入勝,是一幅風格清新、富有創造性的作品。這主要是表現在,神話人物安置在畫面中描繪的掛毯上,戴頭盔的是技藝女神巴拉斯,站在她對面的少女便是阿萊辛,而畫面的近景則是描繪了神話和現實兩個世界,但畫家更重視現實世界,尤其是近景右側那個穿白衣的紡織女的形象十分優美。由此可以看到委拉斯開茲的藝術創作傾向。畫家在處理光彩和色彩上的高度成就,在這一作品中也體現得相當突出。

伊索》:

就連畫《伊索》這樣一個希臘平民的像,也總是有威嚴感。

宮娥》:

最有趣的是描繪他作為宮廷畫家的生活片斷的《宮娥》:畫面左側對着畫架手持畫筆的正是在畫國王夫婦的委拉斯凱茲本人,在中央的鏡中可以看見作模特的國王和王后,王女德麗薩帶着侍女們、小丑和狗來到那裡。這幅畫就是描繪那一瞬間的。

布列達的降服》:

堪稱為傑作的是題為《布列達的降服》的壁畫。這個布列達是新教國家荷蘭的一個城市,要從舊教國家西班牙獨立出來而舉行起義,因此長時間為西班牙軍隊所包圍,終於不得不投降。委拉斯凱茲描繪了這個投降的場面,以此炫示西班牙的光榮。

畫的中央交出鑰匙的是布列達城的敗軍將領,手放在他的肩上加以撫慰的是勝而不驕的西班牙軍隊的大將。此畫簡直是威嚴和悲痛融合為一體的藝術,而且既用寫實的畫法,也有裝飾美。這幅作品受到讚賞,認為是堪與提香、丁托列托比美的大作。

酒神巴庫司》:

酒神巴庫司》除了酒神巴庫司(狄奧尼索斯)的形象略有美化之外,其他的人完全就是西班牙的普通農民;

《無原罪受孕》:

《無原罪受孕》中唯一能使人相信這個祈禱的樸素的村婦是懷上無原罪的上帝之子的瑪利亞的地方,可能只有那巧妙的雲水相間的構圖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