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如龍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如龍橋,位於浙江麗水市慶元縣舉水鄉月山村南。橫跨於舉溪,南北走向,系木拱廊橋。如龍橋始建於明初,現橋修建於明天啟五年(1625年),因其勢與後山山脊古松依稀相連,橋似龍首下傾而得名。如龍橋全長28.2米,淨跨19.5米,矢高6.8米,面闊6米,有廊屋9間。

如龍橋結構複雜,工藝精湛,功能完備,集亭台樓閣於一體,是有明確紀年、年代最早的木拱廊橋之一[1]。此橋建築上頗具宋代遺風,在中國已屬少見,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考察價值。

1997年,如龍橋被公布為浙江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6月25日,如龍橋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11月,「閩浙木拱廊橋——如龍橋」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中文名:如龍橋

外文名:Rulong Bridge

地理位置:浙江省麗水市慶元縣舉水鄉月山村

所處年代:明

保護級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文物編號:5-0296-3-102

歷史沿革

如龍橋位於浙江省麗水市慶元縣舉水鄉月山村南側水口,月山村因地貌酷似彎月而得名。

如龍橋始建於明初,現橋修建於明天啟五年(1625年),因其勢與後山山脊古松依稀相連,橋似龍首下傾而得名。

1998年,如龍橋修繕。

2006年,慶元縣對如龍橋進行修繕保護。

建築特色

如龍橋系木拱廊橋,設計完備,建築造型別致。橋屋的局部重檐和三重檐結構,使橋面建築輪廓錯落有致。檐下複雜的斗栱體系也具有較強的裝飾性。在功能上,廊屋中間作通道,兩側設橋凳,過往行人既可歇息避風雨,也可倚欄眺望,是一座美觀又實用的古代橋樑。在技術上,其木拱架形式與北宋清明上河圖》中所表現的汴水虹橋相似,但拱骨系統內「三折邊」、「五折邊」、及「剪刀撐」等設計則比汴水虹橋有了較大改進,較科學地解決了廊橋的受力問題,使得整座拱架系統具有抗壓、抗彎、抗拉、抗側移等功能,同時可以適應山區溪流湍急、山洪暴漲的情況,有效避免洪水及其夾帶物撞擊所造成的危險。

如龍橋橋內數十根粗大賀木縱橫組合鉚接而成,形成架設廊屋的拱骨平面。廊屋裡樓、橋、亭三者合一,橋亭三面辟門,穿亭而過。如意斗拱層層疊加,像一朵朵盛開的蓮花。這如意斗拱除了美觀之外,能將廊屋頂部重力科學分解,平衡重力,使廊屋更堅固。

如龍橋的構造方式是現存的木拱廊橋構構造方式的代表,即採用梁木穿插的編木工藝。這種編木方式的優點在於,彎矩完全由中梁承擔,而其他結構則只承受軸向的內力,使得受力合理,節省材料。橋樑變為以拱橋為主、局部梁橋的受力結構特徵。

文物遺存

綜述

如龍橋橫跨於舉溪,南北走向,系木拱廊橋,結構由木拱架和廊屋兩大部份構成。外觀呈八字形,內由數十根粗大圓木縱合卯接,形成架設廊屋的拱架平面,其上橫鋪橋面板,建造橋屋。橋東北端建三重檐歇山頂鐘樓,西南端有橋亭,其與廊屋當心間皆為重檐歇山頂。如龍橋全長28.2米,淨跨19.5米,矢高6.8米,面闊6米,有廊屋9間。

廊屋

如龍橋橋長28.2米,設廊屋9間,三開間,明間為橋的通道,兩次間設長木凳供行人小憩。橋北端建三重檐歇山頂鐘樓,南端設橋亭,其與廊屋當心間皆為重檐歇山頂。當心間設神龕,舊時為祀奉大禹之所,上懸「如龍橋」三字古匾。隨脊枋上有「明天啟五年……重新修造」的25字墨書題記,頂部施藻井。橋身外壁鱗疊鋪釘風雨板。屋面施方椽、望板、小青瓦合鋪。

木拱架

如龍橋木拱架,單孔,淨跨19.5米,外觀呈八字形,內由兩層拱骨系統組成。第一系統為七組八字形拱骨(三節苗),第二系統為六組五折邊形拱骨(五節苗)。每組拱骨木轉折處都按上一根枋木,拱木端部做榫插入,使拱骨連成一體,形成架設廊屋的拱架平面。

歷史文化

傳說軼事

關於如龍橋的來歷,據民間相傳,原來月山村舉溪兩岸的吳、陳兩姓每年都要因天旱爭水而發生鬥毆。後來吳姓的吳如龍和陳姓的陳來鳳通過比武而結親,並共同開鑿引水渠,平息了爭端,後人便建造了如龍橋和來風橋以示紀念。

如龍橋神龕上方懸掛「如龍橋」三字古匾,三個大字蒼勁有力,相傳為里人吳之球八歲時所書。

慶元廊橋

廊橋,別名屋橋,亭橋,瓦橋,風雨橋,蜈蚣橋,蝦姑橋,順名思義,就是橋上有頂或橋上架屋。廊橋最早出現於唐宋年間,其形式主要從拱架不同上加以區分,主要可分為木拱廊橋、石拱廊橋、木伸臂梁廊橋三種,其中木拱廊橋在世界橋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慶元廊橋是在橋面上蓋建廊屋而形成的特殊橋樑。據清光緒二年版《慶元縣誌》記載,自宋元以來慶元縣建造的各式廊橋有230多座。由於古時慶元「深僻幽阻,舟車不通」,歷史上兵戈較少,加上當地民眾的悉心保護,境內仍保留着90多座風格各異的古廊橋。如龍橋修建於明天啟五年(1625年),是有明確紀年、年代最早的木拱廊橋之一。

慶元木拱廊橋構造科學,造型美觀,是古典建築藝術中的奇葩。木拱架部分,用數十根粗大圓木,縱橫交錯成拱。整個拱架不用一釘一鉚,「八」字形榫卯結構體系,具備抗壓、抗側移的作用。木拱架與廊屋連接部分,用橋兩端四根「將軍柱」(也叫天門柱),從木拱架底墊木直通廊屋頂部,使廊屋與木拱架渾如一體,重心下移至底,穩定重心。橋面部分,橋面板上依次鋪籌葉、木炭、沙石料,最後砌鵝卵石或香糕磚,具有通風、散氣、防腐功效。橋屋造型,集屋宇建築之大成,廊、樓、亭、殿、閣等應有盡有。如龍橋就是採用這種結構建造的。

2008年1月,慶元縣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為「中國廊橋之鄉」。2008年6月,「慶元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一,2009年10月,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文物價值

如龍橋結構複雜,工藝精湛,功能完備,集亭台樓閣於一體,是有明確紀年、年代最早的木拱廊橋之一。此橋建築上頗具宋代遺風,在中國已屬少見,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考察價值。

文物保護

1993年,如龍橋被公布為慶元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1997年,如龍橋被公布為浙江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01年6月25日,如龍橋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2年11月,「閩浙木拱廊橋——如龍橋」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如龍橋位於浙江省麗水市慶元縣舉水鄉月山村南側。

交通信息

自駕從慶元縣城,往東南方向,途經:S329、官下線行駛50.1千米,到達月山村。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