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皮日休皮日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圖片來自紅動中國網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是一首七言絕句。此詩運用了比喻,聯想的修辭手法,其詠物現實,空靈含蘊,並不像其它描寫中秋詩作一般淒涼,凋零,或是額悵、哀綿,而給人以輕鬆自在、無憂無慮之感。

原文

皮日休〔唐代〕

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得露華

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

譯文

零落的桂花瓣,如同一顆顆玉珠從月亮下邊撒落下來,拾起殿前的桂花,花瓣帶着露珠更顯濕潤。

到現在也不知道天上發生了什麼事,這桂花大概是嫦娥撒下來給予眾人的吧。

賞析

  「零落的桂花花瓣,帶着星星點點的露珠如同一顆顆玉珠從月亮邊散落了下來。」多麼美好的場景啊!仿佛如人間仙境一般的場景正是出自唐朝詩人皮日休的七言絕句《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此詩並不如其它描寫中秋詩作一般淒涼,凋零,或是惆悵、哀綿。聯繫詩作背景便可得知詩人前一年高中進士,此時正在東遊之中,也正是詩人意氣風發之時,全詩便理所當然的輕鬆,毫無憂愁。詩中的一大部分是詩人的聯想,並不現實,卻也不讓人覺得有空虛之意。巧妙的聯想反而為「寂靜」的詩作平添了幾分「俏皮」,也可謂是恰到好處。

  雖只描寫了一幅「夜賞月桂圖」,卻讓我們得知民俗——中秋必看月賞桂,這也是八月十五中秋節的重要活動,使得詩的節氣撲面而來。

  如此的好詩,讀了心清氣爽,也不禁對古人的中秋佳節浮想聯翩。

創作背景

  詩人創作此詩是在中秋的夜晚,聯想到詩人前一年高中進士,而此刻正是詩人東遊之中,也正是詩人意氣風發之時,以此背景,詩人創作了此篇。

簡析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是一首七言絕句。此詩運用了比喻,聯想的修辭手法,其詠物現實,空靈含蘊,並不像其它描寫中秋詩作一般淒涼,凋零,或是額悵、哀綿,而給人以輕鬆自在、無憂無慮之感。全詩雖只描寫了一幅「夜賞月桂圖」,卻表明了中秋必看月賞桂這一民俗,並以中秋一事道出中秋佳節賞月之樂情,有以小見大之妙。

皮日休

皮日休,字襲美,一字逸少,生於公元834至839年間,卒於公元902年以後。曾居住在鹿門山,自號鹿門子,又號間氣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學家、散文家,與陸龜蒙齊名,世稱「皮陸」。今湖北天門人(《北夢瑣言》),漢族。咸通八年(867)進士及第,在唐時歷任蘇州軍事判官(《吳越備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後參加黃巢起義,或言「陷巢賊中」(《唐才子傳》),任翰林學士,起義失敗後不知所蹤。詩文兼有奇朴二態,且多為同情民間疾苦之作。《新唐書·藝文志》錄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門家鈔》多部。[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