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天津市公安局紅橋分局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天津市公安局紅橋分局,位於天津市

目錄

所獲榮譽

2022年4月,入選「2022年天津市五一勞動獎狀」推薦單位公示名單。

2022年5月,天津市公安局紅橋分局和苑派出所被表彰為「全國公安機關愛民模範集體」。

相關資訊

公安紅橋分局揭露近期電詐案件套路 警惕冒充「公檢法」「政府人員」詐騙

冒充「公檢法」及政府部門工作人員進行詐騙的案件近期屢有發生,使群眾利益蒙受損失。昨天,公安紅橋分局圍繞近期偵辦的電詐案件,揭露此類詐騙案件的套路,提示廣大市民尤其是老人提高警惕,多加防範,保護好「錢袋子」。

冒充警方詐騙老人70多萬元

近日,家住紅橋區的劉奶奶報警稱,她接到一個自稱是外省市警方的電話。對方稱劉奶奶涉及詐騙案件,需要證明自己有經濟能力、不至於參與這起犯罪,要求她將銀行卡號碼告訴對方,並向對方轉賬。

劉奶奶聽信了對方的話,遂把銀行卡里的40餘萬元轉到詐騙分子提供的賬戶內。轉賬成功後,對方經詢問得知劉奶奶還有定期存款。隨後在對方的進一步要求下,劉奶奶又來到銀行,把名下的5年期定期存款轉為活期,然後把錢款全部轉到對方提供的賬戶內。劉奶奶被騙共計70餘萬元。

案發後,公安紅橋分局打擊犯罪偵查支隊立即開展調查,發現黃某具有重大作案嫌疑。後經進一步調查,警方在山東省青島市將犯罪嫌疑人黃某抓獲。經訊問,犯罪嫌疑人黃某對實施電信詐騙的事實供認不諱。目前,嫌疑人已被依法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警方提示,冒充「公檢法」詐騙是指犯罪分子冒充公安、檢察院、法院工作人員,以被害人涉嫌犯罪為由,要求被害人配合調查,並發布虛假的「通緝令」「逮捕令」等法律[1]文件,使被害人陷入恐慌,再讓被害人進行「資金清查」,或是將錢轉入指定「安全賬戶」以「自證清白」,進而實施詐騙。在此提醒,公檢法機關不會採取電話、短信或即時通訊工具處理案件,凡是通過網站或是手機App出示的帶有「公檢法」標記的通緝令、警官證等都是騙子的手段。公檢法機關沒有所謂的「安全賬戶」「驗資賬戶」,也不會要求個人進行轉賬操作。個人銀行卡及賬戶的密碼、短信驗證碼是個人資金安全的最後一道防線,切勿告訴他人。

近日,家住紅橋區的張大爺接到一個語音通話,對方自稱是某市扶貧辦的工作人員,稱張大爺家符合扶貧條件,承諾給予張大爺2萬元扶貧款。

之後,「工作人員」便給張大爺發來一個表格,要求其填寫個人信息。張大爺因為歲數較大,不會使用手機填表,便把自己的姓名和身份證號等個人信息告知對方,讓對方代為填寫。隨後,「工作人員」稱要核實張大爺的身份,並告知張大爺讓其老伴一起進行操作,可以多發放一些扶貧款。於是,張大爺的老伴趙奶奶在對方的指導下使用自己的手機進行了刷臉、眨眼等一系列操作,最後趙奶奶的手機[2]被恢復了出廠設置。直到此時,張大爺才意識到自己被騙,去銀行查詢後發現趙奶奶名下銀行卡內1萬餘元已被轉出,遂選擇報警。目前,紅橋警方正在進一步偵辦這起電信詐騙案件,爭取儘快挽回群眾的經濟損失。

警方提示,遇到自稱政府部門「工作人員」的電話請不要輕易相信,務必核實對方身份;在社交軟件上遇到自稱「公職人員」的人申請添加好友時,也不要輕易添加,需謹慎核實。切勿盲目向陌生人透露身份證號、銀行卡賬戶、密碼等個人信息;切勿向陌生賬戶匯款,對於異常的資金匯出要求,一定要提高警惕。

參考文獻

  1. 法律的概念、特徵與分類 ,搜狐,2023-05-04
  2. 手機里的智能健康 ,搜狐,2019-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