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葉鈎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大葉鈎藤 |
中文名稱:大葉鈎藤 別名:大鈎丁、雙鈎藤 界屬:植物界、鈎藤屬 門綱: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亞科:合瓣花亞綱、金雞納亞科 目科:茜草目、茜草科 族:烏檀族 性味歸經:味甘、苦,性涼 分布區域:雲南、廣西、廣東、海南 |
大葉鈎藤,中藥名。為茜草科植物大葉鈎藤 Uncaria macrophylla Wall.的帶鈎莖枝,莖皮,葉。具有清熱平肝,熄風鎮驚的功效。主治抽搐,高血壓,神經性頭痛,骨髓炎。
信息
種中文名:大葉鈎藤
種拉丁名:Uncaria macrophylla Wall.
中國植物志:71(1):249
地理分布:分布於雲南、廣西、廣東等地。
毒 性:帶鈎莖枝有毒。
化學成分:含鈎藤鹼(76—5)、異鈎藤鹼(76—7)等成分[A-19]。
毒 理:含鈎藤鹼(76—5)、異鈎藤鹼(76—7)等成分[A-19]。
屬中文名:鈎藤屬
屬拉丁名:Uncaria
科中文名:茜草科
科拉丁名:Rubiaceae[1]
形態
大藤本,嫩枝方柱形或略有稜角,疏被硬毛。
葉對生,近革質,卵形或闊橢圓形,頂端短尖或漸尖,基部圓、近心形或心形,長10-16厘米,寬6-12厘米,上面僅脈上有黃褐色毛,下面被稀疏至稠密的黃褐色硬毛,脈上毛更密;葉脈上面微凹陷,下面凸起,側脈6-9對,脈腋有窩陷;葉柄長3-10毫米,無毛或疏被短柔毛;托葉卵形,深2裂達全長1/2或2/3,裂片狹卵形,外面被短柔毛,內面無毛或疏被短柔毛,基部內面具粘液毛;
頭狀花序單生葉腋,總花梗具一節,節上苞片長6毫米,或成簡單聚傘狀排列,總花梗腋生,長3-7厘米;頭狀花序不計花冠直徑15-20毫米,花序軸有稠密的毛,無小苞片;花梗長2-5毫米;花萼管漏斗狀,長2-3毫米,被淡黃褐色絹狀短柔毛,萼裂片線狀長圓形,長3-4毫米,被短柔毛;花冠管長9-10毫米,外面被蒼白色短柔毛,花冠裂片長圓形,長2毫米,外面被短柔毛;花柱長約6毫米,伸出冠管外,柱頭長圓形。果序直徑8-10厘米;
小蒴果長約20毫米,有蒼白色短柔毛,宿存萼裂片線形,星狀輻射,果柄長12-18毫米;種子長6-8毫米(連翅),兩端有白色膜質的翅,僅一端的翅2深裂。花期夏季。[2]
生長環境
生於次生林中,常攀援於林冠之上。
分布範圍
產於雲南、廣西、廣東、海南;國外分布於印度、不丹、孟加拉國、緬甸、泰國北部、老撾、越南。
本種在雲南亦做中藥鈎藤使用。
藥用價值
一、
功能:清熱平肝,熄風鎮驚。
主治:抽搐,高血壓,神經性頭痛,骨髓炎。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5錢(不宜久煎)。
化學成分:含鈎藤鹼。
採收加工:秋、冬季採集,切段,曬乾。
植物種屬:茜草科植物大葉鈎藤 。
形態特徵:
攀援狀大藤本,高12-15m。小枝壓扁,有褐色疏粗毛,每一節上有雙鈎,鈎幼時亦有疏粗毛。葉革質,寬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10-16cm,寬6-12cm,先端銳尖,基部。圓形或心形,上面近光滑,下面有褐黃色粗毛;托葉2裂。頭狀花序圓球形,單生葉腋,開花時徑4-4.5cm,花序柄長3.5-6.5cm,有褐黃色粗毛;花淡黃色,長約1.6cm,萼管長,5裂;花冠管狀漏斗形,5裂。裂片覆瓦狀排列;雄蕊5;子房下位,紡錘形,2室。蒴果有長柄,紡錘形,長1-1.5cm,有粗毛。花期夏季。[3]
二、
拼音Dà Yè Gōu Ténɡ Gēn
出處《雲南中草藥選》
來源茜草科植物大葉鈎藤的根。
性味甘苦,涼。
功能主治舒筋活血。治風濕性關節炎,坐骨神經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8錢。
參考資料
- ↑ 大葉鈎藤Uncaria macrophylla Wall.,植物通
- ↑ 大葉鈎藤Uncaria macrophylla Wall.,植物通
- ↑ 大葉鈎藤,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 ↑ 大葉鈎藤根,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