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玉佛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大乘玉佛寺,原稱大佛寺,位於河北省邯鄲市區西部,趙苑公園南,占地66畝,始建於南北朝大象年間,距今已有1400餘年[1] 。這裡曾一度名僧雲集,香火旺盛,為中原名寺大剎。後幾經興衰,毀於戰亂。但據《邯鄲縣誌》記載,至1942年仍有三百餘位僧人住持於此。大乘玉佛寺占地四十餘畝,樓堂殿閣一應俱全,雄偉壯觀,於「七七」事變後毀於戰亂。20世紀80年代中國社會改革開放,政通人和,政府批准重建大佛寺作為寺眾弟子育經拜佛場所,於1994年動工重建。重建後的大乘玉佛寺,規模宏大,樓堂殿閣雄偉壯觀。1995年,緬甸華裔佛子捐贈18尊中型玉佛。1997年一個篤信佛教的企業家又相繼捐贈了多尊玉佛,其中一尊釋迦摩尼佛身長大6.5米,重18噸,為大乘玉佛寺鎮寺之寶,並出資為臥佛修建臥佛寺。大乘玉佛寺,現供奉於大雄玉殿、臥佛殿和彌勒殿中。經中國佛教協會寬仁法師提議,將該寺更名為「邯鄲大乘玉佛寺」。新建的大乘寺規模宏大、布局嚴謹,紅色宮牆,如理如法。寺廟主體建築有大雄寶殿、天王殿、觀音殿、臥佛殿和藏經樓,另有佛學館、禪院、念佛堂。珍藏佛經三部、碑刻28塊。
中文名 大乘玉佛寺(或邯鄲大乘玉佛寺)
地 點 邯鄲市
所建時間 南北朝時期
面 積 66 畝
歷史沿革
大乘玉佛寺坐落在河北省邯鄲市,原稱「大乘寺」,始建於南北朝,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歷史。因地處晉冀魯豫四省交界的古趙都邯鄲,仰仗四眾虔誠,感天龍護持,方得千古延傳。大乘寺歷經隋、唐、五代、宋、元、明、清仍興盛不衰,曾占地四十餘畝,樓堂殿閣一應俱全、雄偉壯觀,可惜於「七.七」事變後毀於戰亂。但據《邯鄲縣誌》記載,至1942年仍有三百餘位僧從住持於此。20世紀80年代,中國社會改革開放。政府批准重建大乘寺作為四眾弟子育經拜佛場所。新寺選址在民族文化濃厚的古趙南苑,四季青村之北。四季青村捐地30畝,政府另批30畝,共60畝,於1994年動工修建。此地東臨照眉池,西依巫山,可謂風水寶地。新建的大乘寺規模宏大、布局嚴謹,紅色宮牆,如理如法。寺廟主體建築有大雄寶殿、天王殿、觀音殿、臥佛殿和藏經樓,另有佛學館、禪院、念佛堂。珍藏佛經三部、碑刻28塊。1995年,緬甸華裔佛子捐贈18尊中型玉佛,1997年本寺雙迎請三尊大型玉佛和二百餘尊微型玉佛,現供奉於大雄寶殿、臥佛殿和彌勒殿中。該寺供奉玉佛之多,為中國內僅有。經中國佛教協會寬忍法師提議,將該寺更名為「邯鄲大乘玉佛寺」。隨着玉佛的相繼安位,該寺香火日盛,朝拜禮敬者人流如潮,有望成為邯鄲乃至中原弘揚佛教文化的中心之一。
建築風格
寺內主體建築均為明清風格,古樸典雅,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臥佛殿等。大雄寶殿為該寺主要景觀,雕樑畫棟,金碧輝煌,殿門正中懸掛着趙朴初先生親筆書的「大雄寶殿」牌匾[2] 。寺內配套建築有舍利塔、羅漢堂、九龍壁、放生池、鐘鼓樓等錯落有致。大雄寶殿為大乘玉佛寺主要景觀,金碧輝煌,雕樑畫棟,殿門正中懸掛着趙朴初先生親筆書寫的「大雄寶殿」牌匾。寺內共有大小玉質佛像300餘尊,均來自佛國緬甸,為中國玉佛數量最多、玉質最好的佛像群,故名大乘玉佛寺。其中最大的一尊佛像臥佛如來,身長達6.5米,重18噸。為大乘玉佛寺鎮寺之寶,並出巨資為臥佛修建臥佛寺,現供奉於大雄玉殿、臥佛殿和彌勒殿中。此外,寺內還藏有各種木雕珍品40餘件,如九龍神韻、鳳凰展翅、神龍探海、大鵬展翅、迎賓松、孔雀牡丹、龍鳳呈祥、彌勒佛等,均為楠木、香樟木、檀木雕刻,線條流暢,生動傳神,做工精細,其中有些是清代前期的作品,為極中精品,其藝術價值很高。
擴建時期
2007年,邯鄲市大乘寺二期擴建工程正式啟動,工程將修建臥佛殿、藏經樓等。大乘寺二期工程主要包括修建臥佛殿、藏經樓及寺院周邊環境改造,工程約需一年時間。落成後的臥佛殿和藏經樓為明清式仿古建築,總建築面積2000平方米。2008年1月13日(農曆丁亥年十二月初六)上午,河北省佛教協會在邯鄲大乘玉佛寺舉辦為期7天的「盛世·和諧·吉祥中國-大乘玉佛寺開光大法會」活動。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淨慧、河北省佛教協會副會長明海、河北省民宗廳副廳長張興堂、邯鄲市委、市政府領導參加了活動,開光儀式主要由諸山長老、大德、法師進行。如今的大乘玉佛寺已成為古趙佛教文化中心,冀南旅遊勝地。寺內景色優美、樹木蔥茂,山清水秀、法音繚繞、鼓暮晨鐘為廣大信眾所敬仰,實為弘法交流、參學修持的好去處。
視頻
換個角度看邯鄲大乘玉佛寺,宏偉的建築盡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