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地球科學的分支學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地球科學的分支學科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地球科學的分支學科是世界或某一地區的自然環境(山川氣候等)及社會要素統稱。"地理"一詞最早見於中國《易經》。古代的地理學主要探索關於地球形狀、大小有關的測量方法,或對已知的地區和國家進行描述。

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境中各種自然現象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係的學科。地理是一門綜合性的基礎學科。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地理 [1]

外文名稱 Geography [2]

拼音 dì lǐ

種類 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地理信息技術

教學分類 中國地理、世界地理

最早記載 《易經》

中國名家 徐霞客、酈道元、沈括、張衡等

世界名家 麥哲倫、托勒密、埃拉托色尼等

解釋

地理學主要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境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係的學科。

地理是一門關於生活在地球上的人與他所處地理環境之間關係的學科。一般來講,地理所涉及的範圍包括人類生活的各種環境,也就是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自然環境包括大氣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土壤圈等圈層,由此就產生了地理的各個分支,例如氣候現象、水文現象以及水環境、地球上的自然資源、地貌、生物的分布以及生態現象,土壤的分布以及類型等等很多現象,除了這些以外,自然地理現象還關注於由於樣式、水文、植物、土壤相互作用的地表系統現象以及由於人類活動而產生的各種環境現象、氣候現象。因此學者把這樣的學科叫做自然地理。除了自然地理,人類具有社會性所以還包括各種人類社會現象與地理環境的關係,例如農業的分布、工業的分布、聚落的分布等等現象,尤其注重人類的經濟活動與環境的關係,但是關於這個方面的內容比較廣闊,涉及的範圍很多而且和其他的不好區分,姑且稱之為人文地理(包括經濟地理)。人文地理有一個最突出的理念就是要實現人類的各種與環境的和諧統一,也就是可持續發展。

(1)學科名,見"地理學"。同"地理學"定義:研究地球表層自然要素與人文要素相互作用及其形成演化的特徵、結構、格局、過程、地域分異與人地關係等,是一門複雜學科體系的總稱,並在各層次學校開設相關課程。地理學分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有許多學者把經濟地理從人文地理中分離出來,這樣地理學就分為三類: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經濟地理。

(2)古代"風水學"的別稱,是古代學者研究"天人合一"之道作用於地球表面或地球內在系統的理論。目前有大量古書傳世,皆名為"地理",《地理琢玉斧》、《地理啖蔗錄》、《地理五訣》、《地理四彈子》、《地理囊金》等等古書皆是風水名著,此處的"地理"皆是風水的別稱。

西方

在西方,公元前2世紀,古希臘學者埃拉托色尼第一次合成了geographica(geo+graphica)這個術語,意思是"地理"或"大地的記述",並寫出了西方第一本以"地理"命名的專著《地理學》。

東方

在我們祖先留下的文獻中,最早出現"地理"一詞的是公元前4世紀成文的《易經·繫辭》,裡面有"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的文句。東漢思想家王充對天文、地理有相當深入的研究,他的解釋是:"天有日月星辰謂之文,地有山川陵谷謂之理。

中國古代詞義概念上的"地理"與今天的"地理"概念完全不同,中國古代的"地理"概念包含了大量的風水學內容,風水學內容的書籍常常使用"地理"的名字。而以現代觀念中的"地理"概念來看,古代較早描述相關內容的書籍包括了《尚書-禹貢》和《山海經》等,且主要探索關於地球形狀、大小和有關地球數據的測量方法,或對已知的地區和國家進行描述,且這樣的書籍中並不會使用"地理"這一詞彙。

分支學科

自然地理學

地貌學、動力地貌學、構造地貌學、氣候地貌學、應用地貌學、植物地理學、動物地理學、冰川學、凍土學、古地理學、水文地理學、土壤地理學、化學地理學、綜合自然地理學等。

人文地理學

經濟地理學、農業地理學、工業地理學、商業地理學、交通運輸地理學、旅遊地理學、人口地理學、人種地理學、聚落地理學、鄉村地理學、城市地理學、社會地理學、文化地理學、歷史地理學、醫學地理學、政治地理學、軍事地理學、地圖學、地名學、理論地理學、區域地理學、應用地理學、災害地理學等。

與自然地理學相關的基礎科學:物理學,數學,化學,天文學,生物學,考古學,地質學等。其中尤以地質學和古生物學最為重要。

與人文地理相關的基礎學科:經濟,政治,歷史等。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