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聖誕節的起源其實和耶穌沒有關係

聖誕節的起源

圖片來自網絡

中文名 :聖誕節的起源

如今,聖誕節可能是12月裡面最著名的一個節日了。不少人或許知道,聖誕節其實是來源於羅馬人的農神節,《生活大爆炸》中的謝耳朵也曾多次做出過科普。其實農神節對於古羅馬人就像聖誕節對於今天的西方人一樣,都是最為重要和盛大的節日。那麼農神節究竟是什麼節日?農神節又是如何變成聖誕節的?[1]

目錄

農神節——慶祝收穫的季節

農神節,拉丁語叫Saturnalia,顧名思義是紀念農神薩圖恩Saturn的。有人把羅馬人崇拜的薩圖恩神比附為希臘的泰坦神克諾索斯,其實這兩個神很不一樣。相比較而言,羅馬的神總是多一些嚴肅,少一些希臘神明的活潑,羅馬人的薩圖恩神就是一個老老實實鼓勵耕種的農業神,連他的名字都來源於耕種(拉丁語的Satus)這個詞呢。還有人說這個薩圖恩其實一開始就是不是個神,只是意大利古代的一個國王,因為親民和人民一起勞動,後來人們為了紀念他將他奉為農業神。順便說一句,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的土星的英文名字就來自於這位薩圖恩神(Saturn),星期六(Saturday)從英文上來看就是農神日的意思。

無論是那種情況,紀念薩圖恩神的節日總是和農業與勞作是分不開的。事實上,傳統的羅馬人對農業是很重視的,很多節日也都和農業有關係。比如四月十五日,人們開始播種的時候,宰殺一隻懷孕的母牛獻祭給土地之神特拉斯(Tellus)和穀物之神克瑞斯(Ceres);二十一日,為掌管牲畜繁殖的帕瑞亞(parilia)舉行祭祀;秋收完畢之後,對主管收穫和倉儲的孔蘇斯神和歐普神舉行祭祀,而在冬季倉儲正盛之時也要祭祀神明防止倉儲着火。

農神節的日子在十二月十七日到二十四日之間,在農神節期間正好也是冬至的日子,這樣的日子很難進行農業,所以正好是分享一年勞動果實的美好日子。事實上,凱爾特人的薩溫節(後來的萬聖節,見之前的文章),我們中國人的春節,都選在冬天來分享勞動果實,也是類似的寓意。並且,冬季代表着一年的結束,也正是對一年進行總結並且展望下一年的時候,在這個日子裡紀念農神並且祈求下一年的風調雨順也正是一個農業節日的題中之意。筆者的老家過年還有在餐桌上留一條魚的做法,也是在祈求年年有餘的意思。

紀念農神的活動

和我們的春節一樣,這樣一個分享勞動果實的節日也是一個歡快的節日。我們中國人過年是闔家團圓放鞭炮掛對聯。羅馬人也要闔家團圓,不過他們有自己的儀式,農神節嘛,首先當然是紀念農神。在十二月十七日這一天一大早羅馬的各個氏族和家族都會派出代表前往薩圖恩神的神廟去參加獻祭儀式。這樣重大的慶典當中,元老院會派出代表來參加,而每年當選的執政官都會親自來到現場主持儀式。而各個家族帶來的祭品會留下一部分獻給神,其他的大家自己帶回家,作為神的恩賜來共享。在早期羅馬人口還不多的時候,各個家族的代表們就會在薩圖恩神的神廟共同聚餐享用神的恩賜,象徵着羅馬人民的萬眾一心。

不過到後來羅馬的人口達到幾十萬之多的時候,公共聚餐就不合時宜了,每家獻祭一頭牛就更不現實了,於是有的人就開始奉獻一種鑲刻了神的肖像的圓章以代替祭品。想象一下在羅馬人們大清早跑去奉獻神像的場景,是不是和我們在新年的時候想去廟裡燒頭香的場景比較類似呢?

在舉行完祭典之後,祭司們會抬着薩圖恩神的神像在羅馬城巡遊,所到之處人們都要對農神保持敬意。和其他的宗教節日一樣,薩圖恩節被羅馬元老院定位聖日,不能進行公共的民事和政治活動,不能召開元老院會議和人民大會,不能處理訴訟糾紛。所以在節日期間自然也不能勞作,大人和小孩一起放假。

狂歡的節日

和我們的新年以及後來的聖誕節一樣,農神節也是喜慶和狂歡的日子。前面說過在十二月十七日當天會舉行祭祀,然後會各個家庭會回家舉辦團圓宴會,一起吃團年飯(羅馬人可能會叫農神飯),到了十二月十九日,羅馬人會互相串門贈送禮物,孩子們會收到大人贈送的玩具和零食,這大約就是後世的聖誕節禮物的最早來源了。一些文人在互相贈送禮物的時候還會在上面題寫詩句,這應該就是後來的聖誕節賀卡的創意來源。

除此之外,羅馬人的農神節還有其他特別的玩法,平日裡嚴肅的羅馬人會在這段時間卸下生活的重擔,無拘無束的生活起來。貴族和有地位的公民會脫掉有身份的人才穿的托伽袍,穿上平民的衣服參加宴會。而奴隸們也被允許在這一天休息,甚至可以隨意取笑主人,做一些出格的事情而不必受到懲罰。

至於那些勞作了一年的平民百姓們更是可以肆意狂歡了。平日裡被禁止的娛樂活動都可以拿出來上演。比如賭博,羅馬元老院是嚴厲禁止的,但是農神節期間的賭博則是被許可的,一些達官貴人們甚至會和奴隸以及平民們一起參與到這種娛樂當中來,人們感謝薩圖恩神為他們爭取來的賭博的權力,因此把這種骰子稱之為「農神節骰子」。正是因為農神節期間這種百無禁忌的氛圍,詩人賀拉斯才將有農神節的十二月稱之為「自由的十二月」,農神節也因此成為羅馬人最為期待的節日。

除此之外,農神節期間的另一個娛樂活動就是為「農神節國王」加冕,這大約是整個農神節期間所有出格的事情當中最為大膽的了。不過人們一般會去找農神節期間玩的最瘋的,或是看上去最傻最倒霉的人來當這個「國王」。他們把這「國王」帶上桂冠,穿上滑稽的衣服,高高舉起,所有人都可以取笑他,有時候還會把他扔到冷水裡。更神奇的是,這項活動在羅馬共和時代並不見記載,反而是在羅馬帝國時代才開始出現的。這也許是因為在共和時代,「國王」是一個受人討厭的詞彙,但是到了帝國時代,人們用這種開玩笑的方式表達對羅馬皇帝的嘲笑和諷刺。而羅馬皇帝們也對此表示容忍,據說一些比較放蕩的皇帝比如尼祿和圖密善還曾經親自客串過「農神節國王」,當然應該沒人敢把他們扔進水裡。

農神節與聖誕節

到了羅馬帝國中後期,來自東方的密特拉神信仰開始在羅馬傳播開來,這位神被羅馬人認為是太陽神。羅馬官方最後接受了密特拉神作為本民族的神之一,並且將密特拉神的慶典定在十二月二十五日,我們前面已經講了,農神節在羅馬是十二月十七日到二十四日,這樣一來農神節結束之後馬上就是密特拉神的慶典,兩個節日無縫對接,農神節對於羅馬人的意義也就更為重要了。

於是等到基督教成為羅馬的官方宗教之後,為了方便基督教更為容易地被老百姓接受,羅馬教會開始大規模地將傳統羅馬的節慶收編為基督教的官方節慶。於是順理成章的,羅馬最重要最受歡迎的農神節,就順理成章地成為基督教慶祝耶穌誕生的節日。然而,即便是強大的中世紀教會也無法禁止人們對於生活的熱愛,羅馬農神節期間的一些風俗,比如互相贈送禮物就頑強地保留了下來。而選舉「農神節國王」這項大型娛樂活動,還在歐洲的一些地方以其他形式保存了下來。據一些民俗學家考證,中世紀德國的一些地方,人們還有把最滑稽的酒鬼選為「酒鬼皇帝」的傳統。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