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喚醒純真的初心

喚醒純真的初心
圖片來自搜狐網

喚醒純真的初心,兒子反問爸爸,那為什麼要設立兒童節呀?不就是為了讓今天能玩一天嗎?這倒是問住了夏師兄,反而讓他反思自己學佛沒有學好,不該用自己的觀念去強壓孩子。學了半天,還是抱着一堆概念在分別比較,沒有孩子本具的性情來得自然

目錄

原文

 六·一兒童節,一個多年前曾經熟悉的、日日期盼的節日,似與成年的我們已然漸行漸遠了。但想想童年的純真,我們特別地來尋找那顆泯滅殆盡的童心,竟然發現,那顆鮮活的童心像一幕幕清新的蒙太奇,作為最珍貴的東西,依然留存在記憶深處。

  童心即人生之初的自然之心,是我們最初的本心——沒有受世俗侵染、沒有被知識框限、尚有着鮮活、純真與洞察力。讓我們尋找回我們曾經有過的童心,像孩童一樣,以柔軟的、全然的態度來感知一下童心的奧妙。

  文化部夏居士有個10歲的兒子,今天六一節兒子就是純粹的玩了一天,在爸爸的眼裡,兒子是沒有收穫的放逸。

  兒子反問爸爸,那為什麼要設立兒童節呀?不就是為了讓今天能玩一天嗎?這倒是問住了夏師兄,反而讓他反思自己學佛沒有學好,不該用自己的觀念去強壓孩子。學了半天,還是抱着一堆概念在分別比較,沒有孩子本具的性情來得自然。

  就像前兩天兒子學校里每個班都要排一齣戲,兒子在戲裡演一個衙役,就一句台詞威武。其他還有幾個是不說話的,就是跑龍套的,但他們還是特別開心。他們能把所有主角、配角的台詞全都能說出來,而且配上動作還能演,不過他們只是把演戲當作了遊戲,在相互模仿而已。他們在其中就是特別的快樂,我想要是換了我,作為配角肯定會有很不痛快的情緒,即便出於責任會耐心地演下去,但也絕對不會有兒子他們那樣單純而沒有分別心的快樂。

  我們通過學習佛法,是為了去除分別心、去除執著;但是在小小的孩童身上,這些好像是不用刻意去消除的。可以不受先入為主的觀念的影響,不需要依賴什麼客觀條件,不會活在經驗中,時常保持着一種柔軟、開放的心,對什麼都有新鮮感。每天都觀察着新事物發生,每天都對新事物有好奇心,樂意去感知、去認識。然後就是純粹的態度,有什麼就流露什麼,沒有絲毫的掩藏,而正是這種情感,往往能感染周圍的人們。如果是玩耍,他會全心全意地投入,會自然地讓同伴乃至成年人也全心全意地和他融入在一起。

  如果你嘗試放下一些先入為主的觀念,嘗試跟着孩子做遊戲,以他的要求為準則。在沒有目的、沒有玩具、沒有像樣的場地的情況下,你也也可以放下心來,等待眼前的孩子給你作安排,哪怕他只有三歲!孩子總能快速地進入角色,讓整場遊戲進行起來。並且你在投入其中時,會發現他的遊戲是具有統一性的,像是經過策劃的,並且只要不打斷他,給他足夠的時間,遊戲是有始有終的。孩子的天性就是會玩,並且具有完整的統一協調性,只要他們完全地投入其中,他們是遊戲最佳的導演。但成年人已基本喪失了當下就啟動遊戲的能力了,這需要當下就做到開放地投入,這對我們是反倒是一項難度極高的遊戲。此時,我們內心當中會冒出種種的條件:什麼是可以的,什麼是不可以的。在考慮這些的同時,我們已經陷入了自我的陷阱中,失去了像孩子那樣覺察周圍環境的整體性。

  孩子在遊戲中會很快動心,但又不像長大了對什麼動心就是傷筋動骨的認真。只是很真地、很真地來全然接受。在童心的世界裡,只要有一分的快樂,就可以拋開九分的不高興,又放聲大笑地投入到下一輪遊戲中去。以歡樂的心境來接受和信任全世界,哪怕全世界只有爸爸和媽媽。並且他們的信心是堅定的,充盈於整個內心,這份信任能讓他們的整個童年都處於無憂無慮之中,快樂和清澈着。

  孩子也會有煩惱,有他的小性子、小脾氣,但他們身上那可貴的單純,讓滿是知識與經驗的成年人即便是再通過學習也不可企及。學習佛法正是要恢復內心的柔軟、靈活、寬廣、光明,不被一套概念與成見框住,直契當下,澈達心源。遙想當年,我們曾有過的純真童年,凝望星空,天空有多寬廣,想像力就有多寬廣。今天的我們,還能否在我們的心中找尋到那個曾經三、四歲的孩子,開啟我們那顆對外界的人事物全然接受的能力,以柔軟的、包容的心,來接納周圍的環境,來感知身邊的人們,慢慢地讓自己的情感流動起來,擴散開去;進而喚醒自己稚童般純真而鮮活的初心,去淨化與感化這個世界。[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