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哈克貝利.芬歷險記

內容簡介

《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是馬克·吐溫一部重要的作品,故事的主人公是在《湯姆·索亞歷險記》中就跟大家見面的哈克貝利·費恩。哈克貝利是一個聰明、善良、勇敢的白人少年。他為了追求自由的生活,逃亡到密西西比河上。在逃亡途中,他遇到了黑奴吉姆。吉姆是一個勤勞樸實、熱情誠實、忠心耿耿的黑奴,他為了逃脫被主人再次賣掉的命運,從主人家中出逃。兩個人歷經種種奇遇。這部小說從思想到技巧都有許多創新。小說讚揚了男孩哈克貝利的機智和善良,譴責了宗教的虛偽和信徒的愚昧,同時,塑造了一位富有尊嚴的黑奴形象。它是馬克吐溫作品精選中最傑出的一部。海明威曾評價道:「整個現代美國文學都來源於馬克·吐溫的著作《哈克貝里·費恩歷險記》,這是我們最優秀的一部書,此後還沒有哪本書能和它匹敵。」

哈克貝利過慣了自由散漫的流浪生活,突然做了寡婦道格拉斯的養子,成天穿挺括的衣服,學習沒完沒了的清規戒律,實在令人難熬。一天,哈克貝利的失蹤了一年多的酒鬼父親突然出現,強迫兒子乘小船到一個避遠林子小屋與他同住。結束循規蹈矩的生活,到林子裡捉魚打獵,自由自在,哈克貝利當然高興。但是父親逼他交出與湯姆平分的那筆錢財,喝醉發起酒瘋時又常常打他,實在令人無法忍受。於是他趁父親上鎮賣木材的機會,先安排了一個自己被淹死的假象,然後就偷了小划子,逃到了傑克遜島上躲了起來。

小島本荒無人煙,可是他卻發現了華森小姐家的黑奴吉姆。吉姆聽說小姐要賣他出去,就逃了出來。哈克貝利知道幫助逃奴是違法行為。可是兩人都是逃亡者,也就同病相憐了成了患難之交。他們知道小島並不安全,就立即動身,乘木筏順密西西比河漂流,希望逃離蓄奴州。為了逃避追捕,他們白天躲進岸邊的樹林,只在夜間出來活動。幾經磨難,他們終於漂到一個大河灣,以為到了安全地,上岸一打聽,這才知道他們一直在向南而不是向北漂流,所以反而越來越深入蓄奴區。他們無奈,只好聽天由命。對他們來說,唯有密西西比河,唯有這小小的木筏,才是自由安全的天地。一天拂曉,有兩個被憤怒人群追趕着的人向哈克貝利求救,善良的哈克貝利收留了他們,卻很快發現他們是狡猾的騙子「國王」和「公爵」。他們喧賓奪主,控制了木筏,一路上不斷招搖撞騙,甚至背着哈克貝利賣掉了吉姆。哈克貝利知道自己孤身一人鬥不過兩個壞蛋,就偷偷躲過他們,前去費爾普斯農場拯救吉姆。他在那裡發現買下吉姆的正是湯姆的姨夫,而且這一家人正在等待當年湯姆前來作客。所以費爾普斯太太一見哈克貝利,就誤認他是侄兒湯姆。機靈的哈克貝利將錯就錯,索性冒充起湯姆,又趕出去截住湯姆,一起設計救出吉姆。湯姆熱衷冒險,堅持按書上的驚險方式進行營救。他以自己弟弟西德的身份見了姨夫一家,然後悄悄寄出匿名信聲稱吉姆即將逃跑。農場裡的人於是組織了起來。當吉姆失蹤的消息一傳開,他們就荷槍實彈地四處追捕。由於他們是真槍真打,所以把幫助吉姆逃跑的哈克貝利和湯姆嚇得半死。他們慌了手腳,拚命亂跑,結果湯姆腿上挨了一槍,真正嘗到了冒險的滋味。當他看見人們押回吉姆時,這才透露了事實真相:根據吉姆原主人華森小姐的遺囑,吉姆早已獲得自由。費爾普斯太太熱情地提出要收養哈克貝利,但被謝絕。哈克貝利主意已定,要到印第安人居住的地方去過漂泊不定的自由生活。


馬克·吐溫生動而出色地塑造了吉姆這一黑人形象。吉姆是個成年的「黑奴」,而哈克只不過是個十三、四歲的白人孩子。這兩個人之間形成的感人而忠實的友誼,象徵着維護黑人的自由、生存和尊嚴的必要。吉木無私地忠實於哈克——他並不是像奴隸伺候主人那樣地伺候哈克,而是以同伴對待同伴的姿態出現。

《哈克貝里·芬歷險記》之所以成為一部傑作,是因為作者馬克·吐溫把美國西部邊疆文學傳統體現出來,而且超越了這類幽默文學的狹隘限制,對它進一步加以發揚光大。有許多讀者讀完這本小說以後,對作者所使用的各種方言的前後連貫,深淺一致,完美無缺,恰到好處,感到非常欽佩——在本書里,很難找出一句不合乎哈克或吉木的身份的話。在作者寫作這本書的時期,不論是在美國或是在英國,像《哈克貝里·芬歷險記》這樣的文體,還是一種新的嘗試,也可以說是英語小說中新的發現。

作者簡介

馬克·吐溫(Mark Twain),美國作家、演說家,真實姓名是薩繆爾蘭亨克萊門(Samuel Langhoe Clemens)。馬克吐溫是他的筆名,原是密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在航道上所測水的深度的術語。代表作品有小說《百萬英鎊》、《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湯姆索亞歷險記》等。 馬克吐溫12歲時,父親去世,他只好停學,到工廠當小工。後來他又換了不少職業,曾做過密西西比河的領航員、礦工及新聞記者工作。漸漸地着手寫一些有趣的小品,開始了自己的寫作生涯。 他於1910年4月21日去世,安葬於紐約州艾瑪拉。 馬克吐溫一生寫了大量作品,題材涉及小說、劇本、散文、詩歌等各方面。從內容上說,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現象或人性的醜惡之處,表達了這位當過排字工人和水手的作家強烈的正義感和對普通人民的關心;從風格上說,專家們和一般讀者都認為,幽默和諷刺是他的寫作特點。他經歷了美國從初期資本主義到帝國主義的發展過程,其思想和創作也表現為從輕快調笑到辛辣諷刺再到悲觀厭世的發展階段,前期以辛辣的諷刺見長,到了後期語言更為暴露激烈。 馬克吐溫是美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他的主要作品已大多有中文譯本。

內容預覽

你若沒有看過一本叫做《湯姆.莎耶歷險記》的書,你就不會知道我這個人.不過,這沒有什麼.那本大體上講的是實話的書是馬克.吐溫先生寫的.有些事是他生髮出來的,不過大體上,他講的是實話.不過,實話不實話算不了什麼.我還沒有見過從來沒有撒過謊的人.這一回不說,另外一回就不敢保證.葆莉姨媽也好,那位寡婦也好,也許還有瑪麗,都是這樣.葆莉姨媽就是湯姆的葆莉姨媽還有瑪麗.道格拉斯寡婦,有關她們的事,大都在那本書里講了那是一本大致上講實話的書,有些是生髮出來的,這我在上面說過了.   那本書的結尾是這樣:湯姆和我找到了強盜藏在那個山洞裡的錢,我們發了.我們倆,一人得了六千多塊錢金燦燦的六千塊.把錢堆積起來,乍一看,好不嚇人.後 ……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