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咖啡烘豆機的發展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咖啡烘豆機的發展史

咖啡有很長的歷史,最早將咖啡豆烘焙製成飲料的人可以追溯到數百年前中非及中東地區,然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和歐洲殖民者將咖啡帶到全世界。

將生豆烘焙成香氣十足的咖啡需要一件重要的設備:烘豆機。 [1]

最早的烘豆機

最早的烘豆工具是薄的、有孔的鍋,直接使用大火烘焙,烘咖啡的人會使用湯匙翻動咖啡豆,以確保烘焙是均勻的。而熱源一直都是使用木柴或煤炭,烘出來的咖啡會充滿煙熏味。 [2]

整鍋咖啡豆只有少量會在同時被烘焙,這代表翻動咖啡豆的炒豆師,需要在整個焙炒過程非常專注。

由於炒豆過程形成的混亂及不一致的結果,可想而知這些愛好咖啡的人會開始尋找新方法來烘焙咖啡豆。

滾筒烘豆機

17世紀時,起源於埃及開羅,這樣的設備可以讓豆子置於半封閉空間,使滾筒內的熱量可以散發,還有滾筒的把手可以轉動,讓滾筒烘豆機跟火接觸時可以較均勻地被移動。這種設計也會減少排放出來的煙,讓烘焙咖啡的人更舒適。之後,人們對滾筒烘豆機進行了一些調整,但其中心概念維持不變。隨著殖民主義的發展,滾筒烘豆機的設計因而遍及整個歐洲和美洲。[3]

19世紀時,雖然許多人也繼續在家小量烘自己的咖啡,但在美國和歐洲,商用烘豆機獲得了各種專利。許多早期的商用烘豆機只是單純地將巨大的圓筒置於熱源之上,然而在都市引入天然氣作為能源之前,熱源一直都是使用木柴或煤炭,烘出來的咖啡會充滿煙熏味,因此,當有天然氣可用時,很快就成為這種烘豆機的首選熱源。

熱風式烘豆機

1970年代,市場上出現了半熱風或全熱風烘豆機。在熱風式烘豆機中,機器會迫使熱空氣通過咖啡豆下方的篩網,其強度足以吹起咖啡豆,豆子翻滾的同時傳遞熱量給它們。

1976年,美國化學工程師Michael Sivetz為該設計申請了專利。

商用烘豆機的發展

小量自家烘焙咖啡依然不斷在生活中有需求,19世紀以來咖啡烘焙不意外地也受到工業化影響。但在美國和歐洲,商用烘豆機獲得了各種專利。

[4]

1824年,Richard Evans在英國獲得了第一台大型咖啡烘豆機的專利。根據《The Curious Barista's Guide to Coffee》書上記載,它可以讓使用者將整個圓筒倒置以利排出烘好的豆子,並且還配備了一個「取樣器」,可以在烘焙過程中將部分咖啡豆取出,確認烘焙狀態。

1846年,James Carte在波士頓申請了「拉出式」烘豆機專利。這是一個固定在鍋爐中的鐵筒。烘好時必須將整個鐵筒從鍋爐中拉出,並打開鐵筒的門,讓烘好的咖啡可以倒在地板上或託盤中冷卻,然而這是一種低效率而危險的方法。

1846年,Jabez Burns在美國獲得了商用咖啡烘豆機的專利。Burns的設計是用磚砌結構包覆封閉的圓筒,它具有一個打開機制,可以在不從火焰中移走圓筒的情況下排空咖啡豆,並且圓筒內部的雙螺旋設計可以均勻分佈咖啡豆,這些創新使烘豆程序更加一致且更加安全。Burns的公司後來在烘豆機的前方增加了一個冷卻盤,並在其下方安裝了一個風扇,讓冷空氣吹向咖啡豆,這些功能為現代的咖啡烘豆機奠定了基礎。

1868年,Alexius van Gulpen在德國,與Theodor von Gimborn和Johann Heinrich Lensing聯手打造了一家公司,後來發展成現在Probat這間公司。他們於1880年為快速咖啡烘豆機申請了專利,該公司表示這對日後的鼓式烘豆機的發展非常重要。

隨著20世紀初電力發展日益普及,而且由於電熱比明火更容易預測,因此烘焙結果更加一致,而且危險性更低。烘豆機第一次能夠以一定的精度控制咖啡豆暴露於熱的能力,並且具有更好的複制能力。基於19世紀專利設計的滾筒式烘豆機仍然是許多人的首選。

令人眼睛一亮的BeanGo Cube烘豆機

很特別的AloT Coffee Roaster、內部置有高科技的光譜攝像鏡頭與微型麥克風,精準一爆聲探測與色度記錄,札札實實地烘焙曲線重現。相機每6秒即時記錄焦糖化程度,麥克風可準確抓取一爆聲響,並記錄在烘焙曲線上,精準地表現出烘焙步進程度。 BeanGo Cube 採遠紅外線燈管加熱,配合高開孔率的滾筒,快速升溫反應、RoR反應速率極為敏銳,最合適烘焙容量為400克。 具四層抽換式濾煙碳網,能完整過濾所產生的廢煙,適合辦公大樓室內烘豆。內部滾筒可以輕鬆拆卸、輕鬆清除銀皮屑碎。

改善了過去在美式機器升溫控制比較不容易的問題。主要的原因是火源是電力紅外線,內鍋不但維持傳統的滾筒形式,採用單層不鏽鋼,鋼板上開滿孔徑。紅外線陶瓷管發射出熱能創造超高效能的升溫率(ROR, Rate of Rise),而且操作反應敏捷。 紅外線分為遠波、中波以及短波; 其中中波長比較容易使熱能通透到咖啡豆的中心。且因中波紅外線具有擊碎穀物纖維的特性、所以咖啡豆的膨脹良好、柔和地完成烘焙。 即烘即喝香氣奔放、乾淨明亮的口感也不會有太多的燥氣。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