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和諧社會需要佛教

和諧社會需要佛教
圖片來自搜狐網

和諧社會需要佛教,人類社會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體。在這基礎上,人類這有互相尊重,互相愛護,和諧共處,才能和衷共濟,共存共榮,達同和諧幸福的生活。而佛教的緣起說正是站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角度,在相互包容,尊重中實現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和諧社會

目錄

原文

和諧是一切幸福的保證,更是全人類共同的願望,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追求嚮往,但是縱觀人類歷史的發展,從古至今,一直充滿着血腥的爭鬥和無窮的罪惡。

翻開各國的歷史,顯現在眼前的,多是戰爭不斷,爭鬥不休的畫面,人民始終過着苦難生活。

唐朝詩人張養浩在《山坡羊,潼關懷古》中深刻揭示道;「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即使有過和平也是相當短暫的。

通觀佛教的歷史,我們會發現佛教是真正和平的宗教,釋迦牟尼成佛後就倡導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四姓皆可出家的眾生平等思想。佛陀即為倡導和平的使者。根據《阿含經》記載,佛陀曾經演說「七不退法」從而熄滅了強國吞併弱國之心。

此外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以殺戮征戰作為征占諸小國的手段,後受佛陀所教誨的「對整個世界施以無限的仁慈心,無論在高處,在低處,在地平處,不受阻撓,不懷仇恨,不報敵意」的崇高和平主義的教化,最終明白戰爭並不能攝受人心,解決問題,從而「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改以攝政慈化,弘揚佛法。

自佛教傳入中國後,佛教就以慈悲濟世的形象,利益社會,淨化人心,自始至終為社會的穩定和人民的安寧貢獻着自己的力量,佛教也一直遵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高尚理念。

在今天中國的寺院裡,僧人每天念經都不忘世上一切的眾生祈福消災,祝願他們身心安寧。在從多的佛事法會上,我們也總能聽到佛教徒祈禱世界和平,人民安樂的聲音。所以說;「佛教無不以和諧做為自己行事處世的原則,並以自己的修行實踐,為人間播下和平,和諧的種子。

緣起無我,自他無二是佛陀揭示的緣起因果法則。由此可知,任何事物的有與無,生與滅,都是平等相待,互為依存,相輔相成而不可分離的,以此因果法則來理解人類的相依共存,就可以發現世界上每一個生命個體,家庭,民族,社會,國家過有着的密切的關係。

因此,人類社會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體。在這基礎上,人類這有互相尊重,互相愛護,和諧共處,才能和衷共濟,共存共榮,達同和諧幸福的生活。而佛教的緣起說正是站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角度,在相互包容,尊重中實現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和諧社會。

和諧並不是烏托邦,而是要與圓成自己的道德,人格,並以慈悲,平等的胸懷去做而實現的。而真正實現如上所說的,就唯有佛教的戒律和六和敬的精神,可以說也只有戒律和六和敬的精神,才是和諧社會的最基本保障。

這些戒律是學佛者必須遵守的,也是做為一個人最起碼的道德標準,是和諧社會中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可以說遵守佛教戒律,是實現通往和諧的康莊大道。佛教的六和敬精神能夠使眾人和合共住,平等相處,相互尊重,從而達到僧團的清淨純潔,和諧共處。

通過以上的見述,可以發現佛教是真正崇尚,熱愛,實踐和合和諧的宗教。在歷史上,佛教的和諧教義為社會人心的淨化,人民的安定團結,國家的和平事業做出過應有的貢獻,相信,今天佛教的和諧教義同樣能夠發揮其獨特作用,為建設和諧社會添磚加瓦。[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