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吳有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吳有生
中國工程院院士
出生 1942年4月2日
浙江省嵊縣
國籍 中國
職業 教授,博士生導師

吳有生(1942.4.2-),浙江省嵊縣人,水彈性力學與船舶力學專家[1],國家級突出貢獻和享受政府特貼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2]、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702所名譽所長。1964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967年清華大學研究生畢業,1984年畢業於英國倫敦布魯納爾大學獲博士學位。 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現為上海交通大學兼職教授武漢理工大學特邀教授,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名譽所長, 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曾長期從事艦艇結構與設備抗水下爆炸與核空爆研究,在理論、實驗、應用及衝擊環境記錄儀研製等方面做出了貢獻,解決了艦船抗核加固及戰效預估的關鍵技術。

人物簡介

吳有生,1942年4月2日出生於浙江省嵊縣(今嵊州市),船舶力學與船舶工程專家。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名譽所長。 1964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967年清華大學研究生畢業。1984年獲英國倫敦布魯納爾大學博士學位。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曾為發展艦艇結構與設備抗水下爆炸與核空爆理論、測試與應用技術做出了貢獻,解決了艦船抗核加固與戰效預估的重要技術問題。長期致力於船舶與海洋工程流固耦合動力學領域的研究,建立的三維線性與非線性船舶水彈性力學理論,被公認為該領域的奠基性工作,在船舶與海洋結構的研製及安全性評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從事船舶振動與噪聲控制技術的基礎、應用與發展戰略研究,提出了海洋環境中的三維船舶聲彈性理論。

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015年1月6日,吳有生受聘為三沙市首批5名政府顧問之一[3]

學習經歷

1964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力學系畢業,

1967年清華大學工程力學系研究生畢業,

1981年~1984年在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CL)與布魯納爾大學進修獲博士學位。

研究方向

1.船舶與海洋工程結構的水彈性分析

2.結構的振動噪聲控制

研究領域

多年來,從事與主持線性與非線性船舶水彈性力學理論、試驗技術及應用技術的系統性研究,船舶結構和船用設備的抗水下與空中爆炸的關鍵技術研究,船舶振動噪聲控制技術的基礎與應用研究,及新型高性能船舶的研究與設計。在理論、實驗、應用及衝擊環境記錄儀研製等方面做出了貢獻,解決了艦船抗核加固及戰效預估的關鍵技術。80年代以來從事船舶流固耦合動力學、振動噪聲、新型船及極大型浮動結構的研究。創造性地把水動力學與結構力學融為一體,建立了三維水彈性力學理論,並在該船舶力學新領域的前沿進行了二維與三維、頻域與時域、穩態與瞬態、線性與非線性的系統性研究,創導了船舶水彈性力學實驗研究,為發展應用技術作出了貢獻,成果已在國內外用於新船型的研製,有重要的科學與應用價值。同時,從事船舶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長期承擔國家重點科技項目的研究。

其他兼職

1.曾任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總工程師、所長等職;

2.曾任第四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現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

3.總裝備部科技委兼職委員、國防科工委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國家科技成果獎國防項目評審委員會副主任;

4.中國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等多所大學的兼職教授;

5.國際船舶結構大會(ISSC)常委、國際船模試驗水池大會(ITTC)執行委員會委員、國際船舶實用設計大會(PRADS)主席(1998~2001)、常委;

6.中國力學學會副理事長、中國振動工程學會副理事長、中國造船工程學會常務理事;

7.國內外多個學術刊物編委。

主要成就

科研綜述

吳有生曾為發展艦艇結構與設備抗水下爆炸與核空爆理論、測試與應用技術做出了貢獻,解決了艦船抗核加固與戰效預估的重要技術問題。長期致力於船舶與海洋工程流固耦合動力學領域的研究,建立的三維線性與非線性船舶水彈性力學理論,被公認為該領域的奠基性工作,在船舶與海洋結構的研製及安全性評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從事船舶振動與噪聲控制技術的基礎、應用與發展戰略研究,提出了海洋環境中的三維船舶聲彈性理論。主持與從事新型高性能船舶及深海裝備的研究與設計工作,任總設計師,研製成中國第一艘千噸級小水線面雙體海洋試驗船;提出、推動或主持載人深潛器、深海空間站與極大型浮動結構的技術研究與工程開發。

科研成果

吳有生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及部省級科技成果一、二等獎共十項[4] 。發表學術論文220餘篇,編著書4部。

視頻

吳有生院士一行到我縣開展交流研討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