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前一步(謝麗爾·桑德伯格)
內容簡介
● 她是全球最成功的女性之一。她是馬克•扎克伯格的左膀右臂,具有天生的管理天賦。
● 她是美國薪酬最高的女高管,被美國媒體譽為「硅谷最有影響力女人」。
● 她身居福布斯百強女性榜第5名,榮登《時代周刊》封面人物, 並被《時代》雜誌評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人物!
她就是Facebook 首席運營官 謝麗爾•桑德伯格
今天,她奉獻上她的最新力作 《向前一步》
激勵全球女性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目標,實現事業與家庭生活的完美平衡
強大的推薦陣容:
陽光媒體董事會主席楊瀾、SOHO 董事長張欣為本書撰寫推薦序
王石、李開復、徐小平、王秋揚、夏華、何振紅、王潮歌、徐巍等諸多知名企業家、知名媒體人強力推薦!
從現在開始,LET』S LEAN IN !
本書連續7周榮登亞馬遜總榜第一!
連續6周位居《紐約時報》非虛構類暢銷書排行榜第一!
作為全球最成功的女性之一,謝麗爾•桑德伯格在本書中深刻地剖析了男女不平等現象的根本原因,解開了女性成功的密碼!她認為,女性之所以沒有勇氣躋身領導層,不敢放開腳步追求自己的夢想,更多是出於內在的恐懼與不自信。她在書中鼓勵所有女性,要大膽地「往桌前坐」,主動參與對話與討論,說出自己的想法。同時,她還為女性提出了如下成功密碼,激勵女性勇於接受挑戰,滿懷熱情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標。
1. 向前一步,勇敢進取
通常女性在總會在無意識中妨礙自己的發展、降低對自己的期望值,甚至很容易就放棄工作、放棄獲得更大成就的可能性。與男性相比,女性在職場中的態度仍然不夠積極、不夠進取。
2.平衡工作與生活
伴侶的支持非常重要。那種認為女性只有拋開家庭才能達到事業巔峰的說法其實並不成立。事實證明,絕大多數的成功女性都擁有一位相當支持自己事業的人生伴侶。
3. 擁有更加開放的心態
女性應該對事業上的挑戰持有更開放的心態。如果一份工作能讓她學到新的技能,並且更快樂、更滿足,那就意味着她在自我提升中不斷發展。
女性只有向前一步,勇敢地 「LEAN IN」,才能發揮出自己的潛力,獲得事業與家庭的雙重平衡,享受成功的幸福人生。
作者簡介
謝麗爾·桑德伯格(SherylSandberg)
1969年8月26日出生於華盛頓。曾任克林頓政府財政部長辦公廳主任、谷歌全球在線銷售和運營部門副總裁。現任Facebook首席運營官,被媒體稱為「Facebook的第一夫人」,她也是第一位進入Facebook董事會的女性成員。同時,她還是福布斯上榜的前50名「最有力量」的商業女精英之一。2013年,她榮登《時代周刊》雜誌封面,並被《時代》雜誌評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人物。目前,她已經成為千百萬女性眼中集家庭與事業於一身的成功典範。
原文摘錄
80後、90後的女性也不太可能像男性一樣...,用「領導者」、「有遠見」、「自信」和「願意承擔風險」等特點來形容自己。 如果心如恐懼,你會做什麼? 完成勝過完美。 有能力的人因自我懷疑而苦惱,這種現象有它的學名——「負擔症候群」。無論男女都容易出現這樣的症狀,但女性會更嚴重,也會更多地受其限制。...
書評
看過Sheryl Sandberg的TED演講之後,我曾把她的演講一字一句聽抄下來。後來得知她將出一本關於Women, Work, Leadership的書後更是欣喜萬分,自覺要第一時間買來閱讀。在拿到書之前,我還陸續看了60 Minutes對她的專訪,她近期在芝加哥的演講以及她上的囧叔talk show節目。
昨天拿到書,今天晚上閱讀了第五章'Are you my mentor?' 這章僅有12頁內容,但我在我的Moleskine Note上摘抄下了7頁紙! 和一般的暢銷書一樣,這本書的推薦人名單豐富且強大。出書之前的推廣營銷活動,facebook上的宣傳,以及leanin網站的建立,都給Lean In及Sheryl本人帶來了最大範圍的影響力; 而又和一般的暢銷書不同,Sheryl自身的職場經歷非常豐富且有吸引力,她曾在政府部門(美國財政部),麥肯錫諮詢,Google以及Facebook工作過。由此,不得不感謝她,在這一路上不僅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到極致,而且還是一個有心人/觀察家,毫不吝嗇地把自己的經歷和思考分享給全世界的讀者,尤其是女性。
在第5章「Are you my mentor?」里,Sheryl寫到: 1)"Many of these young women are responding to the often repeated advice that if they want to scale the corporate ladder, they need to find mentors (people who will advise them) as well as sponsors (people who will use their influence to advocate for them).首先,有mentor和sponsor對一個人的職場道路是至關重要的! 2)"No matter how crucial these connections are, they probably won't develop from asking a virtual stranger, 'Will you be my mentor?' The strongest relationships spring out of a real and often earned connection felt by both sides."由此可見,想approach senior做你的mentor時,絕不是在她/他演講之後衝過去問「做我的mentor吧」。這樣很不禮貌也沒有人會收下一個total stranger做mentee的。 3)"Intuitively, people invest in those who stand out for their talent or who can really benefit from help. Mentors continue to invest when mentees use their time well and are truly open to feedback". 有一種是Mentor看到有talent和potential的mentee主動提供offer,這樣是很幸運,但也對mentee的個人要求極高。在之後的relationship中,mentee一定要尊重mentor的時間和精力付出,毫不隱瞞地及時feedback並表示感謝。 4)"Capturing someone's attention or imagination in a minute can be done, but only when planed and tailored to that individual."在每次和Mentor見面或尋求幫助前要積極做好準備 「always with an interesting point or a thoughtful question. Never ask a question that you could have found the answer to on your own.」 5) "Mentorship is often a more reciprocal relationship than it may appear, especially in situations where people are already working at the same company."每個人都有involve到reciprocal relationship中的欲望,長久的良好的mentor-mentee關係對雙方都有好處。 6)如果你是lower-level的員工,那麼怎樣和senior person建立mentorship呢?第一,突出自己的工作,讓senior注意到你;第二,抓住少有的機會主動問senior要advice,注意占用時間不能太長,且事後要follow up and update.並可再要guidance。這樣就算沒有提Mentor這個詞,但senior已不知不覺成了你實際的mentor了。當然,記得要表示感謝。 7)最後,牢記"Asking for input is not a sign of weakness but often the first step to finding a path forward."要有自信和勇氣。
英文Mentor一詞,我的理解更像中文裡的「貴人」。有貴人相助,人生會輕鬆很多。然而,除了幸運投緣,得到貴人的幫助也和自身的努力及把握機會的能力密不可分。
就在剛剛,我看完書,在西班牙時間晚上12點前我發了一條whatsapp message給我的「Mentor」 ---- N ["Hey, I'm reading Lean In by Sheryl Sanberg. There is a Chapter about mentorship, and then I thought of you. "]。事實上我和N相識於三年前的今天,是在一次會議上,他是speaker,而我只是坐在台下的nobody。由於機緣巧合,我們湊巧在同一桌吃的午飯,之後便留下了聯繫方式。記得當時我膽子還太小,不好意思去主動approach人家,還是他先發短信問我要的MSN。之後N一直在美國工作和讀MBA,我們的聯繫也多是靠MSN及越洋電話。雖然我們從沒有officially確定過「Mentor-Mentee」關係,但一路以來,不管是我實習還是工作,他都幫了我很多。在我需要的時候給了我很多資料及建議。其實之前我們已經有半年沒聯繫了,但4月2號,又是他主動給我發了一封郵件,於是我們update了聯繫方式,終於用上了現代人的溝通工具——WhatsApp和微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