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後退海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後退海岸又稱海岸侵蝕, 是指在自然力(包括風、浪、流、潮)的作用下,海洋泥沙支出大於輸入,沉積物淨損失的過程,即海水動力的衝擊造成海岸線的後退和海灘下蝕。[1]

現象

後退海岸現象普遍存在,中國70%左右的砂質海岸線以及幾乎所有開闊的淤泥質岸線均存在海岸侵蝕現象。如江蘇廢黃河口附近海岸。

1855-1970年

1855-1970年,海岸線以平均每年147米的速度後退.

20世紀70年代至今

20世紀70年代至今,海岸線後退速率仍達20-40米/年.黃河三角洲釣口至神仙溝岸段,每年後退達350米以上;海南省文昌縣由於珊瑚礁被開採,海岸已後退200餘米,造成大量的椰樹林被海水傾倒。

原因

引起後退海岸的原因有兩種:

自然原因

如河流改道或大海泥沙減少、海面上升或地面沉降、海洋動力作用增強等都導致海岸侵蝕.

人為原因

如攔河壩的建造、灘涂圍墾、大量開採海灘沙、珊瑚礁,濫伐紅樹林,以及不適當的海岸工程設置等,均會引起海岸侵蝕。由于海岸侵蝕使土地大量失去、海岸構築物破壞、海濱浴場退化、海灘生態環境惡化、海岸防護壓力增大、侵蝕下來的泥沙又搬運到港灣淤積而使航道受損,從而成為一種嚴重的環境地質災害,必須引起高度重視,並加強海岸線管理,採取有效措施防止海岸侵蝕。

預防和治理

預防和治理後退海岸災害的主要途徑有:

1、減少大江大河用水量,保持江河入海水量;

2、制定海岸帶開發規劃和管理條例,禁止不合理的採石挖砂和毀岸行為;

3、通過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進行人工護岸,防止海潮、海浪侵蝕。

相關信息

海洋和陸地相互接觸和相互作用的地帶。包括遭受波浪為到的深度(波浪基面),向陸延至暴風浪所能達到的地帶。它的寬度可從幾十米到幾十公里,一般可分為上部地帶,中部地帶(潮間帶)和下部地帶三個部分,上部地帶,又稱為陸上岸帶,一般風浪和潮汐都不可能作用到,是過去因海水作用而形成的階地地形,受陸上河流的侵蝕和堆積作用,沿岸風的作用形成沙丘,它的特徵是海蝕崖,海蝕穴,海蝕階地和平台。潮間帶,由海灘和潮坪兩部分組成,在這一帶是海浪活動最積極、作用最強烈的地帶。下部地帶又稱水下岸坡帶,就是過去的海岸,而今已下沉到海水底下的地方,一般從低潮時海水到達的地方算起,到波浪、潮汐沒有顯著作用的地帶。

視頻

後退海岸 相關視頻

看,太平洋海岸侵蝕的居民地帶!
十萬個為什麼海洋版:什麼是海岸侵蝕呢?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