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後漢書·馮勤傳

後漢書·馮勤傳出自於《後漢書》,此史是一部由我國南朝劉宋時期的歷史學家范曄編撰的記載東漢歷史的紀傳體史書。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書中分十紀、八十列傳和八志(司馬彪續作),記載了從光武帝劉秀起至漢獻帝的195年歷史。 [1]

目錄

原文

馮勤字偉伯,魏郡繁陽人也。曾祖父揚,宣帝時為弘農太守。有八子,皆為二千石,趙魏間榮之,號曰「萬石君」焉。兄弟形皆偉壯,唯勤祖父偃,長不滿七尺,常自恥短陋,恐子孫之似也,乃為子伉娶長妻。伉生勤,長八尺三寸。八歲善計。

初為太守銚期功曹,有高能稱。期常從光武征伐,政事一以委勤。勤同縣馮巡等舉兵應光武,謀未成而為豪右焦廉等所反,勤乃率將老母、兄弟及宗親歸期,期悉以為腹心,薦於光武。初未被用,後乃除為郎中,給事尚書。以圖議軍糧,在事精勤,遂見親識。每引進,帝輒顧謂左右曰:「佳乎吏也!」由是使典諸侯封事。勤差量功次輕重,國土遠近,地勢豐薄,不相逾越,莫不厭服焉。自是封爵之制,非勤不定。帝益以為能,尚書眾事,皆令總錄之。

司徒侯霸薦前梁令閻楊。楊素有譏議,帝常嫌之,既見霸奏,疑其有奸,大怒,賜霸璽書曰:「崇山、幽都何可偶,黃鉞一下無處所。欲以身試法邪?將殺身以成仁邪?」使勤奉策至司徒府。勤還,陳霸本意,申釋事理,帝意稍解,拜勤尚書僕射。職事十五年,以勤勞賜爵關內侯。遷尚書令,拜大司農,三歲遷司徒。

先是,三公多見罪退,帝賢勤,欲令以善自終,乃因宴見從容戒之曰:「朱浮上不忠於君,下陵轢同列,竟以中傷至今,死生吉凶未可知,豈不惜哉!人臣放逐受誅,雖復追加賞賜賻祭,不足以償不訾之身。忠臣孝子,覽照前世,以為鏡誡。能盡忠於國,事君無二,則爵賞光乎當世,功名列於不朽,可不勉哉!」勤愈恭約盡忠,號稱任職。

勤母年八十,每會見,詔敕勿拜,令御者扶上殿,顧謂諸王主曰:「使勤貴寵者,此母也。」其見親重如此。

中元元年,薨,帝悼惜之,使者吊祠,賜東園秘器,賵贈有加。

譯文

馮勤字偉伯,魏郡繁陽人。曾祖父馮揚,宣帝時為弘農太守。有八個兒子,都是二千石,趙魏之間引以為榮,稱為「萬石君」。兄弟身體都很強壯,只有馮勤的祖父馮偃,身長不滿七尺,常常以身矮為恥,恐以後子孫也會身矮,於是為兒子馮伉娶身材很高的妻子。馮伉生馮勤,身長八尺三寸。八歲就會算術。

起初為太守銚期功曹,有能人稱號。銚期常從光武征伐,政事一概委託馮勤。馮勤同縣人馮巡等舉兵響應光武,計謀未成而被豪右焦廉等所反對,馮勤於是率領老母兄弟及宗族親屬歸附銚期,銚期把他們都當作心腹,薦舉給光武。起初未被任用,後來就任用為郎中,供職尚書。以圖議軍糧,處事精明勤勉,於是被光武親信重視。每次引進,帝總是對左右說「:是一位好官啊!」由此令馮勤考校諸侯的晉封事宜。馮勤衡量功次輕重,國土遠近,地勢豐薄,使封賞與功勞相一致而不逾越,使人莫不心服。自此封爵之制,非馮勤審定不可。帝更以他能幹,尚書的各種事務,都令他總錄。

司徒侯霸薦舉以前梁令閻楊。閻楊這個人一向被人譏議,帝很討厭他,見到侯霸奏章,懷疑他有奸,大怒,以璽書賜侯霸說「:你以為崇山、幽都有什麼地方可以安身的嗎?黃鉞一下就沒有處所了。想以身試法呢,還是殺身以成仁呢?」使馮勤奉策書到司徒府。馮勤回來,陳述侯霸的本意,為之申明解釋事理,帝意稍寬解,拜馮勤為尚書僕射。在職十五年,以勤勞賜爵關內侯。遷尚書令,拜大司農, 三年後遷為司徒。

先是三公多以罪退,帝以馮勤為賢,想讓他善始善終,於是在宴見中從容儆戒他說「:朱浮對上不忠於君,對下欺壓同僚,竟以中傷到現在,死生吉凶不可知,豈不可惜!人臣放逐受誅,雖然復追加賞賜祭祀,仍不足以償無量之身。忠臣孝子覽照前世,以為鑑戒。能盡忠於國,侍君無二心,那麼爵賞光榮於當世,功名垂於不朽,難道不要勉勵嗎?」馮勤更加恭敬約束盡忠報國,被號稱為任職。

馮勤母年八十,每次會見,命令不要她拜,令侍從扶上殿,面對諸王及公主說「:使馮勤貴寵的,是這位老母啊。」其受到親重如此。

中元元年(56)去世,帝悼惜他,派使者前去弔唁,賜東園棺材,賻贈很優厚。 [2]

作者簡介

范曄(公元398—446年),字蔚宗,祖籍順陽(今河南淅川縣),范家自西晉永嘉之亂後移居山陰(今浙江紹興市),范曄是南朝劉宋時期的傑出史學家,史學名著《後漢書》的作者。[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