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名人讀書故事:懷素讀書故事

名人讀書故事:懷素讀書故事,歷史人物故事。[1]

目錄

故事內容 

 
原圖鏈接懷素書蕉圖


懷素(737-799年),俗姓錢,字藏真,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唐代書法家,以"狂草"名世,史稱"草聖"。懷素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書法家,他的草書稱為狂草,用筆圓勁有力,使轉如環,奔放流暢,一氣呵成,對後世影響極為深遠。


自幼出家為僧,經禪之暇,愛好書法,與張旭齊名,合稱"顛張狂素",形成唐代書法雙峰並峙的局面,也是中國草書史上兩座高峰。懷素草書,筆法瘦勁,飛動自然,如驟雨旋風,隨手萬變。書法率意顛逸,千變萬化,法度具備。北京大學教授、引碑入草開創者的李志敏評價:"懷素的草書奔逸中有清秀之神,狂放中有淳穆之氣"。


懷素自幼聰明好學,他在《自敘帖》里開門見山他說:懷素家長沙,幼而事佛,經禪之暇,頗好筆翰。他勤學苦練的精神是十分驚人的。因為買不起紙張,懷素就找來一塊木板和圓盤,塗上白漆書寫。後來,懷素覺得漆板光滑,不易着墨,就又在寺院附近的一塊荒地,種植了一萬多株的芭蕉樹。


芭蕉長大後,他摘下芭葉,鋪在桌上,臨帖揮毫。由於懷素沒日沒夜的練字,老芭蕉葉剝光了,小葉又捨不得摘,於是想了個辦法,乾脆帶了筆墨站在芭蕉樹前,對着鮮葉書寫,就算太陽照得他如煎似熬;刺骨的北風凍得他手膚迸裂,他還是在所不顧,繼續堅持不懈地練字。他寫完一處,再寫另一處,從未間斷。這就是有名的懷素芭蕉練字。


唐大曆七年(772年),九月左右,懷素返回故鄉,繞道東都洛陽南下,拜會顏真卿。 顏真卿把"十二筆意"即"平謂橫、直謂縱、均謂間、密謂際"等傳授給了懷素,並告訴懷素,他二十多歲時,曾游長安,師事張旭二年,略得筆法,自以為未穩。顏真卿並為懷素作《懷素上人草書歌序》。


唐大曆十一年(777年)八月六日,創作《自敘帖》。帖中概括了他一生的主要事跡,在《自敘帖》中,懷素對給予自己藝術有所教益的幾位重要人物都留下了篇幅。


唐貞元三年(787年),懷素與陸羽相識並相交。陸羽寫下了《僧懷素傳》,是研究懷素的第一手資料。唐貞元十五(799年),懷素又回到了零陵,寫《小草千字文》。晚年在四川成都寶園寺度過,唐貞元十五年(799年),患風痹病,圓寂。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