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司馬遷與司馬光打官司(許雨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司馬遷與司馬光打官司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司馬遷與司馬光打官司》中國當代作家許雨濃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司馬遷與司馬光打官司

歷史是人寫的,好多歷史事件失實或概念不清,就會給後人帶來無盡的困惑。我國西漢歷史學家司馬遷與北宋歷史學家司馬光,在一千多年的時空中,有一場官司仍然在打。

下面是《史記》《漢書》《資治通鑑》三部典籍關於漢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南巡的記載:

1,《史記·孝武本紀》記載:「其明年冬,上巡南郡,至江陵而東。登禮潛之天柱山,號曰南嶽。浮江,自尋陽出樅陽,過彭蠡,祀其名山川。北至琅邪,並海上。四月中,至奉高脩封焉。」

2, 《漢書·武帝紀第六》記載:「五年冬,行南巡狩,至於盛唐,望祀虞舜於九嶷。登灊天柱山,自尋陽浮江,親射蛟江中,獲之。舳艫千里,薄樅陽而出,作《盛唐樅陽之歌》。遂北至琅邪,並海,所過,禮祠其名山大川。 」

3,《資治通鑑》元封五年記載:「冬,上南巡狩,至於盛唐,望祀虞舜於九嶷。登灊天柱山,自尋陽浮江,親射蛟江中,獲之。舳艫千里,薄樅陽而出,遂北至琅邪,並海,所過禮祠其名山大川(《資治通鑑》元封五年冬)。

春,三月,還至太山,增封。甲子,始祀上帝於明堂,配以高祖,因朝諸侯王、列侯,受郡、國計。夏,四月,赦天下,所幸縣毋出今年租賦。還,幸甘泉,郊泰畤。」 (《資治通鑑》元封五年三月)

以上三部典籍,《資治通鑑》是根據班固所著《漢書》照搬的歷史,如果是版權糾紛,司馬遷不應該與司馬光打官司,打官司的人應該是班固與司馬光。問題出在司馬光不僅不尊重元封五年當事人司馬遷,司馬遷以祖宗的身份,為教育司馬光,才對司馬光起訴。因為公元前106年,司馬遷應該是陪同漢武帝出巡的當事人,大家可以想象舳艫千里在長江中,這支出巡的隊伍有多麼龐大,又有多少人參加啊!司馬遷這年雖然只有二十八歲左右,但他的父親司馬談為了讓兒子繼承父業,極有可能帶上司馬遷(司馬遷在公元前104年,就以太史令的身份在史料中出現),即使司馬談沒有帶司馬遷,司馬遷也應該清楚地記得這次漢武帝南巡江陵、向東到泰山封禪的過程;即使司馬遷不清楚這一過程,司馬談已經記錄在案,司馬遷在編撰《史記》時,只不過照搬。司馬遷不至於再出現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說嬴子嬰是秦始皇的孫子,又在《史記.李斯列傳》中說嬴子嬰是秦始皇弟弟的錯誤。因為秦末有項羽火燒咸陽宮,接着是楚漢戰爭,秦朝歷史失傳,才有了嬴子嬰模稜兩可的身份傳說。

關於漢武帝元封五年南巡,《史記》是這樣說的。公元前106年冬季,漢武帝巡遊治所位於今湖北省荊州市城區的南郡,到南郡政府所在地江陵縣一游之後,向東去了衡山國的灊縣(治所在今安徽省六安市霍山縣城關鎮),然後登臨天柱山(位於霍山縣城以南2.5公里處),灊縣的天柱山號稱南嶽。接着,漢武帝一行從陸路向西,到廬江郡(治所在今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西南三十里城池鄉)的尋陽縣(治所在今湖北省黃岡市黃梅縣西南)乘船,沿長江向東到廬江郡的樅陽縣(治所在今安徽省銅陵市樅陽縣),途中經過彭蠡湖(今江西鄱陽湖),祭祀了名山大川。向北到達琅邪郡(西漢治所在今山東省濰坊諸城市。秦朝治所在今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西南琅琊鎮),並且同時在海上巡遊。到了公元前106年四月中旬,到達奉高縣(治所在今山東泰安市東三十八里故縣村。

以上是司馬遷在《史記》中對漢武帝南巡東去過程的記載。

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記載:「春,三月,還至太山,增封。甲子,始祀上帝於明堂,配以高祖,因朝諸侯王、列侯,受郡、國計。夏,四月,赦天下。」從祭祀泰山的時間上與司馬遷相隔一個多月),準備封禪泰山的美食(原文「脩封焉」的「脩」字,通「饈」。指美味的食品 [fine food] 。如,《周禮·大宰》記載:「祀五帝,則掌百官之誓戒,與其具脩。」)。

可是,東漢班固不知道從何處收集的史料,介紹這段歷史說,公元前106年冬,漢武帝南巡狩(指天子出行,視察邦國州郡)到達盛唐山(位於今安徽省安慶桐城市南),遙望祭祀遠在今湖南省永州市寧遠縣城南三十公里處的九嶷山下舜帝陵。

漢武帝是否是效仿秦始皇在公元前210年十一月,南巡到達雲夢澤望祀虞舜於九嶷山,我們不知道。但是,就盛唐山的位置而言,既沒有重大歷史事件在這裡發生,又不算名山,為何武帝要到這裡遙祭舜帝呢?盛唐山還有一處在今安徽省六安市以西三十里處,漢武帝為何不到與霍山縣相隔只有三十多公里的六安市的盛唐山遙祭舜帝,偏要到相隔約一百五十公里的安慶桐城市的盛唐山呀!是歷史記載有誤,還是漢武帝根本沒有到盛唐山遙祭,而是在洞庭湖一帶我們還不清楚的盛大池唐遙祭舜帝呢?秦始皇在雲夢澤遙祭舜帝,不僅雲夢澤是我國有名的大澤,據《左傳》《國語》記載:先秦時期楚國有一地名稱「雲夢」,是楚王狩獵區,加上雲夢澤的漢江還有一段說不清楚的故事,周昭王曾經南巡,因地震死在了漢江中。洞庭湖是雲夢澤南部的一角。故而,唐朝詩人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贈張丞相》詩中有:「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的豪邁之筆。所以秦始皇在雲夢澤遙祭舜帝是有底氣的。而今安徽省安慶桐城市的盛唐山有什麼,我們不得其解。不過,如果「盛唐」是地名,筆者寧願遐想就是指洞庭湖。《安慶師範學院學報》編輯部主任汪祚民先生在《漢代「盛唐」地望與「盛唐樅陽之歌」新解》一文中,有自己的新觀點,他的觀點與漢武帝到江陵,在地名叫盛唐的地方遙祭舜帝是有歷史與地理淵源關係的,筆者留在下面介紹。

班固在《漢書》中接着說,漢武帝在盛唐山遙祭舜帝之後,登臨位於今安徽省六安市霍山縣城以南2.5公里處的天柱山,再從陸路向西南,到治所在今湖北省黃岡市黃梅縣西南的尋陽縣。

這讓我們更加迷惑不解。且不說其道路難走,就漢武帝出行的龐大隊伍而言,一天能走三十里就不錯了。漢武帝一行從西安市到荊州市,現代全程約663公里,自駕七小時53分鐘,如果按照從長安到江陵一千公里計算(因為現代高速公路遇河架橋,遇山開隧道),以漢武帝時代的道路和交通工具來算,一天走十五公里至少要走二個月;從今天湖北省荊州市到霍山縣,航空直線距離約四百公里,現代從荊州到霍山縣全程約522.3公里,自駕五小時50分鐘,漢武帝時代的道路遠遠不止522公里,漢武帝一行需要五十天左右到達霍山縣;霍山縣不逗留西返到黃梅縣,黃梅縣到霍山縣航空距離約一百公里,現代從霍山縣到黃梅縣全程約220公里,自駕二小時47分鐘,漢武帝時代至少走半個月;再從黃梅縣到樅陽縣,水路約三百公里,行船按照每小時平均15公里計算,日夜兼程,一天可以到達;從樅陽縣到桐城市南面的盛唐山,如果漢武帝只帶有關遙祭舜帝的人員參加,騎馬需要一天時間。這是筆者綜合司馬遷與班固的路線圖計算的時間,與司馬遷的路線圖時間是相仿的。如果單一按照班固的路線圖,漢武帝一行沒有到南郡,而是直接到桐城市的盛唐山。那麼,班固的用詞就有問題了,從長安到桐城市應該是東巡,而不是南巡。司馬遷沒有提到桐城市的盛唐山,可是桐城市的市志又記載了漢武帝登臨盛唐山。

按照班固所說:「五年冬,行南巡狩,至於盛唐,望祀虞舜於九嶷。登灊天柱山」而言,班固對盛唐的概念就模糊了,他沒有說明盛唐山具體位置。從漢武帝南巡的路線圖來看,如果說漢武帝真的到過盛唐山,筆者認為應該是登臨六安市的盛唐山,而不是桐城市的盛唐山。

有人會說,那桐城市的市志記載漢武帝到過,你許雨濃又怎麼解釋?許雨濃在考證歷史的過程中,看到過很多地方志將重大歷史事件搞張冠李戴的事,一些地方志為了爭榮耀,把歷史上與本縣不相干的重要事件,都無中生有或誇大其詞地記錄在自己的縣誌里,導致我們在解讀一些重大的歷史事件時,困惑重重。司馬遷看到班固對路線圖的改寫,可能還不生氣,讓他生氣的是司馬氏家族的後生司馬光,司馬光不給他這位老祖宗面子,照搬班固改寫的這段歷史不說,還在蒼海郡的設置問題上,又別出心裁。

漢武帝的元朔元年(前128)秋天,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記載如下:東夷薉君南閭等共二十八萬人降,為蒼海郡(《資治通鑑》漢武帝元朔元年秋)。

以上原文的意思說,公元前128年秋,東夷薉君南閭等人,率領二十八萬將士投降漢軍,朝廷在東夷領地(大致地區指今天遼寧省、吉林省部分地區與朝鮮國)設置了蒼海郡(治所大致在今朝鮮江原道)。

漢武帝的元朔三年(126)冬季至春季(漢武帝這時還在沿用秦歷,以十月為歲首,也就是現代正月,所以公元前128年先冬後春),司馬光又在《資治通鑑》中說:

冬,匈奴軍臣單于死,其弟左谷蠡王伊稚斜自立為單于,攻破軍臣單于太子於單,於單亡降漢。

以公孫弘為御史大夫。是時,方通西南夷,東置蒼海,北築朔方之郡。公孫弘數諫,以為罷敝中國以奉無用之地,願罷之。天子使硃買臣等難以置朔方之便;發十策,弘不得一。弘乃謝曰:「山東鄙人,不知其便若是,願罷西南夷、蒼海而專奉朔方。」上乃許之,春,罷蒼海郡(《資治通鑑》漢武帝元朔三年冬至春)。

以上原文的意思是說,公元前126年冬季,匈奴軍臣單于去世,他的弟弟伊稚斜(軍臣單于封其為左谷蠡王)自己當了單于。原因是:伊稚斜發動兵變,打敗了軍臣單于的太子於單,於單逃往漢朝歸順。

漢武帝任命公孫弘為御史大夫。這時,朝廷正溝通西南夷在政治上與漢朝的隸屬關係,在東方設置蒼海郡,在北方今內蒙古自治區杭錦旗東北——當年的朔方縣,修築朔方郡城。公孫弘多次勸阻說,以我中原疲憊的國力,去占領那些無用之地,是得不償失,請求武帝停止在偏遠地區設置郡縣。武帝讓朱買臣等人就設置朔方郡的意義與公孫弘辯論,朱買臣等人提出了十個問題,公孫弘連一個也沒有回答出來。公孫弘謝罪說:「我是崤山以東鄉村中沒有見識的人,不知道設置朔方郡有這麼多好處,請求廢止對西南夷、蒼海郡的系列工程,集中力量經營朔方郡。」武帝同意了。到了春季,武帝就撤銷了蒼海郡。

司馬遷在《史記·孝武本紀》中沒有提設置蒼海郡;班固在《漢書·武帝紀第六》中,只在漢武帝元朔元年秋記載設置蒼海郡,元朔三年春撤銷。而司馬光不僅在《資治通鑑》元朔元年秋記載設置蒼海郡,還在元朔三年冬又提設置蒼海郡,春季撤銷。司馬遷不知道司馬光是從什麼史籍中找到的又設蒼海郡。筆者只好向司馬遷解釋說,是司馬光誤記。

司馬遷告司馬光的理由是:不尊重祖先,不全面考慮祖先寫史年代與班固寫史年代取證的區別;司馬光擔心班固告他盜版隨意編寫蒼海郡設置。司馬光面對祖先司馬遷的起訴,不恭敬地說:「您老人家說得不對,因為您在一些歷史事件上也是錯誤頻出,我不得不相信班固。」班固不領情地說:「我本來是想給後人一部更明確的歷史,誰曉得你司馬光添油加醋,還要畫蛇添足呢!」

這場官司要打到何時?我們不得而知。[1]

作者簡介

許雨濃,一九五七年三月八號出生,武漢作協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