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古潔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古潔若
出生 1960年8月
國籍 中國
職業 職業醫師
知名於 擅長治療:疑難重症風濕病的診治,強直性脊柱炎等血清陰性脊柱關節病的診治
知名作品中華風濕病學雜誌
Nature Genetic,Arthritis & Rheumatism

古潔若[1]

中山大學附屬三院風濕免疫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曾在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院風濕病中心進行博士後研究並被聘為美國 NIH(Divelopmental and Matabolic Neurology)研究員。古潔若,教授(二級)、主任醫師、風濕免疫科主任、學科帶頭人、博士生導師、國務院特殊貢獻津貼專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现任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副主任员、广东省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风湿病学杂志》副总编辑、国际强直性脊柱炎专家委员会成员、美国风湿病学会国际会员。先后负责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十余项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曾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风湿病研究中心留学三年。
医疗特长:从医从教近30年,对各种风湿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较深的造诣,尤其对脊柱关节病、强直性脊柱炎及其他各种疑难风湿性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2017年4月首届全国痛风互助关爱公益行动开启,2000万元精准医疗服务助患者彻底消除痛风疾苦。国内著名痛风及高尿酸血症专家古洁若教授讲解最新痛风治疗理念。
2019年1月8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牵头成立了省内首个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病友会团体,并举办首次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达标治疗及健康管理病友会活动。

個人簡介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新藥驗證基地(中山大學免疫專業)主任。廣東省高等學校"千百十工程"省級人才培養對象。1960年8月出生於廣東,1982年中山醫學院醫療系畢業,1988年中山醫科大學內科碩士研究生畢業。畢業後留校,在附屬第三醫院內科工作,歷任助教、講師、副教授,1997年11月晉升主任醫師。其中,在1999年1月-2002年1月間,到美國加洲大學洛衫磯分校風濕病研究中心進行博士後研究工作。1997年至現在任中山醫科大學(現為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內科

2015年4月首屆羊城好醫生古潔若

我最大的愛好就是做醫生 2015年4月,由家庭醫生在線主辦,廣州主流媒體鼎立支持的首屆「羊城好醫生」評選揭曉,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風濕科主任古潔若(專家預約)教授入選。

35年前,她發現患風濕免疫疾病的病人太多,而醫生太少,毅然選擇了這一專業,一干就是30多年。35年來,她把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都花在了臨床、科研、基層醫生培訓、「羊城好醫生」名片:古潔若

古潔若 ,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風濕科主任,中華醫學會風濕病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風濕免疫科工程師分會副會長,中華醫學生物免疫學會風濕免疫學分會主任委員。專業特長:脊柱關節病、強直性脊柱炎及其他各種疑難風濕性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羊城好醫生」經歷:因風濕病人多 毅然選擇這一專業

1982年,古潔若從中山醫學院畢業後,留在了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內科工作。當時風濕免疫科在國內還屬於新興學科,古潔若發現,患風濕免疫疾病的病人非常多,而專科的醫生很少。她在導師、著名風濕病學家餘步雲教授的引領下,毅然選擇了這一專業,從此與風濕結下了不解之緣。古潔若表示「和老師一起在這個領域工作幾十年了,我熱愛這個領域,從來沒有後悔過。」經過師徒不懈的努力,中山三院風濕免疫科經歷了從無到有的過程,如今已成為廣東省該專業唯一的國家級重點學科。

1999年1月,古潔若前往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風濕病研究中心攻讀博士後。她透露,「強直性脊柱炎在國內發病率高,預計有500萬的病人,若不及時治療,致殘率非常高,給病人及家庭造成沉重負擔。我想幫他們。」從那時起,她開始將強直性脊柱炎作為主攻方向,希望可以更早的發現及更好的治療這一疾病。

「羊城好醫生」成果:發現強直易感基因 研發芯片有助篩查「強直」病人

多年來,古潔若帶領她的團隊一直朝着這個方向努力,致力於強直性脊柱炎易感基因及其相關致病機理的研究,每一次的進展與突破都會給她帶來難以言喻的成就感,只要想到研發成果可以幫到更多的病人,都能讓她充滿動力。

為了更好的開展調研及收集強直性脊柱炎的家系樣本,古潔若及團隊不畏艱辛和風險,親力親為的去到許多偏遠地區採集信息,並通過與國內12家醫院合作,對4000多例漢族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和7000多例漢族健康志願者進行分組對照。2011年,發現了強直性脊柱炎兩個新的易感基因位點,並將這一成果發表在《自然遺傳學》雜誌上,引起世界轟動。

古潔若表示,目前研究進展順利,現在團隊正在進行「強直」預警診斷基因芯片的研發,目前該項目已申請了專利並拿到了600萬的項目經費,預計明年上市。由於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具有遺傳傾向的疾病,這款芯片將應用於產前檢查,對「強直」的篩查具有重大意義。

「羊城好醫生」心愿:傳播專業知識讓病人少走彎路

據了解,僅廣東省風濕病患者都有2千萬之多,全國的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約500萬人,為了更好地向病人傳播專業的健康知識,古潔若帶領她的團隊建立了「今日風濕家園」微信公眾賬號,吸引了40000多名來自全國各地的病友關注,還建立了全國首個強直性脊柱炎病友會,註冊病友已經有5000餘名。

談及最初萌生建立病友平台的想法,古潔若坦言,網上和風濕類疾病相關的網站、貼吧等交流平台很多,但基本都由非專業人士去運營,即便由基層醫生所創辦的,因受專業知識的限制,也很難保證傳播的內容規範、準確。

古潔若在採訪時表示,「風濕科醫生一個上午的門診最多看30-50個病人,力量有限,我希望通過平台的優勢,將專業知識傳播給更多的病人,同時,篩選病友中比較專業的人員協助醫生把規範的知識分享給更多的病友。」事實證明,古潔若這個方向是正確的,通過專業醫生的宣教,通過病友間的分享,使得許多的患者得到了正確的就醫引導,在治療過程中少走了彎路。這些努力和付出也獲得了病人的極大認可和大力讚揚。現在工作越來越忙,加入平台的專業醫生也越來越多,但古潔若仍堅定的表示:不管工作多忙,每月固定2小時解答平台上病友的提問,這個承諾不會變。

「羊城好醫生」心得:壯大專科隊伍才能造福更多病人

強直性脊柱炎早期如果得到及時規範的治療,能有效控制病情,降低殘疾率,然而提高早期確診率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容易。在臨床中,古潔若碰到太多這樣的患者,打針吃藥多年竟不知自己患的是強直性脊柱炎,超過一半的患者確診之時已是中晚期,不僅喪失工作能力,就連生活能力也受到限制。「我國許多強直性脊柱炎病人從典型症狀發作到第一個醫生確診,平均延誤6-10年,錯過最佳的治療時間。」採訪過程中,古潔若無奈地描述這樣一種現狀。她坦言,這與風濕免疫科專科醫生太少有很大關係。據其透露,全國風濕科專科醫生約6000多人,廣東省的風濕科醫生僅有380人。「廣東省21個地級市,很多基層醫院連一個風濕病專科醫生都沒有,而廣東省風濕疾病患者達兩千萬之多,這麼多的病人根本看不過來,唯一的辦法就是儘可能多的培養專科醫生。」

如今,古潔若聯合了廣東省政府的力量,成立了專項行動組,着力倡導「一市一科一中心」的口號,爭取在每一個地市級城市建立一個風濕科,以該科為中心向周邊的基層進行輻射,做到各城市都有專科醫生的全面覆蓋。她和團隊除了協助基層醫院建立風濕免疫專科外,還將承擔專科醫生的培養等工作。她透露,今年3月18日,羅定市人民醫院風濕免疫科正式建科掛牌,這是該地區出現的第一個風濕免疫專科,將給當地民眾的風濕疾病診斷及治療帶來便利。古潔若認為,只有壯大風濕免疫科的專家隊伍才能造福更多的病人,即使總要奔波於不同的基層醫院,總要花費很大精力進行專科醫生的帶教,但只要可以為更多病人帶來幫助,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

「羊城好醫生」心聲:好醫生應該把病人擺在首位

2015年4月,在家庭醫生在線主辦的首屆羊城好醫生評選中 ,古潔若入選為好醫生。對於「好醫生」,她有自己的定義:「首先要熱愛自己的學科,其次是把病人當朋友,關心病人的感受。」多年來她一直以這樣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懷着一顆醫者的仁心,總將病人擺在首要位置。

作為風濕免疫科的科主任,要管理這個科室上百位醫務工作者,三個病區,94張病床,每周還有繁重的門診、查房及研究生的帶教工作,她的時間排得滿滿當當。即使現在已經50多歲,仍經常加班到晚上10點。

古潔若說,從醫這麼多年,對學科和病人是坦然的,但對家人還是心存愧疚的。

「現在家人給我打電話時都會說,強直病人想你啦」。


「我覺得我沒有別的長處,也沒有其他愛好,幾十年下來我覺得我真的適合當醫生,我也熱愛當醫生,病人也都喜歡我。」

有人說,人一輩子只做一件事並把這件事做好就是成功。古潔若教授的人生無疑是成功的,我們期待她在風濕免疫的領域繼續大步前行,造福更多的病人。科普教育上,她說:「我沒有什麼特別的喜好,做醫生就是我最大的愛好。」

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內科尤其是風濕專業臨床和基礎研究工作,包括脊柱關節病、風濕熱與風心病、類風濕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骨關節炎和多種結締組織病的診斷和治療。尤其近年來,對脊柱關節病=強直性脊柱炎(AS)的系列臨床和基礎研究結果中,發現的該病新的致病免疫相關基因和細胞內質網未摺疊蛋白應答反應(UPR)在AS致病中的作用,得到國際同行專家的高度評價和關注,為該領域前沿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論基礎。先後獲得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國家傑出青年基金、衛生部臨床重點項目、新藥國家863課題和國家教委博士點基金、以及多項廣東省科委、衛生廳等部門的科研項目,相關研究獲得衛生部、省科委等科技進步獎6項和衛生部(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先進個人榮譽稱號。發表學術論文70餘篇,並多次在風濕專業的國際會議作大會發言;副主編和參編風濕病和風濕病治療學等專著三部。

學術論著

先後主持多項衛生部臨床重點項目和國家自然基金等,獲省部級科技獎多項,先後出版專著和教材多本。近3年,其帶領的團隊在國際頂級雜誌Nature Genetic等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通訊作者 20 余篇。[2]

學術職務

曾任中華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和廣東省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主任委員等。現任國際脊柱關節炎專家委員會委員、美國風濕病學會國際會員。

個人榮譽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先後負責國家86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衛生部臨床學科重點項目、教育部博士點基金等十餘項國家級及省部級課題。衛生部科教司"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先進個人榮譽獎"。

最新動態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風濕免疫科古潔若教授帶領的團隊長期致力於強直性脊柱炎易感基因及其相關致病機理的研究,於2011年發現了強直性脊柱炎兩個新的易感基因位點。這些發現,將有助於專家們進一步深入探索及闡明強直性脊柱炎的發病分子機理。[3]

在2013年艾伯維(中國)舉行的以"享你所想,與樂同行"為主題的風濕免疫疾病知識教育活動上,中華醫學會風濕病分會副主委、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古潔若教授根據其多年臨床經驗為患者的診療及康復總結了16字方針:"找對科室、 及時治療、積極管理、適度鍛煉"。

視頻

古潔若:疼痛的故事

視頻

美國最頂級痛風精準治療方案是什麼?古潔若答記者問

視頻

【強直性脊柱炎專題】古潔若教授專訪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