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古土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古環境下形成的土壤。具有埋藏或非埋藏的剖面,大部分古土壤形成於第四紀地質時期或第三紀末。一般分為埋藏土殘餘土兩大類。通過古土壤研究,可重建過去的成土環境,了解土壤的發生演變,正確處理現代土壤性質和古土壤的關係。 [1]

中文名:古土壤

外文名:paleosol

簡 介:地質歷史時期形成的土壤

形 成:地質、地理環境輪迴產生

簡介

因它與現代土壤一詞相對應,常與當前的環境不相稱。所以尋找土壤與發生環境之間的矛盾是古土壤鑑定的基礎。

成因

發育於過去景觀條件下,全部特性與現代成土條件不相符的土壤。可形成於第四紀的各個時期以及第三紀末期。它們具有埋藏或非埋藏的表面。

古土壤多數由於受地質物質(如火山灰、熔岩、黃土、崩積物、沖積物和風積物等)的覆蓋而被埋藏形成;或因成土過程中氣候、地形、新構造運動的作用,泛濫平原和三角洲的遷移等成土因素的變化而形成。

分類

根據古土壤形成特點和性質,大致分為:①埋藏土。過去景觀條件下形成,受地質物質的覆蓋而被埋藏。土壤性質已發生重大變化,埋藏愈深,受生曙的影響愈少。中國黃土高原在新老黃土中都有埋藏土,以老黃土更為普遍,一般所謂的「紅色條帶」,多屬褐土型的埋藏古土壤。②化石土。古土壤埋藏於深處,遭受石化作用,而處於成岩的最初階段。如美國洛夫德黃土、依利諾斯冰磧物和其他沉積物上的桑加門古土壤,以及蘇聯俄羅斯平原黃土中的布宜斯克古土壤,均屬於此類型。③裸露埋藏土。被埋藏的古土壤因上覆物遭受侵蝕或其他方式的破壞,使其重新裸露於地表。此類土壤在中國黃土高原及其他地區時有所見。在新的成土條件下,土壤的許多特性隨之變化,與原埋藏古土壤的性質有明顯區別。但是,埋藏土並非均屬古土壤。④殘餘土(或殘遺土)。是未被埋藏的古土壤。由於氣候變化,新構造運動、地貌以及人類對土壤的改良、利用等原因,改變了原來成土方向,使土壤不僅具有原來的成土作用特徵,還具有條件變化以後直至現代的成土作用特徵。如黃土高原地區某些黃土母質上發育的黑壚土,屬殘餘土性質,是在過去乾旱而寒冷的條件下形成的。中國新疆沖積平原上的殘餘鹽土和殘餘泥炭土,是在過去水成條件下形成的屬古半水成土和水成土,現在的成土條件發生巨大變化,使它們向荒漠化方向發展。

古土壤可幫助人們重建古地理環境,了解土壤的發生和演變,對找礦、工程地質評價、開發地下水,以及農業開發、改造利用等具有重要的意義。利用C等測定土壤年齡的方法,在古土壤研究中是十分重要的。

研究意義

通過對古土壤的研究,可重建過去的成土環境;幫助人們重建古地理環境,了解土壤的發生演變,正確處理現在土壤性質和古土壤性質的管子;對找礦、打下水開發、工程地質評價及農業開發,改造利用等都具有重要的意義。並且古土壤對恢復地質歷史時期古植被與古環境、古氣候提供了新的途徑,是地層劃分、對比的重要標誌,並且可用以重建沉積盆地古地貌。

古土壤的鑑別

辨識古土壤的主要標誌包括野外形態特徵、微形態特徵、地球化學特徵等。當前古土壤分類一般基於現代土壤的系統分類體系,即採用診斷和診斷特徵,輔之以古土壤總體的化學性質等指標劃分古土壤類型。形成於晚第三紀以前的古土壤可以重建全球範圍的古氣候變化歷史,同時揭示前寒武紀時期古大氣 氧氣分壓以及後寒武紀時期古大氣二氧化碳濃度水平的演化過程;古土壤具有空間和時間等多重信息,能反映流域或區域的古景觀古地貌古水文特徵。但目前缺乏一個廣為接受的古土壤分類系統,成岩作用對古土壤特徵的影響以及古土壤記錄的古環境信息機制與解譯等方面也還需要深入探討。

視頻

湖古土壤t6yh65

參考文獻

  1. [鄭度主編;周成虎,申元村,張豪禧,歐陽副主編.地理區劃與規劃詞典=DICTIONARY OF GEOGRAPHICAL REGIONALIZATION AND PLANNING: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