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口不論是非,身不沾惡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口不論是非,身不沾惡緣
圖片來自搜狐網

口不論是非,身不沾惡緣,「見而不見少是非」:前幾句是修戒,攝心為戒。此句是修定,是「舍識用根」之義,眼賊是造是非的根苗,世人形容眼睛是心之苗,通過一個人的眼神,可洞察其心靈。見,是用眼根;不見,是不用眼識,善惡、美醜、好壞、是非……都是從分別而來的,若無分別,則萬法一如。

原文

「口不論是非」:口論是非是修行人之大忌,說人家長道人家短,論是論非造口業。一個真的修行人,一切事相干不相干於自己修行都不要說,與已有關無關都不要打聽、不要想知道。純印老人講「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古人說:「知事多時煩惱多。」要善修行、善默然。

「行不介入社會」:修行是自修自悟自證菩提,如整天跑寺院、趕道場、參法會,社會的活動繁多,怎麼能淨下心來念佛呢?不念佛,功夫唐捐,佛號不入心,又怎麼能往生呢?「識人多處是非多」。另外佛門弟子,決不要搞體系,更不要參與社會活動,違反政策、不利社會秩序、不利國家、不利民的行為決不參與。  

「身不沾惡緣」:身的惡業是殺、盜、淫,但身的惡緣,猶如細菌,無孔不入,無時不有,舞廳、網吧、酒館、麻將、電視……凡是對於清淨心有妨礙的都是惡緣,都要遠離。「心不離彌陀」:此即淨念相繼之意,就是要時時刻刻提起佛號,以佛號伏住煩惱,「心上無事為真修」,犟牛居士這句話很好。無事就要老實念佛。將這句佛號念得歷歷分明,不間斷,不夾雜,不懷疑,必得大自在,大圓滿,若能將犟牛居士提倡的「呼吸念佛」方法練熟,往生把握性更大。筆者親見一位七十六歲的唐秋玉老居士,患大量、大面積的腦出血,大夫診斷已喪失思維能力。家屬發現其右手指隨着無規律地一呼一吸喘氣聲而動,就將念珠放入其手中,她一呼一吸撥動一珠,走得非常殊勝。身體柔軟,白髮轉黑,面容變得年輕了,身體發出奇香,度了許多人。可見呼吸念佛方法彌補了睡眠中不能念佛的不足。  

「聞而未聞無煩惱」:這句話就是純印老人常講的「凡事不走心,就沒有煩惱」。耳不聽,心不煩。煩惱緣起,就是執著這個身是我,認緣生之物為實有。經雲「凡夫執有」,就指這一樁事情。二乘人執空,他們明白萬法皆空,凡執我者皆有煩惱、業障,必然輪迴。執空雖然六道輪迴沒有了,因六道輪迴是執有我、有人、有法。執空者雖然不輪迴了,但萬物的真相、宇宙人生的真相尚未洞徹,未明心見性,這也是一種障礙。所以執有、執空都不圓滿,兩邊不執著,取名為「中道」。「中道」是對兩邊而言,大乘佛法是兩邊不立,中道不存。若無我相,則無煩惱,阿羅漢就真的斷了煩惱。所以我們亦應提醒自己,提高自己念佛的境界。  

「見而不見少是非」:前幾句是修戒,攝心為戒。此句是修定,是「舍識用根」之義,眼賊是造是非的根苗,世人形容眼睛是心之苗,通過一個人的眼神,可洞察其心靈。見,是用眼根;不見,是不用眼識,善惡、美醜、好壞、是非……都是從分別而來的,若無分別,則萬法一如。  

「事事變化心無住」:此即無住生心之意,心不住六塵,身從事各行各業,無事不做,但心卻如如不動,這是真功夫,真修行。「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心不隨事事的變化而變化,也就是心不隨境轉之意。  

「一心只求真智慧」:此是明心見性的意思。要識本心見本性,真智在自己的清淨心中,決非外得。如何障泯慧生呢?老實念佛,一心念佛,達一心不亂時,真智即顯。犟牛居士修行體會是:「隨緣勿攀,隨遇而安,常發菩提,佛號不斷。」[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