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氯芬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雙氯芬酸,屬於非甾體抗炎藥,具有抗炎、鎮痛及解熱作用。臨床上用於風濕性關節炎、[1]粘連性脊椎炎、非炎性關節痛、關節炎、非關節性風濕病、非關節性炎症引起的疼痛,各種神經痛、癌症疼痛、創傷後疼痛及各種炎症所致發熱等。對於某些動物來說,有毒害作用,如禿鷲。
目錄
化合物簡介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雙氯芬酸
化學名稱:2-(2,6-二氯苯氨基)苯乙酸
英文名稱:diclofenac
分子式:C14H11Cl2NO2
分子量:296.149
精確質量:295.01700
PSA:49.33000
LogP:4.06
物化性質
密度:1.431 g/cm3
熔點:156-158ºC
沸點:412ºC at 760 mmHg
閃點:203ºC
折射率:1.66
蒸汽壓:1.07E-09mmHg at 25°C
外觀與性狀:白色至淡黃色結晶粉末[2]
安全信息
包裝等級:III
危險類別:6.1(b)
海關編碼:2942000000
藥物說明
劑型
1.片劑25mg,50mg,75mg;
2.緩釋膠囊:100mg;
3.注射劑:75mg;
4.軟膏劑:10mg;
5.乳膠劑:1%,10mg;
6.栓劑:25mg,50mg,100mg ;
7.滴眼劑:0.1%。
藥理作用
雙氯芬酸作用機制為選擇性切斷花生四烯酸代謝系列中環氧合酶的作用環節,阻斷前列腺素E2(PGE2)的合成途徑。阻抑其致突變致痛作用。雙氯芬酸為苯乙酸類抗炎鎮痛藥,具有顯著的抗風濕、消炎、止痛及解熱作用。其作用比吲哚美辛強2~2.5倍,比阿司匹林強26~50倍。其特點為藥效強,不良反應輕,劑量小,個體差異小。雙氯芬酸具有顯著的抗風濕、鎮痛、消炎和退熱作用。能很好地解除關節疼痛改善其活動,並有良好的耐受性。雙氯芬酸片劑有一層抗敏性的包衣,使藥片內的活性物質在離開胃部之後才釋放出來,因此,可用於胃部敏感的患者。雙氯芬酸每天口服75~150mg,對風濕性關節炎、骨關節炎和關節粘連性脊椎炎的鎮痛消炎效果與阿司匹林、布洛芬、吲哚美辛、酮洛芬、萘普生等相似。許多研究證明,雙氯芬酸對機械、化學、生物等刺激引起的血-房水屏障崩潰有很強的抑制作用。近年來研究發現,雙氯芬酸能降低角膜的知覺和敏感性,表現出角膜鎮痛的效果,其詳細機制尚不清楚。
藥代動力學
使用雙氯芬酸口服液、直腸栓劑,或通過肌內注射雙氯芬酸均可迅速被吸收。當使用腸溶片時,尤其與食物同服時,吸收則趨於緩慢。儘管口服雙氯芬酸吸收迅速且完全,2h可達血藥峰值,但首過代謝明顯,進入全身循環的藥物僅達50%。雙氯芬酸也經皮吸收。在治療濃度時,蛋白結合率高於99%。可滲進滑膜液中,一直可以保留到血藥濃度下降時。可分布進入乳汁中,但量很低,不至於將危害帶給接受哺乳的嬰兒。終末血漿t1/2約為1~2h。主要的代謝物為羥雙氯芬酸,代謝物葡萄糖醛酸和硫酸結合隨尿和膽汁排出。健康受試者口服雙氯芬酸100mg,cmax=4485ng/mL,tmax=1.2h,t1/2=1.33h,每小時Ke=0.56。肌內注射75mg,cmax=2.73μg/mL,tmax=25.3min。雙氯芬酸局部點眼具有很好的眼內通透性,且房水中藥物滯留時間較長,約為氟比洛芬的3倍,其原因可能為角膜對雙氯酚酸具有一定的蓄積作用。
適應症
臨床用於風濕性及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椎炎、骨關節病,適用於各種中等疼痛,如手術後及創傷後疼痛,急性肌肉-骨骼疾病;以及各種炎症所致的發熱等。也用於急性痛風及癌症、軟組織損傷、手術後疼痛。用於白內障摘除術時預防術中縮瞳和治療術後炎症。眼科的非感染炎症的抗感染治療,包括手術及非手術因素引起的非感染性炎症,如葡萄膜炎、角膜炎、鞏膜炎、鞏膜外層炎;抑制角膜新生血管形成;抑制白內障手術中炎症性縮瞳反應;預防術後的炎症反應及黃斑囊樣水腫形成,並可促進青光眼濾過手術後濾過泡的形成;對過敏性結膜炎亦具有治療作用。
禁忌症
1.有活動性消化性潰瘍,或以往應用雙氯芬酸引起過嚴重消化道病變如潰瘍,出血、穿孔者;
2.因水楊酸或其他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劑而誘發的哮喘發作、蕁麻疹及過敏性鼻炎者。
3.對雙氯芬酸或其他非甾體抗炎藥(NSAIDs)過敏者禁用。
腸溶衣片用於治療:
①炎性和退行性風濕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青少年型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骨關節病和脊椎關節炎。
②非關節性風濕病。
③痛風急性發作。
④創傷及術後炎症性疼痛和腫脹、婦科疼痛或炎症。
⑤輔助治療耳、鼻、喉的嚴重痛性感染。
乳膠劑用於下列疾病的局部治療:
①肌腱、韌帶、肌肉和關節的創傷性炎症,如扭傷、勞損和挫傷。
②局限性軟組織炎,如腱鞘炎、滑囊炎。
③局限性風濕性疾病,如四肢與脊柱的骨關節病,關節周圍病變。
用法用量
1.每次25mg,每天3次,整片用水送下。
2.栓劑肛門插入:每次50mg,每天2次。
3.肌註:每次75mg,每天1次,深部臀肌注射,必要時數小時後再注射1次。
4.兒童,每天1~3mg/kg。整片吞服。
5.眼科用藥:(1)預防白內障摘除術中縮瞳,術前2h內滴眼4次,每次1滴;(2)治療白內障摘除術後炎症,術後24h開始滴眼,每次1滴,每天4次,連續治療10~14天。(3)眼科手術前:一般術前4次(3h前、2h前、1h前、30min前);(4)眼科手術後:每天1~4次,每次1滴;(5)其他非手術消炎用:每天4~6次,每次1滴。
注意事項
(1)常見不良反應為胃腸道反應,如腹瀉、噁心及腹痛等。其他尚有胃灼熱感、厭食、氣脹、嘔吐、便秘、口炎及胃潰瘍,故不宜作為首選藥。此外尚可引起頭痛、頭昏、皮疹、水腫、蕁麻疹、瘙癢、耳鳴、心悸、疲勞、感覺異常、失眠、抑鬱、夜尿及味覺紊亂等。
(2)與阿司匹林及其他非甾體抗炎藥間可能存在交叉過敏性,故對因上述藥物引起的支氣管痙攣、過敏性鼻炎或蕁麻疹的患者不宜使用。
(3)孕婦、授乳婦女及兒童不宜用。
(4)不宜與阿司匹林合用。
(5)可增強華法林的作用,因此,合用時應減少華法林的劑量。
禁用慎用
(1)交叉過敏:同布洛芬。
(2)雙氯芬酸可通過胎盤。動物試驗對胎鼠有毒性,但不致畸。一般主張妊娠期應避免使用。
(3)有肝、腎功能損害或潰瘍病史者慎用,尤其是老年人。用藥期間應常規隨訪檢查肝腎功能。
(4)雙氯芬酸因含鈉,對限制鈉鹽攝入量的病人應慎用。
(5)給藥禁忌證基本同布洛芬,此外,有肛門炎者,禁用直腸給藥。
紫癜。有過敏性哮喘或有哮喘病史者不宜用本品,肝腎功能不全及孕婦慎用。孕婦頭三個月避免使用。
對胃腸功能失調、有胃腸潰瘍史、潰瘍性結腸炎、克隆病及嚴重肝功能損害患者,應進行嚴密監測;用藥期間若出現消化性潰瘍或胃腸道出血,應及時停藥。乳膠劑只適用於無破損的皮膚表面,忌用於皮膚損傷或開放性創口處。 消化性潰瘍、已知對雙氯芬酸鉀、乙酰水楊酸或其它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劑過敏者禁用。 胃腸道潰瘍史以及肝功能損害者慎用。有心、腎功能損害的症狀/病史,老年人,服用利尿劑以及由於任何原因細胞外液丟失的患者慎用。有眩暈史或其它中樞神經疾病史的患者在服用本品期間,應禁止駕車或操縱機器。
不良反應
(1)可引起頭痛以及腹痛、便秘、腹瀉、胃燒灼感、噁心、消化不良等胃腸道反應。過敏性皮疹不常見。
(2)少見的有腎功能下降,可導致水鈉瀦留,表現為尿量減少、面部水腫、體重驟增等。極少數可引起心律不齊、耳鳴等。
(3)本品有導致骨髓抑制或使之加重的可能
可引起胃腸道反應:噁心,嘔吐,食欲不振,腹脹,腹瀉。頭暈,頭痛,皮疹,可有胃腸潰瘍,肌壞死,過敏反應。
偶見上腹疼痛、噁心、嘔吐、腹瀉、頭痛、頭暈、皮膚紅斑或皮疹,罕見胃腸道出血、消化性潰瘍、嗜睡、蕁麻疹、肝功能異常和過敏性反應。個別患者還可出現感覺或視覺障礙、耳鳴、失眠、皰疹、濕疹、光敏反應、急性腎功能不全和暴發性肝炎。
偶見噁心、嘔吐等胃腸道不適,頭痛、頭昏、眩暈、皮疹及血清轉氨酶升高等。罕見消化道潰瘍,出血,肝炎及過敏反應。個別病例出現胰腺炎,膈樣腸狹窄,無菌性腦膜炎,肺炎,Steven-Johnson綜合症,Lyell『s綜合症,紅皮病,心血管異常,視覺或感覺障礙,多形性紅斑,紫癜,血液系統異常。
藥物相互作用
1.雙氯芬酸與鋰鹽或地高辛合用時,可使後兩者血藥濃度升高。
2.與非甾體抗炎藥或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全身性合併應用時,可能會增加不良反應。
3.與阿司匹林合用,可降低雙氯芬酸的血藥濃度。
4.與保鉀利尿劑合用時,可能會產生血清鉀水平升高,應注意監測。
5.與口服抗凝藥合用時,應做有關的實驗室檢查,以確保療效和用藥安全。
6.用甲氨蝶呤前後24h內服用雙氯芬酸,應當注意觀察,甲氨蝶呤的血藥濃度可能被提高,毒性也可能增強。
用法用量
3次/d。兒童:每日2~3mg/kg,分次服用。肛門栓劑:50~100mg/次。肌內注射:75mg/次,1次/d,嚴重情況可以2次/d,應深部臀肌注射 [2] 。
生態危害
雙氯芬酸作為蓄牧業中常用的一種抗炎藥,曾經引發了一場生態圈的自然災難。
2004年,華盛頓州立大學已故的微生物學家林賽·奧克斯(J.Lindsay Oaks)所帶領的研究者們發現,雙氯芬酸(一種在牲畜中廣泛使用的抗炎藥)是殺死印度次大陸三種禿鷲的罪魁禍首。奧克斯碰巧對中東的獵鷹訓練術感興趣,聽說過雙氯芬酸的致命效果。他靈機一動,決定測試這種藥對印度禿鷲的作用,而之前十年印度禿鷲的種群已經縮小了95%。
這些禿鷲神秘地死於腎衰竭和痛風,研究者不斷尋找重金屬、殺蟲劑和疾病的蹤跡,卻毫無成果。他們沒有考慮獸藥的副作用,因為從未有過獸藥導致野生動物大幅度死亡的先例。假如奧克斯的發現稍微晚了幾年,可能就於事無補了。
在1990年以前,雙氯芬酸的知識產權屬於諾華製藥公司。當專利過期之後,印度的藥廠就接手製造雙氯芬酸,這種廉價而高效的藥物迅速風靡全國,在農民中的銷量達到了幾百萬份。在南亞的許多地方,牲畜是神聖的,而雙氯芬酸能夠緩解年老牲畜的痛苦。
由於牲畜是神聖的,死亡牲畜的屍體不能被食用或火化。相反,它們要「曝屍荒野」,供禿鷲啄食。在2004年,關於屍體的調查中發現有十分之一的屍體被雙氯芬酸污染了,而研究者們計算得出,禿鷲每吃一次含有雙氯芬酸的肉,就有百分之一的死亡幾率。禿鷲的減少,導致了野狗數量的增加,而越來越多的野狗也增加了人類發生狂犬病的隱患。不但如此,村鎮和野外的野狗群體的增長,導致生活在深林中的花豹轉而獵殺野狗,加大了花豹傷人的機率。同時又因為野狗對腐屍的分解利用效率不及禿鷲(其強酸性能抑制細菌增長),從而進一步加劇了自然環境的惡化。
在2006年,尼泊爾、巴基斯坦和印度禁止了獸醫對雙氯芬酸的使用。
專家點評
雙氯芬酸有很好的抗風濕、鎮痛、消炎、退熱作用,能很好的解除關節疼痛、改善其活動並有良好的耐受性。其作用比阿司匹林強,與吲哚美辛相當。國內報道,近10所醫院對雙氯芬酸腸溶片作了318例驗證,其作用顯效率44.3%,總有效率88.67%,在臨床驗證過程中,對107例患者使用雙氯芬酸前後作肝腎功能、血常規檢查對照,均未發現有不良影響。雙氯芬酸鈉長期服用無蓄積作用,個體差異小,副作用小。其使用劑量是現行解熱鎮痛藥中最小的幾種品種之一。眼科常用於非感染炎症的抗炎治療,如葡萄膜、角膜炎、鞏膜炎、鞏膜外層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