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叉分蓼

中文名稱:叉分蓼

拉丁學名:Polygonum divaricatum L.

別稱:酸漿、酸不溜

科:蓼科

屬:蓼屬

種:叉分蓼

叉分蓼(學名:Polygonum divaricatum L.)是蓼科蓼屬一年生草本植物。莖粗壯直立,高可達2米,葉片寬卵形、寬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頂端漸尖,基部圓形或近心形,兩面密生短柔毛,葉脈上密生長柔毛;葉柄長柔毛;托葉鞘筒狀,膜質,總狀花序呈穗狀,頂生或腋生,花緊密,微下垂,苞片寬漏斗狀,草質,綠色,花淡紅色或白色;花被片橢圓形,花盤明顯;瘦果近圓形,6-9月開花,8-10月結果。

中國除西藏外,廣布於中國各地,朝鮮、日本、俄羅斯、菲律賓、印度、歐洲和大洋洲也有分布。野生或栽培。生溝邊濕地、村邊路旁,海拔30-2700米。

該種因其生長迅速、高大茂盛,葉綠、且花密紅艷,適應性強,適於觀賞,故適宜做觀賞植物。果實入藥,名"水紅花子",有活血、止痛、消積、利尿功效。

目錄

信息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目:蓼目

亞科:蓼亞科

族:蓼族

性味歸經:味苦、酸、澀,性涼

命名者及年代:L.,1753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莖直立,高70-120厘米,無毛,自基部分枝,分枝呈叉狀,開展,植株外型呈球形

葉披針形或長圓形,長5-12厘米,寬0.5-2厘米,頂端急尖,基部楔形或狹楔形,邊緣通常具短緣毛,兩面無毛或被疏柔毛;葉柄長約0.5厘米;托葉鞘膜質,偏斜,長1-2厘米,疏生柔毛或無毛,開裂,脫落。

花序圓錐狀分枝開展;苞片卵形,邊緣膜質,背部具脈,每苞片內具2-3花;花梗長2-2.5毫米,與苞片近等長,頂部具關節;花被5深裂,白色,花被片橢圓形,長2.5-3毫米,大小不相等;雄蕊7-8, 比花被短;花柱3,極短,柱頭頭狀。

瘦果寬橢圓形,具3銳棱,黃褐色,有光澤,長5-6毫米,超出宿存花被約1倍。花期7-8月,果期8-9月。[1]

生態特徵

叉分蓼為草原中旱生植物,是草甸草原和草原群落中常見的伴生種。除鹽漬化土壤外,一般的生境均可生長,適應性廣,野生于山坡草地或林綠灌叢、丘陵、溝谷、沙丘、草甸及田邊、路旁以及住宅附近之撂荒地。多零散分布,未見大片群落。6—7月開花,7—8月果熟。該種植物體分枝多,形成球形,是草原上的風滾草,種子量大,藉助於滾動傳播種子[2]

生長環境

生於草甸草原、沙地、林緣草甸等地。

分布範圍

興安北部、嶺東、嶺西、興安南部、遼河平原、呼一錫高原、陰山。我國東北、華北;朝鮮、蒙古、俄羅斯。產呼倫貝爾盟、興安盟、哲里木盟、赤峰市、錫林郭勒盟、烏蘭察布盟。產量極多。

藥材性狀

根呈不規則的塊狀或條狀,木質或草質,長8-15cm,直徑5-8cm,橫切片或縱切塊,寬4-8cm,厚5-8mm,表皮棕褐色或黑褐色,切面類白色、棕黃色至棕紅色,顆粒狀。莖切段長短不一,有細縱紋,黃褐色至褐色,有節,節稍膨大,有膜質鞘宿存,質韌不易折斷,斷面不平整,中央有一小孔(有髓或無)。葉片皺縮,展平後卵圓形或線狀披針形,無柄或近於無柄。花序皺縮,花大多脫落;花小,淡黃色,氣微,味濕,微苦、酸。[3]

主要價值

飼用價值

幼嫩莖葉,昧酸甜,各種家畜適口性不等,營養價值一般,其營養成分見表118。叉分蓼為春季或秋季的青飼料資源,該草在此期間枝葉細嫩而繁茂,於春末夏初及秋季,可供牛、豬、羊放牧用,營養期割取地上部全草,切碎可生餵。成熟後割取嫩校也可飼餵。叉分蓼全草及根均可入藥。[4]

藥用價值

叉分蓼,中藥名。具有清熱止瀉的功效。主治胃炎,大、小腸積熱,熱瀉腹痛,肺熱音啞,產後腎腰痛及腹痛。

功能

清熱止瀉。

主治

胃炎,大、小腸積熱,熱瀉腹痛,肺熱音啞,產後腎腰痛及腹痛。

用法用量

內服:研末,2g;或入丸、散。

化學成分

叉分蓼根含蒽醌,氨基酸,有機酸,鞣質。

藥理作用

抑菌作用:實驗證明,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傷寒桿菌、甲型副傷寒桿菌、乙型副傷寒桿菌、大腸桿菌、宋內痢疾桿菌、弗氏痢疾桿菌均有中等敏感性,對卡他球菌的敏感性較低。

相關論述

1、《度母本草》:「治內腔痼疾。」

2、《宇妥本草》:「治腸熱及產後『龍』病。」

3、《如意寶樹》:「止瀉,治腸病;其根治『熱瀉』病。」

相關配伍

治腸熱症:止瀉木七錢五分,船形烏頭一兩二錢,香附子一兩,馬兜鈴一兩,矮紫董一兩,波棱瓜子五錢,熊膽二分,尼阿洛一兩。以上八味共研為末,日服二次,每服五分。

採收加工

9-10月採挖根部。洗淨,切片,曬乾。[5]

參考資料

  1. 叉分蓼Polygonum divaricatum Linn.,植物通
  2. 叉分蓼Polygonum divaricatum Linn.,植物通
  3. 叉分蓼,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4. 叉分蓼Polygonum divaricatum Linn.,植物通
  5. 叉分蓼,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