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葉雙蓋蕨
厚葉雙蓋蕨本種年齡較小植株的能育葉有時為橢圓披針形單葉,基部心形,略不對稱,或僅具2-3枚羽片。
- 中文學名:厚葉雙蓋蕨
- 拉丁學名:Diplazium crassiusculum Ching
- 界:植物界
- 門:蕨類植物門
- 綱:薄囊蕨綱
- 科:蹄蓋蕨科Athyriaceae
- 屬:雙蓋蕨屬Diplazium
- 種:厚葉雙蓋蕨
目錄
形態特徵
根狀莖直立或斜升,黑褐色,木質,堅硬,先端密被鱗片;鱗片披針形,質厚,深黑色,有光澤,邊緣有小齒;葉簇生。一回羽狀的能育葉長達1米以上;葉柄長40-60厘米,直徑3-5毫米,灰禾稈色,基部黑色,密被與根狀莖上相同的鱗片,向上光滑,上面有淺縱溝;葉片橢圓形,長30-50厘米,寬16-24厘米,奇數一回羽狀;側生羽片通常2-4對,同大,互生或下部的近對生,斜向上,有短柄(基部1對的長6-8毫米),長橢圓形、長卵狀披針形或線狀闊披針形,長16-23厘米,中部寬約3.5-4.4厘米,向兩端變狹,先端長漸尖,基部圓楔形,通常邊緣下部近全緣或略呈淺波狀,自中部以上向先端有細鋸齒;頂生羽片與其下的側生羽片同大或略大,基部常不對稱;中脈明顯,下部圓而隆起,上面有淺縱溝;側生小脈兩面均明顯,略斜向上,每組有小脈3-4條,纖細,直達葉邊。葉堅草質,干後褐綠色,下面沿中脈兩側偶有褐色的線狀小鱗片。孢子囊群與囊群蓋長線形,通常單生小脈上側,斜向上,自中脈向外行,達距葉邊約5毫米處,每組葉脈有1條,生於基部上出1脈。[1]
分布範圍
分布於浙江南部(泰順)
江西(安福武功山、井岡山、遂川、上猶、祟義、安遠、龍南、全南)
福建(武夷山、南平、德化、上杭)
湖南(宜章、莽山)
廣東(樂昌、連縣天光山、英德滑水山、懷集、信宜、龍頭山)
廣西(龍勝、興安、臨桂、環江、富川古城、東蘭、荔浦、大瑤山、象州、平南、蒼梧、大新、龍州大青山)
貴州南部(惠水、獨山、貞豐)
也分布於日本南部(屋久島及琉球群島)
模式標本采自廣東(廣州北部龍頭山)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200-1700米的常綠闊葉林及灌木林下,土生或生岩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