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恰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卜恰鎮隸屬於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地處縣境東部,東與倒淌河鎮、龍羊峽鎮相鄰,南與鐵蓋鄉相連,西接廿地鄉,北與倒淌河鎮接壤。區域面積698.78平方千米。2018年,戶籍人口46687人。
1949年前,屬共和縣上郭密區塔買鄉。1958年,撤區後合併到次漢土亥鄉。1958年,併入龍羊公社。1965年,改設恰卜恰鎮。1968年,設恰卜恰公社。1984年,改稱恰卜恰鄉。2002年,撤鄉設鎮。2006年8月,將東巴鄉併入。截至2019年10月,恰卜恰鎮下轄10個社區、15個行政村。
2018年,恰卜恰鎮有工業企業65家,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5個。[1]
歷史沿革
1949年前,屬共和縣上郭密區塔買鄉。
1958年,撤區後合併到次漢土亥鄉。
1958年,併入龍羊公社。
1965年,改設恰卜恰鎮。
1968年,設恰卜恰公社。
1984年,改稱恰卜恰鄉。
2002年,撤鄉設鎮。
2006年8月,將東巴鄉併入。
行政區劃
2011年末,轄城北、城東、城中、城南、城西、金安、工業園、生態移民8個社區居民委員會,上塔邁下塔邁、次漢蘇、東香卡、西香、西台、尕寺、加拉、索吉亥、東巴、索爾加、加隆台、上梅、下梅、乙浪堂15個村(牧)民委員會。
截至2019年10月,恰卜恰鎮下轄城中社區、城西社區、城北社區、城東社區、金安社區、城南社區、工業園社區、黃河路社區、城北新區社區9個社區;次汗素村、東香卡村、西台村、尕寺村、下塔邁村、索吉亥村、西香卡村、上塔邁村、加拉村、乙浪堂村、上梅村、索爾加村、東巴村、加隆台村、下梅村15個行政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恰卜恰鎮地處縣境東部,東與倒淌河鎮、龍羊峽鎮相鄰,南與鐵蓋鄉相連,西接廿地鄉,北與倒淌河鎮接壤。 區域面積698.7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恰卜恰鎮地處青藏高原,地勢遼闊,平均海拔2800米。
氣候
恰卜恰鎮屬大陸性高原氣候,年平均氣溫3.4℃,年平均降水量312.4毫米,光照充足。
人口
2011年末,恰卜恰鎮轄區總人口6.7萬人,其中城鎮5.4萬人,農村1.3萬人。
2017年,恰卜恰鎮常住人口53030人。
2018年,恰卜恰鎮戶籍人口46687人。
經濟
2011年,恰卜恰鎮有耕地面積4.1萬畝,人均0.6畝;可利用草場面積84.8萬畝,畜均擁有9.3畝,農業總產值918萬元。農作物以青稞、小麥、玉米、豆類、蔬菜、油菜籽、水果為主。2011年,建成農業產業園區1個,優質農產品基地1個,無公害蔬菜基地1個,面積1875畝,牧業產值489萬元,種植業產值91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264.2元。
2018年,恰卜恰鎮有工業企業65家,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5個。
交通
2011年,恰卜恰鎮已形成由公路運輸方式構成的交通運輸網絡。實現了村與村、縣與鎮交通運輸暢通。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恰卜恰鎮有小學有共和縣第一、第二、第三完全小學,共和縣第一、第二民族寄宿制完全小學;中學有海南州民族中學,海南州中學,共和縣民族中學;另有省師範專科學院,海南州職業技術學校。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恰卜恰鎮有主要醫院有海南州人民醫院、共和縣中醫醫院、共和縣藏醫醫院、共和縣博愛醫院,鎮中心衛生院。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5%以上。
社會保障
2011年,恰卜恰鎮有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覆蓋率達80%以上,實現養老保險網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