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光
南極光是中國生態學一個名詞術語。
中華文化,亦稱 華夏文化[1]、 漢文化,是指以中原文化為基礎不斷演化、發展而成的中國特有文化。歷經千年以上的時間歷史演變,中國各大古代文明長期相互影響融合[2]。
目錄
名詞解釋
南極光是出現在南半球的極光,極光是出現於星球極地的高磁緯地區上空的一種絢麗多彩的發光現象。北半球的叫北極光,南半球的叫南極光。而地球的極光,由來自地球磁層或太陽的高能帶電粒子流(太陽風)使高層大氣分子或原子激發(或電離)而產生。
極光的形狀有時穩定有時作連續性變化,一般呈帶狀、弧狀、幕狀或發射狀。
太陽是一個龐大而熾熱的氣體球,在它的內部和表面進行着各種化學元素的核反應,產生了強大的帶電微粒流,並從太陽發射出來,用極大的速度射向周圍的空間。當這種帶電微粒流射入地球外圍那稀薄的高空大氣層時,被地球磁場吸引到兩極,就與稀薄氣體的分子猛烈地衝擊起來,於是產生了發光現象,這就是極光。
南極光最經常出現的地方是在南磁維度67度附近的環帶狀區域內,稱為南極光區。在極光區內差不多每天都會發生極光活動。
參考文獻
- ↑ 你知道「華夏」這個名號是從哪裡出現的嗎?,搜狐,2022-10-20
- ↑ 中國文化(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文化)是中華文明成果根本的創造力。,搜狐,2018-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