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卑微的螞蚱菜(代雲峰)

卑微的螞蚱菜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卑微的螞蚱菜》中國當代作家代雲峰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卑微的螞蚱菜

以卑微的方式匍匐於大地

再貼近一點母親的胸膛

大旱會讓五穀顆粒無收

堅守陣地

必須以曬不死的姿態

靜待一場風雨

整個夏天都是播種期

長壽草處處花開

昨下午,老婆從老家帶回了掃帚菜、灰菜和螞蚱菜。拿起青油油的螞蚱菜,想起了兒時小夥伴們常用菜梗做項鍊玩的光景。選一根赤梗,掐根去葉\折連間,截取一段光陰的故事\短的做耳墜、長的成項鍊。純情如翡翠\戴過首飾的小小新娘都飛哪裡去了\童年已被定格,村貌難尋舊顏\今夜,只給陪伴我的娘子戴。

匍匐大地胖娃娃,角落田邊處處家。身矮梗低長壽草,五行誰賽小黃花?

螞蚱菜可以說是我苦樂童年的見證物。在貧窮年代裡,我也從沒覺得難吃。記得兒時在春天娘帶我去擼洋槐花、夏季就去採摘螞蚱菜。娘變着花樣做着給我們兄弟姐妹吃。最常見的做法是涼拌,去根洗淨用沸水淖後,用清水透淨,再切成小段,澆上蒜泥,倒入醬油,滴兩滴芝麻油拌着吃,新鮮可口。也可撒上玉米面、豆面蒸着吃,或者炒着吃等。螞蚱菜(又名馬齒莧)帶有淡淡的酸味,新鮮的馬齒莧還有一股子明顯的青草味,這和家常菜有着很大的不同。用熱水煮淖,正是為了減去酸青,讓味道略歸於尋常。剩下的在簸箕里攤開,放太陽底下暴曬,曬乾了後掛在堂屋的橫樑上,到冬天包玉子麵包子吃,那是白面很少只有過年才能吃到。

記得一次奶奶吃飯時候說:「生活就是向土地里刨食,在天災和抗戰時期有這個吃也不會餓死人,平常的生活還就是白菜、蘿蔔、螞蚱菜」。到我大一點了就和小朋友嘎着伙拐着簍子到田間打豬草,才漸漸體會出奶奶話中的道理,她們是經歷過戰亂和三年自然災害的。生活中的苦辣酸甜都得嘗,有句話叫:長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昨晚夜深人靜時填了一闋《採桑子》:

花黃梗赤鬚根白,馬齒神埋。村後童孩,簍滿歌謠土滿鞋。甜夢在娘懷。

別離遊子田間覓,已是花開。躬蹈鍋台,涼拌一盤歲月嘗,味美月兒來。

李時珍說它「其性耐久難燥,故有長命之稱」。現代人好多將馬齒莧稱為長壽菜,好多飯店的菜譜上也常有這道菜。國外研究顯示,馬齒莧的歐米茄3脂肪酸含量最高,可以說能與海魚相媲美。這是對於人體非常重要的脂肪酸,它可以降低膽固醇和甘油三脂,防治心血管疾病。從中醫角度來說,這些作用實際上就是促進肝臟的功能,使脂肪得到正常的分解代謝。同時,馬齒莧還能治療一部分皮膚病。《兵部手記》中記述:唐代武元衡相國在西川得了脛瘡(下肢潰瘍),長期不愈,焮熱作癢,百醫無效。返京後,一官員獻一方,即搗爛馬齒莧敷上,兩三次而痊癒。

民間把馬齒莧稱作「馬齒菜」,因為「馬齒」與「螞蚱」音近,「馬齒菜」就逐漸演化為「螞蚱菜」。為啥麼叫馬齒菜?有個傳說故事:在遠古洪荒年代裡,有一年天不降雨,禾苗乾枯,烈日如火,田園龜裂,赤地千里。飢餓的人們眼裡都是絕望的眼神,在望着天空求雨……這時,五行大仙騎着神馬在雲中穿行路經這裡,看到大地上到處是飢餓的人群,聽着他們發出的哀號聲直衝雲霄,他就和他的神馬都化成人形降落人間。當人們看到從天上降下兩個面相很慈善的人,知道是神仙,就紛紛跪倒求大仙大神幫忙讓天降雨……他扶起一位老者說,請讓大家起來,答應試試看。他就回頭對神馬化成的人說了些什麼,只見神馬連連點頭。五行大仙就從地上撿起一塊石頭,讓他的神馬張開嘴,一石敲打下去,砸下一顆帶血的馬牙,大仙又用樹枝在地上挖個坑放進馬牙,然後默念咒語後就化作一陣清風消失了……人們驚呆了,正在一片茫然時,只見埋馬牙的地方,在烈日下居然生長出一棵不知名的菜,來了一場大雨越長越多、越長越旺,乾旱的大地上到處都是。有了野菜吃,飢餓的人們終於得救了。因為這是五行大仙顯靈,野菜才有了紅莖、白根、青葉、黃花和黑籽等五種顏色,人們就把這種野菜叫五行菜和報恩菜;因為是五行大仙在烈日下種植的仙菜,久曬不死,生命力極其頑強,人們就叫它為長壽菜;也是神馬帶血的馬牙長成的野菜,人們為了紀念這匹獻出牙齒的神馬,故名叫「馬齒莧」、「馬齒菜」或「馬牙菜。」在我們這兒常叫螞蚱菜。有詩為證:梗赤花黃嫩葉青,炙陽如火馬牙生。白根救世澤天雨,行善仙人在五行。

在農村下過地鋤過草的孩子都知道,螞蚱菜生命力很強,就是鋤斷根再曬幾個晌午,只要下雨沾上水就會又生根活了。說到這還有個神話故事,故事還要從后羿射日開始說起,帝俊與羲和生了十個孩子都是太陽,他們住在東方海外,一棵叫扶桑的大樹上。十個太陽睡在枝條的底下,輪流跑出來在天空執勤,照耀大地。但有時,他們一齊出來給人類帶來了災難。為了拯救人類,后羿張弓搭箭,向那9個太陽射去。只見天空出現爆裂的火球,墜下一個個三腳的烏鴉。最後一個太陽看到如此慘烈的場景嚇壞了,情急之下就躲到馬齒莧草的下面!後來,后羿承諾不再射殺它,它才敢出來。為了感謝馬齒莧的救命之恩,答應永遠不會把它曬死,即使是人們把它連根拔起丟在地頭、路邊也不會被曬死,只要遇水又會活。後來,連馬齒莧的家人一起都受到了關照。馬齒莧的兄弟姐妹有,地錦草,垂草,小馬齒莧(又稱太陽花)。真是善有善報:草身難比美扶桑,羿射九陽救末陽。關愛大家德善報,輪迴歲月熱情長。

記得看《西遊記》第86回中,師徒四人救下一樵夫,隨後樵夫特地奉上一頓《野菜宴》答謝哥們幾個。其中「浮薔馬齒莧,江薺雁腸英」,聽着就讓人垂涎三尺。看來身為淮安人的吳承恩不止是文學家,吃上也很講究。《本草圖經》中說它「又名五行草,以其葉青,梗赤,花黃,根白,子黑也。」能得如此造化,占全五行,可見能耐不小,不愧當此殊榮。

作家汪曾祺在《故鄉的食物》中寫到「祖母每於夏天摘肥嫩的馬齒莧晾乾,過年時做餡包包子」、「有時從她的盤子裡拿一個,蘸了香油吃,挺香。」在文章中還說「馬齒莧現在很少有人吃,古代這是相當重要的菜蔬」。唐代杜甫作詩《園官送菜》:「苦芭刺如針,馬齒葉亦繁。青青嘉蔬色,埋沒在中園」;「又如馬齒盛,氣擁葵荏昏。點染不易虞,絲麻雜羅紈」。生活在這麼美麗的田園風光,詩聖杜甫也常常把螞蚱菜當做美味吃,還有吳承恩將馬齒莧端上師徒四人的餐桌。野菜從有記載的唐代吃到明朝,再被端上大雅之堂的酒席上,卑微的螞蚱菜在伴隨華夏幾千年的輪迴中,被賦予很多的傳說故事與正能量!

可見古人和現代人都喜歡吃馬齒莧的,只是貧窮年代大多是為了填飽肚子不得不吃,現在是為養生換口味而吃。上次我們春泥詩社勝利召開二屆四次社委會,中午詩友安排吃飯時也上了一道「涼拌螞蚱菜」,很是可口,被一掃而光。以一首小詩做結尾吧:

涼拌人間悲歡

熱炒饕餮世界

誰煎熬過食不果腹的年代

誰說天雨不潤無根之草

讓烈日淬鍊生命

用苦雨發芽生根四季輪迴

從童真到知天命

歲月漂白了鬢髮

一盤上不了席面的菜

還是遊子心中的美味菜。[1]

作者簡介

代雲峰,筆名清風、清風入竹,號耕牛。中華詩詞學會會員、子曰詩社社員、中國詩詞家會員、青島春泥詩社常務副秘書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