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半山聽雨(黎樂)

半山聽雨
圖片來自個人圖書館網

《半山聽雨》中國當代作家黎樂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半山聽雨

中國文士對「雨」有着近乎沉湎的執着。

雨下在山裡,最能靜心。

山雨忽來無人知,鳥幽山靜,或細雨織簾,或經歷晴雨,如紅珊白瑚沉海里,曼妙得宛,如風吹起窗前的簾幔,婉約風情。溪雲從黑暗的雲層墜落,跌在葉片上,灑在欄杆上,淅淅瀝瀝,遠山如墨,近山越發青翠。

這是一首很美的山中雨曲。每一個雨滴落的音符,都飽滿圓潤,晶瑩剔透。有金石之音,清亮有力,山與雨共舞,如在目前……外事外務,想來毫不想干。

半山聽風,枕雨入眠,品一種靜謐,忘卻俗世的煩惱喧囂。文士所追求的心境,遇上雨,就成了劉半農的詩。詩曰:「殘陽影里吊詩魂,塔表摩挲有闕文,誰遣名僧伴名妓,西泠橋畔兩蘇墳」。想來,才子對名妓,跟文士對雨沒甚差別,都是至情至性。對雨來說,也算適得其所。

半山有茶,雨下在茶里,回眸如煙往事,梳理自己。

紅塵滄桑,歲月蹉跎,茶有茶事,人有心情,多少憂傷或彷徨,都會被這幽雅的茶,淡然在雨中,洗滌與渲染,有些感覺被銘記,有些失意無影無蹤。茶在雨中,品着的化成一份讓他人所見的詩情畫意,更是自己讓思緒重重疊疊氤氳蕩漾。畫中有畫,宛如欣賞一幅極致的水墨,飄逸的墨跡裊裊生香。

見那沉靜的雨,下成一道簾幕,漆光幽幽,從容而至,一片悠然,如沉香裊裊,那是歲月本有的清香。那一刻,內心被雨中一片皎潔照見,不覺吟起正是那一首「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詩句。

一席茶事,半牆空山,任晴朗或陰晦,花開或花敗,都由它去。

半山有路,路上見君子,最見性情。

年輕‬‬的時候,是愛迎着風朝着太陽,去經歷‬‬繁華,不去仿佛欠虧‬‬了自己。年紀大了才懂得平平淡淡才是真,讓‬‬自己恢復到雨水的簡單,不然就感覺可能欠虧‬‬生命。人生就是這樣,從純粹、天真,走向虛偽、複雜,再到返樸歸真,人人‬‬都走在這條路上,有沒‬‬比這更像命運的命運。雨下在路上,清醒的是頭腦,靜下來的是人生的思索,於是,吃一塹長一智,往下是更好的遠方。

一位名叫徐樾的人,在雨中像信徒一樣虔敬地希望和王陽明見面。那時候見王陽明,就是到了現在,也是朝聖一般,王陽明心學的影響力非凡。當時王陽明是答應了。徐樾自以為在靜坐中理解了王陽明心學,並從心學裡得到了真諦。王陽明讓他舉例說明。徐樾興奮地列舉起來。然而他每舉一個,王陽明就否定一個。徐樾相當沮喪地求解。王陽明的指點是:「你太執着於事物」。徐樾該淋上的是一場心靈的雨,將眼境心境放於事物之外。

半山有雨,雨中說別離。

這個城市掛滿了摩天的夢想,只有下雨的時候,才想起自己曾經是多麼文人過。那些經過的轉角,有多少雨傘遮擋?那些洗不盡的風塵里,有多少流年?那些雨下成災的世事,有多少磨礪?有一些時光甚至談不上思想,只是那麼閒散地流逝。人們說這都是蹉跎。但此時若一縷斜陽,尚能凝望半窗花影,蹉跎又如何?

一個男聲唱着:「夏天錦瑟琉璃!」聲線有着黏膩的質感,透過閒散的撥弦暖暖地貼近,似一雙垂下的手在水裡隨波擺動,那樣輕盈自在。突然想到,那個背一把吉他就流浪的歌手,好像和他挺搭。說與他聽,說那感覺,如同一道可口的零嘴,用以調和日光直射的溫度,總是能激起他現在想要休閒的想象。

半山有雨,雨下在心裡,是洗滌也是秋涼。

人雨之戀是人生最佳境界,我們大多時候忽略了這樣最樸實的戀情,山水,自然,草木……經過雨水的洗滌,大自然中的情節情韻才最接近人生,最愜人意。山水花鳥在身邊,可遠行可不遠行,只需放慢腳步去踏山,逢雨水那麼一潤,物物皆染情。

休閒,是要去到山中,下點小雨,有一柄骨節的傘,偶爾漏下幾點來,沾濕衣衫,直讓自我得知,在人間。

於是,雨下去文人的詩里,如燕山雪吹落軒轅台,如浮雲碧惹出千層緒。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詞人借雨中瀟灑徐行之舉動,表現了雖處逆境屢遭挫折而不畏懼不頹喪的倔強性格和曠達胸懷。萬物萌芽生長「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巴山夜雨」的迴腸盪氣,作者思歸的急切心情。於詩情畫意之中寄託着詩人高潔的情懷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的「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五代·李煜就急轉直下,「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最好是:「少年聽雨閣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蔣捷的詞寥寥幾筆,就用聽雨寫盡了從少年到壯年再到晚年的人生經歷,寫盡了在雨聲中感悟到的世事變遷,人生短暫的哲理。

突然想起,錦繡人生定是百味遍嘗。華麗的戲台也有那麼一刻終是要落下幕,歌音可以輕緩柔美,累贅的飾品與裝扮可以清簡,布衣青衫,不求水袖盈舞,只需淡淡聊起人生的素淨。再後來才明白,亦然會重啟第二幕,有第三篇章,第四序......那些關於安逸,關於逝水年華的最美,終不是只有雨的模樣,還是會有閒暇飄逸悠悠水雲間的那些風華情節。

此刻,一窗雨初停,鉛華洗盡,帶着一種落定的美,沉甸甸,卻又輕綿綿。人們說,那是風煙俱淨,如流雲一縷徜徉在天際,空曠,高遠,足以放飛落塵的心靈

雨便下在這個世界。[1]

作者簡介

黎樂(澳門),自由撰稿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