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北大岳昕事件

北大岳昕事件
圖片來自epochtimes

北大岳昕事件是指北京大學2014級本科生岳昕等人依法依規申請北京大學公開瀋陽性侵女學生事件詳情後,岳昕遭到校方多種形式施壓,引發大量關注,而北京大學有關部門卻刪除相關信息。為了對抗中國的網絡審查,有用戶將岳昕的公開信嵌入到區塊鏈[1] 中。

目錄

經過

2018年4月23日,參與「瀋陽性侵案信息公開」事件的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14級本科生岳昕在自媒體發表一篇題為《致北京大學師生和北大外國語學院的一封公開信》的署名文章,稱其連日來不斷受到校方施壓,並嚴重影響到日常的學習生活,進而造成其滯留家中無法返校,其母親情緒崩潰,家庭關係緊張。她發文要求校方立即停止施壓行為並消除此事帶來的一切不良影響。但消息一經發出,立刻被自媒體運營方屏蔽,但有中國用戶將《公開信》發布到了以太坊區塊鏈,以對抗網絡信息刪除和封殺。下午,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發布《情況說明》,對事件作出回應。外國語學院輔導員王艷超在北大未名BBS回應事件,但其因未正面回應而受到質疑。當晚,北大三角地宣傳欄上出現了署名「湖底群魂」的匿名抗議海報。海報很快被校方撤下,中國各大網站對此的討論也被封殺。

4月24日,《人民日報》評論部微信公眾號「人民日報評論」發表文章《如何聆聽「年輕的聲音」?》,對此事進行點評。文章建議「對學校來說,對建設性意見要及時吸納,對困難要及時幫助,對不了解情況的要及時說明,對模糊認識要及時廓清,對怨氣怨言要及時化解,對錯誤看法要及時引導,不能因為種種原因而躲閃迴避、簡單解決。而從學生方面說,也可以換位思考,而不是站到對立面上去,尤其要避免一些極端的情緒和偏激的做法,力爭在理性、冷靜的軌道上表達訴求、解決問題。」

4月24日,北大法學院教授沈巋在微信公眾號「現代法學前沿」發布《學校約談指南》,就校方約談學生的權限和規範提出建議,明確指出約談不是校方對學生強制性的「命令-服從」關係、學生有權拒絕約談、以及學生家屬不到場的原則和約談記錄的形式。此指南可以視為對岳昕事件的制度建設回應。

4月25日,北大本科生李一鳴發起聯名信《就部分同學因申請信息公開被約談一事致北大校方的聯名信》,就對彌補對岳昕約談造成的傷害、約談制度的監督與完善以及保障學生合法權利提出倡議,截止30日,已有近200名在校師生與校友參與聯署。

4月26日,共青團中央機關報《中國青年報》發表文章《問診高校信息公開》。文章不指名批評北大「提前分析和研判信息公開之後的影響,當出現敏感或負面事件的申請時此情況尤甚,一些教師還曾嘗試在受理前後與申請人接觸」「其實一些申請者得到的答覆,距徹底公開仍差最後一公里」。該文稍後突被官方封殺,文章也從《中國青年報》的電子報中刪除,導致版面出現罕見的「開天窗」。

4月30日,人民日報及中國青年報評論均被刪除、撤回,此事繼續發酵中。

4月30日,岳昕在其本人公眾號「木田君的鎬頭」(木田即岳昕的網名)發布題為《木田:我在公開信後的一周里》的聲明,澄清其在4月23日凌晨前後的遭遇,學院對事件的歪曲陳述,以及面對壓力,她願意繼續為反性騷擾性侵害機制、信息公開機制、約談機制的建設完善而發聲和努力的決心。此文發出後迅速被微信運營方屏蔽,大陸網站對該文的轉載也均遭封殺,其備份在GitHub和端點星可見。

參考文獻

  1. 區塊鏈,mbali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