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包書皮(康火南)

​​ 包書皮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包書皮》中國當代作家康火南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包書皮

新學期開學了,小外孫背回一大摞書,對比五六十年代的小學課本,多了好多呀。據說,老師提倡學生自己包書皮,可是寥寥無幾,多數從市場文具店買現成的塑料書套,雖然省事卻像少了點什麼。這讓我想起了媽媽教會我包書皮的往事。

包書皮有好幾種方法,有簡單的直接將書包起來,也有包了後要在四個角上,疊加一個三角,這樣能避免課本被揉成一團,起碼可以延緩,或者是減輕書本被「蹂躪」的負擔。我媽教我包書皮:選用牛皮紙,淺黃色,較為堅韌耐用,按書本的大小先裁好,在書的封面外圍四個角,折個三角形。還有一種更複雜的我沒有學上手。她邊包書皮邊說:「書是有生命的。愛書從包書皮開始,你愛護它,它就會給你知識。」

我很佩服媽媽的心靈手巧和耐心,把書本的封面做成一件藝術品。當我把書本帶到課室時,成了教室里的一道亮麗風景,同學們看見我漂亮的書皮,都投來了羨慕的目光。班主任還把我的書拿上講台讚揚了一番。

僅僅包了書皮還是不夠的,後來為了強化課本紙張的抗折性,我又學會打蠟處理技術。打蠟就是把蠟加熱,消融後滴到課本的邊角上。打蠟是個技術活兒,把臘液滴到邊角上,既要浸透,還不能過頭了,而且在浸透後,應實時或者是及時翻篇,一頁一頁地翻開,否則就會被凝固了的臘液焊死。當然也不能不到位,蠟液浸不到位,就起不到強化的作用。

打蠟要有蠟才行。我們村養蜜蜂的人多,蜂蠟多得很,再好不過的原料。有的去供銷社買一支蠟燭或是祭拜祖宗堂前的幾桌燭台撈點蠟燭也行。也有的中醫中藥吃丸藥,那個臘封着的蠟皮,積攢一些,亦可用於為課本打蠟。

打過臘的書,自然結實了許多,卻是不好看,本來是白凌凌的頁碼子,打了臘就會變成一個鐵青臉。所以,給書打蠟就是小孩子玩的把戲,真正的讀書人,惜書如命,翻書前恨不得淨手焚香,哪裡捨得在書頁里塗抹呢。

書皮,是書的鎧甲。如果課本沒有包上書皮,過不了多久,封面就開始發黃,漸漸變成灰褐色,有的還卷了邊破個角,還會把書翻成一個亂麻窩,亂絲絲的,缺頁少張,像是被狗啃了一般。有包書皮的用了一個學期還像新的。

兩個女兒進了學校,我毫無保留地把包書皮的手藝傳給了好們。孩子心靈手更巧,製作的包書皮工藝更上一層樓,特別後來買了許多文藝書籍和課外書,幾乎全部包了書皮,近半世紀了拆開封皮裡面的書還嶄新呢。

時代前進了,如今紙質版的書,和電子版的書,雙向並行,許多人習慣在網絡閱讀,尤其是年青人,那裡邊無論如何是不會把書讀壞的。可不管怎麼樣,我還是喜歡讀紙質書,那種儀式感,那種手捧書本的感覺,在網絡里是感受不到的。


[1]

作者簡介

康火南,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福建作協會員。出版農業、農村專著、實用科技書籍、科學小品、科學童話、科普寓言等書籍21本。發表研究論文19篇,2003年獲全國科普先進工作者。科學小品及文學作品在《人民日報》《知識就是力量》《新民晚報》等全國多家報刊發表。

參考資料

  1. [中國作家網 (chinawriter.com.cn)中國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