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學·七閩四海東南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勸學·七閩四海東南曲》是南宋著名教育家、理學家陳普作品之一。其鑄刻漏壺為世界最早鐘錶之雛形。
陳普成年後,潛心探研朱熹理學。宋咸淳末,聞會稽韓冀甫倡道浙東,其學以朱熹理學為宗,遂往游其門。經數年刻苦磨礪,終精通經史,學識超群,名聞閩浙。
“ |
七閩四海東南曲,自有天地惟篁竹。 無諸曾擁漢入秦,歸來依舊蠻夷俗。 未央長樂不詩書,何怪天涯構板屋。 人民稀少禽獸多,雲盤霧結成烜燠。 樓船橫海未入境,淮南早為愁蛇蝮。 自從居股徙江淮,鳥飛千里惟溪谷。 經歷兩世至孫氏,始聞種杏匝廬麓。 依然未識孔聖書,徒能使虎為收谷。 異端神怪非正學,但可出野驚麋鹿。 三分南北又幾年,匹士單夫無或錄。 開元天寶唐欲中,闌干始見盤中蓿。 日南韶石出名公,新羅二士非碌碌。 七閩轉海即洙泗,僅有令孜與思勗。 令人不忍讀唐書,不勝林壑溪山辱。 天心地氣信有時,二三百年漸堪目。 述古大年創發跡,義理文章相接續。 蔡襄風任獬廌司,陳烈氣壓龍虎伏。 介夫當仁意不讓,了翁守義窮彌篤。 天開道統游楊胡,一氣北來若蘭馥。 了翁責沈先識程,子容聞風亦知肅。 劍龍化作李延平,道理益明仁益熟。 遂生考亭子朱子,撐拓三才開{左亻右上亡下一}育。 植立綱常鰲戴地,開發蒙昧龍銜燭。 三胡三蔡與五劉,新安建安知一族。 直卿幸作東床客,照耀乾坤兩冰玉。 四書才老多有見,楚辭全甫尤能讀。 正叔安卿親聞道,稍後景元亦私淑。 禮書身後得直卿,遺經未了留楊復。 奎宿分野忽在茲,神光秀氣相追隨。 燈窗眉宇轍不同,金玉滿堂珠萬斛。 遂令四書滿天下,西被東漸出九服。 方將相與作齊魯,邇微覺忘南梳沐。 賢良文學偶未設,牆角短檠充何速。 相看一一皆鳳麟,相薰漸漸隨雞鶩。 古今最重是習氣,聖賢為此多顰蹙。 一落千丈不可回,堅冰都在坤初六。 詩書自古不誤人,明經不但為干祿。 聰明才智萬景春,家國子孫千百福。 |
” |
— [南宋]陳普 |
作者簡介
陳普(1244~1315年)字尚德,號懼齋,世稱石堂先生。生於寧德二十都石堂(今屬虎貝鄉文峰村)。家貧,勵志發奮,苦讀不輟。飽覽四書五經,初通儒家經典。
陳普不但精心教學,輔導學生成才,而且還博覽群書,精研數理。在仁豐書院期間,他反覆鑽研聚銅鑄刻漏壺,經過無數次的試驗,終於在第三個春天裡成功"應時升降,纖毫無爽。"當時福建布政司曾下令府城依此鑄造,放在福州譙樓(即鼓樓)報時[1]。
千古唱和
在虎貝鄉文峰村、梅鶴村一帶,有一座造型獨特的廊橋,曾經演繹過一段朱熹和陳普的"千古唱和"。話說,當年朱熹在古田杉洋創辦蘭田書院時,一夏日晌,午路過石堂頓覺得口渴,看到離橋百餘米之處有一泉眼,於是下去喝了幾口,那泉水居然有墨香味,他意識到"後數十年,此中大儒誕生。"頓時詩意大發,在路過在建的廊橋時,看到木匠並不在,遺有一墨斗和竹筆,便在一橫樑上提詩"紫陽詩讖石堂名彰千古"。寫罷,朱熹便離開,後木匠師傅以為是什么小孩在此塗鴉,於是拿起刨刀刨了許久,因為墨跡已經滲入木頭,故只能將它安裝上。因此,當時人們就叫它"沉字橋"。
陳普少年家貧,勤奮好學,聰明過人;五歲在田間見白鷺群飛而過,作《詠白鷺》雲:"我在這邊坐,爾在那邊歇,青天無片雲,飛下數點雪"。其師聽後,稱讚不已。十二歲通曉四書五經。夏日與書友同游沉字橋,見橋亭橫樑題有:"紫陽詩讖石堂名彰千古"的上聯而無下聯,低頭思索片刻,便揮毫題對:"玄帝位尊金厥壽永萬年"。筆力遒勁,對仗工整。陳普沒有想到,此舉成就了他和朱熹的"千古唱和",陳普由此聲名遠揚。後來陳普聽聞蘇州大儒韓翼甫(韓是河北趙州人氏,輔廣的學生,輔廣是朱熹的門生)在浙東崇德書院授課,陳普求學心切,過了一年即往崇德書院深造。從此陳普便成為朱熹的三傳弟子。經過多年的刻苦磨礪,他終於精通經史,名聞閩浙[2]。
視頻
勸學·七閩四海東南曲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陳普,新浪博客,2007-12-10
- ↑ 【游·蕉城】尋訪一個大儒的不朽傳奇——陳普,搜狐,2016-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