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剪紅紗花(中藥材)


剪紅紗花
t01cf1733819dec78ed.jpg
圖片來源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6505946&sid=6719666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剪紅紗花

漢語拼音:Jiǎn Hónɡ Shā Huā
別名:漢宮秋、剪秋紗、散血沙、甜膽草、甜龍膽
性味:味甘;淡;性寒
功能:清熱利尿;散瘀止痛
主治:外感發熱;熱淋;泄瀉;纏腰火丹;風濕痹痛;跌打損傷

剪紅紗花,中藥名。為石竹科植物剪秋羅的帶根全草。具有清熱利尿;散瘀止痛的功效。主外感發熱;熱淋;泄瀉;纏腰火丹;風濕痹痛;跌打損傷。

目錄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剪紅紗花

拼音名:Jiǎn Hónɡ Shā Huā

別名:漢宮秋、剪秋紗、散血沙、甜膽草、甜龍膽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ychnis senno Sieb.et Zucc

出處

出自 《本草綱目》:剪紅紗花,莖高三尺,葉旋覆,夏秋開花,狀如石竹花而稍大,四圍如剪,鮮紅可愛,結穗亦如石竹,穗中有細子。方書不見用者,計其功亦應利小便,主癰腫也。

來源

藥材基源:為石竹科植物剪秋羅的帶根全草。

採收和儲藏

每年8月收穫1次,連根拔出全草,抖去泥沙,曬乾。

原形態

多年生草本,高50-100cm。根粗直而深。莖直立,圓形有縱溝紋,密被柔毛,節明顯。單葉對生;或下部葉有柄;葉片橢圓狀披針形或卵狀披外形,長4-9cm,寬2-3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兩面均被細毛,葉緣有緣毛。花1-3朵或較多疏生於莖端成聚傘花序;苞片卵狀披針形;花萼長棒形,具10條脈,散生長柔毛,先端5裂,邊緣膜質,呈淡紫色;花瓣5,邊緣不整齊深裂,呈深紅色,爪狹楔形,稍外露;雄蕊10;子房圓柱形,有柄,花柱5。蒴果長圓形,花萼宿存,上部膨大,5齒裂。種子黑褐色,微具疣狀突起。花期7-8月,果期9月。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于山林草地或栽培於庭園。

資源分布:分布於長江流域各地,北達秦嶺北坡。

栽培

生物學特性

耐寒、喜涼爽、濕潤的氣候。忌酷暑、濕澇。對土壤要求不嚴,在含有腐殖質的石灰質或石礫的土壤上生長更好。

栽培技術

多用種子繁殖。種子繁殖:一般育苗移栽,也可直播。春播的結實不好,多秋播,開1.3m寬的畦,按溝心距約33cm開橫溝,深3~7cm,施人畜糞水後,每1hm2用種子7.5kg,拌成種子灰播種,蓋細土約1cm。苗高7~10cm時,扯草鬆土,並施清淡人畜糞水提苗,以後注意除草、追肥。培育1年就可移栽。株行距30~40cm。

田間管理

5、6月各中耕除草、追肥1次。在8月採收後再中耕除草、追肥1次。栽種3年以後,要翻蔸另種。

性狀

性狀鑑別

全草長達70cm,密生柔毛。莖圓形,有縱溝紋。葉對生,完整葉片橢圓狀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都楔形,兩面被毛。花1-3朵成聚傘花序疏生於莖端;花萼長棒形,具脈10條,先端5裂,邊緣膜質,暗紫色;花瓣5,邊線不整齊深裂,暗紅色;雄蕊10;子房圓柱形,花柱5。

蒴果長棒形,萼宿存。氣微,味淡。

性味

甘;淡;性寒

功能主治

清熱利尿;散瘀止痛。主外感發熱;熱淋;泄瀉;纏腰火丹;風濕痹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根9~15g全草15~30g;或泡灑。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各家論述

《四川常用中草藥》:散血,止瀉。治跌打損傷,暑熱腹瀉。[1]

摘錄

中華本草

參考資料

  1. 剪紅紗花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