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剪不斷理還亂(南唐後主李煜詩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剪不斷理還亂(南唐後主李煜詩作)

李煜詩作
圖片來自搜狗網

不能了斷,也不能理出個頭緒來。預示感情的纏綿、繁雜。出自李煜的詞《相見歡》。

作品原文

  詩詞名:相見歡①

  作者: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

  月如鈎,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②

  剪不斷,

  理還亂,

  是離愁,③

  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④

字詞注釋

  ①此調原為唐教坊曲,又名《烏夜啼》、《秋夜月》、《上西樓》。李煜此詞即有將此調名標為《烏夜啼》者。三十六字,上片平韻,下片兩仄韻兩平韻。

  ②鎖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籠罩。

  ③離愁:指去國之愁,離別憂愁。

  ④別是一般:另有一種。

作品鑑賞

  詞名《相見歡》詠的卻是離別愁。此詞寫作時期難定。

  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詞中的繚亂離愁不過屬於他宮庭生活的一個插曲;

  如作于歸宋以後,此詞所表現的則應當是他離鄉去國的錐心愴痛。

  起句「無言獨上西樓」,攝盡悽惋之神。「無言」者,並非無語可訴,而是無人共語。由作者「無言」、「獨上」的滯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見其孤獨之甚、哀愁之甚。本來,作者深諳「獨自莫憑欄」之理,因為欄外景色往往會觸動心中愁思,而今他卻甘冒其「險」,又可見他對故國(或故人)懷念之甚、眷戀之甚。

  「月如鈎」,是作者西樓憑欄之所見。一彎殘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視線難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陣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憶?而俯視樓下,但見深院為蕭颯秋色所籠罩。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這裡,「寂寞」者究竟是梧桐還是作者,已無法、也無須分辨,因為情與景已妙合無垠。

  過片後「剪不斷」三句,以麻絲喻離愁,將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歷來為人們所稱道,但更見作者獨詣的還是結句:「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詩詞家藉助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來表現離愁時,或寫愁之深,如李白《遠離別》:「海水直下萬里深,誰人不言此愁古」; 或寫愁之長, 如李白《秋浦歌》:「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或寫戀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雙溪舴艨舟,載不動許多愁」;或寫愁之多,如秦觀《千秋歲》:「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李煜此句則寫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卻根植於作者的內心深處,無法驅散,歷久彌鮮;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訴諸人們的視覺,而直接訴諸人們的心靈,讀後使人自然地結合自身的體驗而產生同感。這種寫法無疑有其深至之處。

相關別名

別名《烏夜啼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鈎,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有人說,在我國歷史上,如果少了象李煜這樣一個皇帝人們也許不會太在意,但是,如果少了象李煜這樣一位詞人恐怕就會給後人留下一些遺憾。此話看來,很是在理。

  李煜是五代十國時期的南唐後主,詞作遠過於他在位期間的作為,尤其是亡國以後的詞作相當沉痛、深切和悽惻動人,如果撇開思想內容,僅就藝術技巧來說,大部分詞作已經達到了詞的最高境界,特別是小令。這首《相見歡》又名《烏夜啼》便是他自述囚居生活,抒寫離愁的力作。此詞上片寫景,下片抒情,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首句「無言獨上西樓」看似平淡,意蘊卻極為豐富。「無言」並非真的無言,從一個「獨」字便可看出,是無人共言。登「西樓」,詞人可以東望故國。僅六字,一下子簡練的勾勒出主人公的悽惋、悲苦的神態。

  接着「月如鈎,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用月光籠罩下的梧桐突出環境的寂寞清冷,用「深」字用得極準確,極通俗,真可謂境界全出。上片十八字共寫了四項內容,即人物、地點、時間、季節,雖然只是疏筆勾勒,但卻是一副非常美麗的圖畫,而且背景極為廣闊,讀之使人如身臨其境,正如王國維《人間詞話》言:「一切景語皆情語。」 下片具體寫離愁,是詞的旨意所在,也是這首詞寫的最深刻的地方。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