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到如東來看海(孫同林)

到如東來看海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到如東來看海》中國當代作家孫同林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到如東來看海

請到如東來看海。

儘管如東的海不能跟上海香港比,沒有那些大城市的繁華、喧囂;也不能與青島、廈門等海濱城市比,沒有那如潮人流和鼎沸的人聲;如東海域,海底不是砂子,泥沙在海浪沖刷下,形成混濁的水質,不似南海的水那般清澈,海面上一望無際的藍。到如東看海,唯其一個好處,這裡的海邊安靜,可以靜下心來看,讀。

如東是黃海邊上的一個縣治,擁有106公里長的海岸線是如東的優勢,當然,也曾經是如東人貧窮的原因,它束縛了人們的手腳,限制了這裡的發展。常言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海的地方就只能吃「海」。向大海討生活,造就了這裡人遨遊大海天高海闊任我行的舒展豪放,也有在大海里練就了敢想敢幹不受拘束自由奔放的想象恣肆。

唐朝初年,黃海岸邊築起一道捍海長堤,國清寺便帶着人們對太平盛世的期盼應運而建。如東國清寺地處縣城掘港,建成於唐朝宗憲年代,建寺和尚行滿為浙江天台山國清寺第十代祖師,因此,掘港國清寺和天台山的國清寺同名,造型也是一個模式。行滿法師在建築佛寺時,曾留下「寺若成,國即清」之說,今天,這座在歷史長河中跌宕起伏千年的古剎,終於迎來了清平世界。

宋代,因海水泛濫成災,宋相范仲淹在唐捍海堤基礎上修築新堤,著名的「范公堤」成為一座豐碑。

如東境內的古鎮豐利文園,為前清三十六大名園之一,「揚州八怪」中先後有四位名士客居這裡,鄭板橋在豐利文園留下了「白菜青鹽糙米飯,瓦壺天水菊花茶」的聯語。清代著名學者錢詠在《履園叢話》中寫道:「兩園分鶴徑,一水跨虹梁。地僻樓台近,春深草木香。桃花潭上坐,留我醉壺觴。曲閣飛紅雨,閒門漾碧流,使君無量福,樂此復何求?」

在栟茶古鎮,前清舉人奇異之士徐述夔不人云亦云,在人生逆境時寫下獨闢蹊徑風骨凜凜的詩章,成為一塊不可忽視的精神高地,徐舉人的身後,留下了清代四大文字獄之一的一柱樓案。

如東縣是革命老區,紅十四軍在這裡誕生(時如東和如皋為一個縣),抗日戰爭時期,這裡的海防團禦敵抗敵神出鬼沒,令日寇喪膽,後來,海防團成了人民海軍的班底之一。

一個世紀前,如東的海邊還是一片沙灘,海潮上漲時,一望無際的灘涂被淹沒水下,落潮的時候,灘涂現出,成為一片水汪汪的沙灘。無邊的灘涂因鹽鹼含量高,連鹽蒿也不生長,就是在這個時候,清末狀元、南通著名實業家張謇先生髮現了這塊土地里的潛力,他親臨實地勘察,並在如東的黃海邊上辦起了「大豫墾殖公司」,成為如東海域墾殖發展的先驅。一個多世紀以來,經過如東數代人的努力,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後,如東縣先後進行過20次大規模的圍海造田活動,新築海堤長度近200公里,新增工農業生產用地50餘萬畝,當年,數萬人挑泥圍墾的場面至今仍在感動激勵着無數如東人。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後,如東人又舉一縣之力,開始了漫長的港口開發之路,終至成就了今天的國家級深水大港——洋口港。

今天的洋口港已經頗具氣象,溝通陽光島與陸地12.6公里長的黃海大橋,如一道彩虹飛架海上。在陽光島展館的沙盤模型上,一幅幅規劃圖景,正在有條不紊地一一實施建成。世人盡知的西氣東輸,從「一帶一路」中「一帶」的能源,在此間轉換,登陸上岸,服務於長三角,洋口港的前途不可估量。

在臨近港口的灘涂上,有數百颱風力發電機在日夜不停地迎風轉動,全縣建成風電場11個,風電裝機總容量500萬千瓦,年發電量達40多億千瓦。風電場建設仍在繼續向近海挺進。

如東的海離不開海味,因南黃海在這裡與長江交匯,於是,如東的黃海水質奇特,孕育出許多具有特色的海產品,如東文蛤有「天下第一鮮」美名,如東的白煨竹蟶享譽國內外,如東的梭子蟹、泥螺、小黃魚、西施舌等等,均是名特優產品。

在如東看海,與大海親近,可以感受大海一望無際的遼闊,給人以輕鬆愉快的美感;可以發現如東人改造自然的拼搏足跡,看到一個個奇觀;可以品味如東海鮮產品,享受舌尖上的美味,可以玩味今古,欣賞一道道文化盛宴……

請到如東來看海。如東的海,是一片有意思的海,是一片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海。 [1]

作者簡介

孫同林,男,江蘇省如東縣袁莊鎮人,1956年12月生,中共黨員,江蘇省作協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