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鳳翔縣博物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鳳翔縣博物館位於陝西省鳳翔區東湖內。該館成立於1959年,隸屬鳳翔區文化局。鳳翔區博物館成立時在鳳翔區東湖北岸「蘇公祠」內。1962年撤銷。1982年7月成立「鳳翔區雍城文物管理所」。1984年5月,恢復鳳翔區博物館,與鳳翔區雍城文物管理所兩個牌子。該館成立於1959年,隸屬鳳翔區文化局。縣博物館實施的「天下九州唯雍其昌」——鳳翔歷代精品文物陳列項目歷時兩年,現已全面竣工,於2012年9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

鳳博介紹

鳳翔區博物館位於縣城文化路西段,與着名古蹟秦穆公墓相鄰, 占地面積8600平方米,是集文物保護與管理、陳列展示、科學研究、宣傳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1]。館藏文物5000餘件,其中等級文物1089件,是國務院批准的免費開放博物館。

近年來,博物館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先後投資200萬元完成了文物庫房、陳列廳改擴建項目和文物綜合樓建設項目,進行了院內綠化及環境整治。2012年投資440萬元完成了新的基本陳列布展工程、周氏民居維修工程和安防監控系統工程。今年,石刻碑廊陳列項目、牆體浮雕組圖項目正在博物館西院施工。擬在周氏民居舉辦的博物館民俗展館陳列項目正在前期準備之中,即將啟動。

博物館舉辦的新的基本陳列「天下九州·唯雍其昌——鳳翔區歷代精品文物展」,共由兩大部分八個單元組成,展出文物精品近300件(組)。陳列採用圖板、模型、生活場景、語言導覽、多媒體等多種現代展示手段,將展覽的專業性、學術性與觀賞性、趣味性緊密結合,反映了新石器時代土着居民的生產生活面貌、商周先民的青銅鑄造藝術、雍秦輝煌的歷史文化、漢唐盛世的繁榮景象和宋元明清演變發展,全方位再現了鳳翔歷史,受到各級專家、學者和遊客的肯定與好評。

博物館免費開放以來,深入開展 「爭創人民滿意窗口單位」活動,不斷提升免費開放水平,通過形式多樣的校館互動活動,充分發揮了德育基地功能,年參觀人數3萬餘人次,累計接待國內外專家、學者和港、澳、台地區友人共6000多人(次),為實現我縣文物事業發展繁榮、建設和諧魅力新鳳翔發揮了重要的窗口宣傳作用。

發展歷史

1978年建展室一座,廈房7間,原碑房一座。1981年建文物庫房一座,實用面積100平方米。1978年8月進行試展,展出從原始社會到清末的文物[2]310件。1984年10月舉辦鳳翔城郊唐墓出土文物專題展覽,展出文物270多件。

建築布局

工程總投資150萬元,陳列面積450平方米,採用了金屬展櫃、蠟像場景、多媒體、雕塑、電子翻書、語言導覽系統等全新的科技展示手段。陳列展以六千年文明史為主線,分為「人文薈萃、周秦淵藪」和「漢唐京畿、西府明珠」兩個部分,展出了有代表性歷史文物294件。陳列展的對外開放,讓觀眾領略了鳳翔的魅力,弘揚了歷史文化。

館藏文物

該館藏品4000件(組)。因鳳翔區是先秦故都雍的所在地,歷先秦十九公,建都294年,因此這裡多出土先秦遺物。館藏文物也以先秦為多,如雍城遺址出土的銅質建築構件、陶質建築材料水道、板瓦、筒瓦瓦當和磚塊等。特別是高王寺出土的窯藏銅器,其中有一鑲嵌宴享狩獵紋銅壺,壺身有圖案四部分;第一部分為高台習射圖;第二部分為水陸射禽圖;第三部分為狩獵鬥獸圖。全圖有各式人物88人,鳥獸魚龜等圖像143個,形像生動,製作精美,對研究先秦冶煉、鑄造、鑲嵌工藝有重要價值。

視頻

鳳翔縣博物館 相關視頻

2020國際博物館日宣傳片
鳳翔縣航拍街景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