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冰蟲是分布在寒冷冰川中的一種環節動物。沒有翅膀,有用於咀嚼的口器。它們在夜間很活躍,晚上它們會爬到雪地上,吃被凍僵的其他昆蟲。 終年生活在冰雪中,其生存機理仍然不十分明確。因為冰蟲的奇特生態環境,對於研究寒冷狀態下的生命活動有重要意義。冰蟲研究正獲得越來越多的關注。[1]

目錄

簡介

冰蟲做為Melanenchytraeus solifugus是由Emery在1898年首次報道的。是由1894年在第二次阿拉斯加Mount Saint Elias探險中採集的Malaspina Glacier樣品中獲得。Moore(1899),後來給這蟲子更名為Melanchytraeus solifugus,並且在世界上首次對此種進行了確認。

形態學研究發現了兩個亞種:M.solifugus分布在北方,M.solifugus rainierensis分布在南方,此外研究還發現溫哥華島里分布的冰蟲和其他地區有一些小的差異(Tynen, 1972)。

冰蟲 (Mesenchytraeus solifugus)是唯一一種已知的在冰中生活的動物。冰蟲表面為黑色,屬環節動物,有生殖帶,寡毛綱,最多4CM長。也是目前所知最耐寒的生物,分布在寒冷冰川中,是地球上極少數在0℃以下生存的生物。冰蟲的酶在接近0℃時仍有活力;但若溫度超過5℃酵素便會消化其細胞膜,把冰蟲本身給溶化。

生活環境

冰蟲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北部的沿海冰川中,是唯一一種終生生活在0°C左右的冰川環境中的動物。在美國主要分布在阿拉斯加南部到奧勒岡州(緯度大約相當於我國的黑龍江)北部廣大沿海區域(內陸沒有發現)。在俄羅斯、格陵蘭島等地也有類似動物發現。

冰蟲可以在很多種生境中存在,包括雪地、陡峭的冰凌(steep avalanche cones)、冰川縫隙表面(crevasse walls),冰河和冰池(glacial rivers and pools),以及堅硬的冰川硬冰中。但是一般認為在質地比較稀鬆的地區分布更為多。在堅冰中爬行的冰蟲多見於科學家的口頭描述中。

生活習性

由於寒冷地區特殊的天氣狀況,在冬天進行實地調查的活動還沒有報道。而且由於冰蟲一般是在夏季活動,所以關於冰蟲夏季的活動研究比較多。

冰蟲可以活動的溫度範圍很小,Wikipedia資料稱,冰蟲生活的溫度範圍很小,在-6.8°C的時候會體內結冰,而持續性的高於5°C則會分解。這個分解過程被稱作「自溶」,是細胞產生融解酶作用的,隨後蟲體會逐漸融解掉。關於具體的溫度範圍,不同的資料也有微小的差異。

冰蟲有非常明顯得晝出夜伏現象,這主要是由溫度決定的。在冰蟲的分布地區,夏季的時候冰表面溫度往往會升高到高於5°C,因此容易破壞冰蟲體內酶的活性。經過科學觀察,冰蟲一般傍晚從冰中鑽出覓食,清晨陽光出現時便會鑽回冰中。

科學家對冰蟲如何越冬仍然沒有定論。因為冰蟲在很低的溫度下會凍僵,而阿拉斯加冬季溫度可以低於-40°C,因此關於冰蟲如何越冬的依然無法解答。但是有許多假說。有人認為冰蟲在冬季時候會躲避在積雪層中過冬。因為積雪層溫度相對比較高,比較適合冰蟲的生理特點。也有人認為冰蟲會產生一種類似哺乳動物冬眠的生理狀態,等溫度適合時候再重新活化。

解開冰蟲的越冬奧秘對研究多細胞動物組織或器官冷凍保存非常有意義。

食物來源

冰蟲最主要的食物來源是冰表面生活的微型藻類和細菌。另外也有報道認為,冰蟲的攝食過程也是不加分辨的吞食的。只要是冰表面的有機物都會被吞食掉。

壽命

相關的專門實驗還沒有開展。Shain是目前世界上研究冰蟲最權威的專家。他曾經將冰蟲放進冰箱中培養,沒有投餵任何食物,冰蟲存活了兩年之久。Shain推斷冰蟲的壽命大概在五年到十年之間。

研究意義

NASA2005年資助Daniel Shain教授4,206來研究冰蟲。主要是因為冰川溫度和很多外星球表面溫度類似,他們希望找到生物耐低溫的奧秘。另外,美國國家地理雜誌也投入資金研究冰蟲。他們認為了解冰蟲機理對研究在冰凍狀態下的器官移植有重要作用。

此外,由於冰蟲分布的特點,利用冰蟲的分布範圍的變化還可以檢測世界溫度氣候。

弱點

可能是世界上最不怕冷的動物。在冰川地區刺骨的寒溫下,其他動物幾乎被凍成冰棒,甚至連細胞都凍得「咯咯」作響。然而這種低溫對於極地冰蟲來說卻是最舒適的生活環境。科學家發現,冰蟲的細胞膜和細胞酶在低溫下正常新陳代謝,細胞膜保持固有的彈性。

冰蟲不僅抗凍還耐餓。也怕熱和怕環境污染。冰蟲抵禦高溫的能力異常脆弱,只要溫度高於四攝氏度,冰蟲細胞膜就溶化,細胞內的酶也化成一堆乾草模樣的粘稠物。

視頻

冰蟲 相關視頻

浙大冰蟲宣傳片
浙大冰蟲企業宣傳片(完整版)_標清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