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冬夜醉宿龍門覺起言志

《冬夜醉宿龍門覺起言志》是唐代詩人李白的作品。此詩寫作者醉宿龍門醒後的所見所想,表達了作者理想不得實現的悲憤之情。[1]

《冬夜醉宿龍門覺起言志》
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作品

目錄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冬夜醉宿龍門覺起言志》

創作年代;盛唐

作品出處;《全唐詩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作者;李白

作品原文

《冬夜醉宿龍門覺起言志》

醉來脫寶劍,旅憩高堂眠。中夜忽驚覺,起立明燈前。

開軒聊直望,曉雪河冰壯。哀哀歌苦寒,鬱郁獨惆悵。

傅說版築臣,李斯鷹犬人。欻起匡社稷,寧復長艱辛。

而我胡為者,嘆息龍門下。富貴未可期,殷憂向誰寫。

去去淚滿襟,舉聲梁甫吟。青雲當自致,何必求知音。

詞語注釋

⑴龍門:《通典》:河南府河南縣有闕塞山,俗曰龍門。

《太平寰宇記》:闕塞山。

《左傳》:晉趙鞅納王,使女寬守闕塞。服虔謂"南山伊闕"是也。杜預注,洛陽西南伊闕口也,俗名龍門。

⑵古樂府有《苦寒行》,因行役遇寒而作。

⑶《韓詩外傳》:傅說負土而板築,以為大夫,其遇武丁也。李善《文選注》:"郭璞《三蒼解詁》曰:板,牆上下板。築,杵頭鐵沓也。"

⑷《韻會》:欻,暴起也。陳琳《為袁紹檄豫州文》:"舉師揚威,並匡社稷。"

⑸阮籍詩:"感物懷殷憂。"李善注:"《韓詩》曰:'耿耿不寐,如有殷憂。'《詩經·國風》:'以寫我憂。'《毛傳》曰:'寫,除也。'"

⑹《梁甫吟》,古代用作葬歌的一種民間曲調,音調悲切悽苦。

⑺《史記·范睢傳》:"不意君能自致於青雲之上。"

作品譯文

在醉後摘下寶劍,旅憩在高堂安眠。

夜半忽然驚覺,起立站在明燈前。

打開窗戶放眼望去,拂曉的飄雪更加陪襯了河冰的壯觀。

哀哀歌聲詠嘆苦寒,鬱鬱寡歡,獨自惆悵。

宰相傅說曾經做過夯土的工作,宰相李斯也曾經是個鷹犬狩獵人。

忽然而起匡扶社稷,難道沒有經歷長期的艱辛。

而我在幹什麼呢,在龍門的客棧獨自嘆息。

富貴不可預期,滿腔殷憂向誰說。

永別了龍門,高聲吟頌梁甫吟,淚流滿襟。

青雲直上要靠自己,何必求知音舉薦!

作者簡介

李白[2](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李白出生。字太白。其生地尚無確說。但一般認為唐劍南道綿州(巴西郡)昌隆(後避玄宗諱改為昌明)為其故鄉。其家世、家族皆不詳。

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按照這個說法李白與李唐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輩族弟。亦有說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據《舊唐書》記載,李白之父李客為任城尉。

李白的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詩歌創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無依傍,筆法多端,達到了任隨性之而變幻莫測、搖曳多姿的神奇境界。

李白的絕句自然明快,飄逸瀟灑,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情思。在盛唐詩人中,王維孟浩然長於五絕,王昌齡等七絕寫得很好,兼長五絕與七絕而且同臻極境的,只有李白一人。[3]

視頻

走進詩人李白

詩人李白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