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題避暑山莊三十六景詩其十九蘋香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再題避暑山莊三十六景詩其十九蘋香沜》是清朝乾隆皇帝的作品。乾隆皇帝姓愛新覺羅,名弘曆[1]。清康熙五十年生,嘉慶四年死〔1711—1799年,年八十八歲他在位六十年,傳位於皇十五子顒琰即嘉慶帝),又當了三年多太上皇。
乾隆帝誕生於十八世紀之初,逝世於十八世紀的最後年代,高度發達的中國封建社會培育了這樣一個有才能、有作為、有個性的統治者,產生了一位既仁慈、又殘暴;既英明、又短視的君主。他的思想、行動、制定的政策是在中國十八世紀的特定環境中形成的,甚至他的優點和缺點都鮮明地具有時代的特色。環境造就了歷史人物,而人物又在改變、創造環境。乾隆帝長時期站在十八世紀的最前列,運籌帷幄,驅遣群僚,叱咤風雲,在他的巨大身影下,翻過了一頁又一頁的歷史篇章。他所思、所言、所行深刻地影響着時代。他是十八世紀中國歷史的參與者,領導者和塑造者。
“ |
香風搖盪綠波涵,花正芳時伏數三。 詞客關山月休怨,來看塞北有江南。 |
” |
— [清]弘曆 |
政治方面
清王朝承襲了傳統的封建專制君主政體,皇帝統馭全國,享有無上的權威和尊嚴,在專制君主這一個人身上體現了社會的宏觀控制機制。皇帝之下有一整套金字塔式的官僚統治機構,皇帝高高在上,站在金字塔的頂端,並通過它傳達諭旨,貫徹命令,執行政策,使龐大、複雜而極不平衡的社會的各個部分,相互協調,按照相同的方向和節奏進行有秩序的運轉。封建專制政體難以克服的弊端,是由於種種原因,集中在皇帝手中的權力經常旁落,形成母后、外戚、宦官、宰相[2]的專政或藩鎮,朋黨的爭奪,統治階級內部充塞着無休止的傾軋與紛爭。
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政體和這些弊端相終始,成為自身不可根治的毒瘤。清代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十分注意吸取前期的歷史教訓,採取—系列預防措施,使這類弊端減輕到最低程度。故有清一代,無外戚、宦官、宰相之專政,藩鎮割據曾出現於清初吳三桂等三藩之亂,旋即撲滅。母后擅權發生於晚清之慈禧太后身上,亦無漢、唐兩代之嚴重。只有朋黨之爭,在清代前期極為激烈,努爾哈赤時有其弟舒爾哈齊,其子褚英的分裂活動;皇太極時有四大貝勒之爭,順治年間有多爾袞、豪格、濟爾哈朗的鬥爭;康熙年間有索額圖、明珠的分黨;康雍時期,圍繞皇位繼承問題,諸皇子之間各樹門戶,進行長期爭奪,引起社會動盪。
視頻
再題避暑山莊三十六景詩其十九蘋香沜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大清王朝愛新覺羅·弘曆—乾隆皇帝,中國掌權最久的帝王!,搜狐,2018-09-08
- ↑ 歷代宰相職位的稱謂 ,搜狐,20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