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六棱菊 原圖鏈接

六棱菊 六棱菊。拉丁學名Laggera alata (D. Don) Sch. -Bip. ex Oliv.;菊科植物,別名又叫百草王、六耳鈴、四棱鋒、六達草、鹿耳苓、綠耳棱、、羊耳三稔、蠟達草、六十瓣、羊毛草,四方艾等。是一種分布在我國東部、東南部至西南部地區的草本植物。六棱菊的全草均可入藥,並且在風濕關節痛,經閉,跌打損傷,疔癰,瘰癧等疾病上具有非常好的藥用功效。六棱菊藥材長短不一,老莖粗壯,直徑4~10毫米,灰棕色,有不規則縱皺紋。枝條黃棕色,有皺紋及黃色腺毛。莖枝具翅4~6條,灰綠色至黃棕色,被有短腺毛。[1]

目錄

形態特徵

六棱菊多年生草本,分枝或有時不分枝或少分枝。莖粗壯,直立,高約1米,基部徑約8毫米,基部木質,上部多分枝,有溝紋,密被淡黃色腺狀柔毛,節間長1-2.5厘米,翅全緣,寬2-5毫米。葉長圓形或匙狀長圓 形,無柄,長8-1.8厘米,寬2-7.5厘米,基部漸狹,沿莖下延成莖翅,頂端鈍,邊緣有疏細齒,兩面密被貼生、扭曲或頭狀腺毛,中脈粗壯,兩面均凸起,側脈通常8-10對,粗細不勻地由中脈發出,離緣網結,網脈極明顯,上部或枝生葉小,狹長圓形或線形,長16-35毫米,寬3-7毫米,頂端短尖或鈍,邊緣有疏生的細齒或有時不顯著。六棱菊頭狀花序多數,下垂,徑約1厘米,作總狀花序式着生於具翅的小枝葉腋內,在莖枝頂端排成圓柱形或尖塔形的大型總狀圓錐花序;花序梗長10-20毫米,密被腺狀短柔毛,無翅;總苞近鐘形,長約12毫米;總苞片約6層,外層葉質,綠色或上部綠色,長圓形或卵狀長圓形,長5-6毫米,頂端短尖或漸尖,稀鈍,背面密被疣狀腺體和雜以扭曲的腺狀短柔毛,內層干膜質,頂端通常紫紅色,線形,長7-10毫米,頂端短尖或漸尖,背面疏被腺點和短柔毛,或有時無毛;雌花多數,花冠絲狀,長約8毫米,頂端3-4齒裂,裂片極小,通常無毛。兩性花多數,花冠管狀,長7-8毫米,檐部5淺裂,裂片三角狀或卵狀漸尖,被疏乳頭狀腺點和雜有疏短柔毛;全部花冠淡紫色。瘦果圓柱形,長約1毫米,有10棱,被疏白色柔毛。六棱菊冠毛白色,易脫落,長約7毫米。花期10月至翌年2月。[2]

功能主治

六棱菊全草:清熱解毒,散瘀消腫,祛風利濕,預防感冒,流行性感冒,用於感冒咳嗽,氣管炎,肺炎,口腔炎,胃寒氣痛,皮膚濕疹,瘡癤,癰瘡潰爛,預防麻疹,小兒腹瀉,乳房纖維瘤,活血 解毒。六棱菊用於風濕關節炎,閉經,腎炎水腫;外用治癰癤腫毒,跌打損傷,燒燙傷,毒蛇咬傷,皮膚濕疹。[3]

生境分布

六棱菊生於海拔180~440米的山坡草地、灌叢或河溝邊,山野路旁、田埂。六棱菊分布於我省各地及我國東部、南部和西南部各省區印度、東南亞及非洲亦有分布。[4]

視頻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