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嘉之治是哪位皇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元嘉治世 |
元嘉之治是哪位皇帝「元嘉之治」是指東晉南北朝宋武帝至宋文帝時國力最為強盛的歷史時期,「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劉義隆的年號,因其政治較為清明,又努力推行繁榮經濟文化的各項政策,從而出現了短期內經濟終於有所恢復、人民生活較為安定的政治局面。[1]
南朝-劉宋王朝
宋文帝劉裕 劉裕建立了南朝的第一個王朝——劉宋王朝。可是,他僅僅做了3年皇帝就病死了。他的長子劉義符即位,為宋少帝。劉裕臨終前,命徐羨之、傅亮、謝晦、檀道濟為顧命大臣,輔佐劉義符。劉義符年輕貪玩,不理國家大事,就愛在後宮習武遊戲,放任無度。幾個顧命大臣對這個新天子很失望。沒過兩年,徐羨之聯合傅亮、謝晦、檀道濟等人,領兵入宮,以皇太后的名義廢掉了劉義符,擁立劉義符的弟弟劉義隆做了皇帝,就是宋文帝。 幾個顧命大臣的眼光沒錯,宋文帝劉義隆確實精明能幹。14歲時,劉義隆就被封為宜都王,住在江陵,把封地內的大小事情管理得井井有條。做皇帝這年,劉義隆只有18歲。他即位後,認為徐羨之等人權勢過大,不利於朝廷和國家的穩定,不除掉他們,自己不過是個傀儡皇帝,無法親政。於是,劉義隆找了個藉口,撤了4位顧命大臣的官職,隨後,為除後患,又把他們先後殺掉了。 除掉徐羨之、傅亮等人後,宋文帝劉義隆開始整頓政治,發展經濟。他認為,國家穩定的關鍵,是讓農民有地種、有飯吃,這樣他們才不會起來造反。當時的農民很窮,連種子都買不起。宋文帝宣布,農民欠政府的租稅一概免除,等秋後收了糧食再交。農民聽到這個政策,自然很高興,生產的勁頭十足。 接着,宋文帝又給全國官吏下了一道命令,叫官吏們帶領農民耕種。農民缺少種子,政府就借給他們;生產搞不好,就處罰官吏。而且,宋文帝還親自帶領文武官員去京郊耕田鋤地。農民看到皇帝這樣重視農業,都努力開荒種地,戰亂中被破壞的農業生產,很快就得到了恢復。 農業生產雖然恢復了,可有的地方仍在鬧災荒。宋文帝對救災的事情也很關心。有一年,丹陽、淮南、吳興、義興一帶鬧水災,田地被洪水淹沒,農民沒有飯吃。宋文帝下令從政府的糧倉里撥出幾百萬斛米,用船運到災區,救濟災民。 當時很多地主利用災荒吞併農民的土地,使農民成為地主莊園的農奴。宋文帝得知後,便下令清查戶口,把農民和他們的土地登記在戶籍冊上,防止地主侵吞,同時,土地多的,要向政府多交租稅。這不僅增加了國家的收入,也使租稅不至於平均攤給土地少的農民。 當然,要實行這些政策,光靠皇帝一個人是不行的。必須派能幹的人去地方上做官。因此,宋文帝很重視官員的選拔。下詔求賢,修復被戰爭破壞的學校,並親臨國子學考核學生,從中選拔人才。同時,宋文帝還派遣使者巡行州郡,考察地方官的政績,嚴懲貪官污吏。 南梁郡太守劉尊考,是宋文帝的堂叔,當年跟隨宋武帝劉裕北伐,立過不少戰功。可是,他為人粗暴,貪財好利。做太守時,當地發生了特大旱災,他不但沒有採取措施拯救災民,還乘機侵吞朝廷撥來的救災糧。宋文帝得知後,不徇私情,果斷地免去他的官職。 宋文帝重視農業生產和人才選拔的政策,使社會經濟逐漸繁榮起來。史書記載:宋文帝在位期間,天下太平,老百姓不用負擔繁重的徭役,租稅也很輕,糧食年年豐收。國家人丁興旺,收割後的糧食放在地里,沒人去偷,居民晚上睡覺,不用關門閉戶,這就是俗語所說的「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宋文帝在位的30年用「元嘉」作年號,歷史上把這一太平繁榮的景象稱為「元嘉之治」。[2]
劉宋武帝劉裕吸取東晉滅亡的教訓,十分注意集權於中央。他重用寒門,壓抑豪門士族,限制士族地主兼併土地。
宋武帝劉裕死後,長子劉義符即位,兩年後,輔政大臣徐羨之、傅亮、謝晦借其嬉戲失德將其殺死,立劉裕三子宜都王劉義隆,史稱宋文帝。宋文帝繼續實行劉裕的治國方略,在東晉義熙土斷的基礎上清理戶籍,下令免除百姓欠政府的「通租宿債」,又實行勸學、興農、招賢等一系列措施,使百姓得以休養生息,社會生產有所發展,經濟文化日趨繁榮。宋文帝統治時期是東晉南北朝國力最為強盛的歷史時期,史稱「元嘉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