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傅以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傅以新
  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畫家
出生   1943年
  山西壽陽
國籍 中國
母校 中央美術學院
職業 水墨畫家
知名作品 《故城夕照》《夜河奔驥》

傅以新 1943出生,山西壽陽人。1966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導師李可染、李苦禪、李斛、宗其香。中國美術家協會和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1]。傅以新在文學修養上的造詣頗深,他寫的古體詩,格律嚴謹,詩味淳厚,寫景寓情,讀之如入畫境中。正如他的畫中詩句所寫:「塞外尋春筆底遲,墜崖得句有誰知,丹青一夢誠如海,功在鐵鞋磨碎時。」著名評論家郎紹君稱他的詩有「青蓮遺意」,可見其詩家之氣質。

人物簡介

1943年生於山西壽陽,1966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山水畫科, 曾任天津美術學院教授,1994年任中央民族大學文藝研究所教授。

現為中央民族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2]。校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林業美術家協會顧問[3]

傅以新既有北方人堅韌、直率的氣質,又有江南人蘊育雅致的性格。這在他的繪畫、書法作品中都有着充分的展現。如他繪畫中的淡雅空靈、雄渾蒼厚,他法書里的靈動飄逸、依勢而取,都有一種感人的情緒渲染和宏大氣勢,折射着人生哲理和美學理念,體現出了文人所具有的深厚內涵。

背景資料

傅以新幼承家學,受過嚴格的傳統書學訓練。他說:「我走上藝術道路還是有家庭淵源的,我祖父是清朝末年的舉人,而我的父親則是國民黨時期的地方鹽運兼財政局長。他們兩個人後來又都棄官轉而從事起了教育事業。傅以新的祖父和父親的書法都比較好,所以從小我就被他們『逼』着練書法。

其實傅以新一直喜歡畫畫,在小學和中學的時候我總是參加書法繪畫小組,那時候我只是覺得好玩,沒有什麼將來要當畫家的概念。直到上初二的時候,我父親帶我去上海美術館看《宋元明清畫展》,這次經歷對我的觸動非常大,促使我產生了走向藝術道路的夢想。初三末傅以新想考中央美院附中,可是傅以新當時所在的上海並沒有設考場,於是只能作罷。

傅以新的高中是在北京上的,高二的時候,我的一個師哥考入了中央美術學院理論系,這無疑堅定了我投考美院的決心。傅以新的老師非常地支持,甚至還為傅以新這樣的學生專門騰出一間畫室,以供我們練畫用。傅以新那時畫畫可刻苦了,為了畫好人像,傅以新請我們班的同學做模特兒,整個畫了個遍。很偶然的一次機會我得到了一本《葉淺予速寫》,這本書對我考學的幫助很大。經過反覆臨摹後發現自己無論在造型能力上還是在繪畫技巧上都提高得非常快。」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這番努力,傅以新終於如願以償地跨入了通往藝術的大門,考入了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

藝術風格

傅以新的廳堂山水,大氣磅礴,雄渾樸茂,勢強境闊,氣象萬千,尤其是多種風格、多種手法營造的多種意境,時出新意於法度之中,使他的作品有天地不言之大美。由此,我想起現代山水畫大師賓虹老在題<富春山圖>時所言:「江山本如畫,內美靜中參。人巧奪天工,剪裁青出藍。」得內美,自然是得江山本性之美,是一種巧奪天工的真趣。真趣即天趣,天而真,真而美,故內美實為大美。黃氏之言立論高深,不同凡響,蘊含着深刻的文化旨趣。若以此來比擬傅先生的畫作,傅以新應是當代為數不多的得山水內美的畫家之一。內美是一種難以言喻的美,是一種含而不露、出乎本質的天性氣質,它應該大方、素樸、高貴、典雅、蘊藉、深沉,「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而形成鮮明的個性化語言。

傅以新山水語言的最大魅力,是「寫自然之性,亦寫吾人之心」。這裡說的是自然之性而非自然之象,這正是傅以新明顯地區別於當代其他山水畫家之處。正因為認識和追求如此,所以我們看到他的作品,弱化了描繪性,強化了表現性,使繪畫向「內美」、「天趣」走去,向心靈表現趨近。其代價是丟失了淺表單薄、刻露外艷,收穫的卻是心性抒發的自由與取得山水的浩然正氣及大美境象,令心物不二,使山水與自我的心性高度合一。他探索的重點是如何把帶有寫生特點的山水畫和包括筆墨在內的傳統表現形式加以更完美地融合,使自己的創作更具主觀創造性和更有民族氣派。他畫黃山的俊秀、泰山的雄強,他畫太行的壯偉、祁連山的豪放,他畫灕江的旖旎、苗鄉的清潤,他畫三峽的險峻、黃河的咆哮,幾乎每一件作品都有縝密的構思,都有精嚴的構圖,都有各不相同的筆墨,都有戛戛獨造的意境,各臻其妙,異彩紛呈。如果沒有對傳統筆墨系統進出在我、任用在我的自信和自由,傅以新以外出寫生為標誌的廳堂山水,就不可能從傳統的形神規範中「脫繭而出」,取得如此豐碩成果。從對景寫生髮展到對景創作,從自然景觀提升為藝術情境,他繼承了他的老師李可染先生的山水美學思想一路走來,不僅注意拓展傳統筆墨的表現力,還巧妙地把包括關注形、光、色在內的西畫的創作技巧,有機地融入傳統的、寫意的筆墨體系中,目的是為寫意的中國山水畫開闢更為廣闊的前景。

這位在「文革」前畢業於中央美院的藝術家,「學院式」的教育使他不僅打下了西法素描、色彩的寫實造型基礎,也使他擁有了傳統筆墨造型和書法的堅實功力,還有幸得到李可染、宗其香等大師的親聆教誨。從美院畢業到大學講堂,從講師到教授再到畫家,在近半個世紀的藝術道路上,他從未停歇過自己的腳步。在弘揚傳統山水畫的過程中,他和老師一樣緊緊抓住「寫生」這一重要環節,堅持以書法作畫法的路數,創建山水畫的新方法。

傅以新
中央民族大學教授傅以新

在他的創作中,始終尊重客觀自然之美,又忠實於自己的獨特感受,努力使其作品具有強烈的個性,具有充足的精神。他善於調動自己的全部生活、藝術修養,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追求畫面意境的完美表達;在藝術表現上,強調一個「變」字,敢於與前人、與他人的創造拉開距離,也不重複自己,手法豐富多彩,面貌常變常新最終以筆墨的「自我」和「創造」來實現造化自然之趣與人工剪裁之意。完全可以說,傅以新的廳堂山水是我們研究傳統繪畫與當代發展空間中的一個既繼承又發展的典範。

主要作品

作品參加全國美展、國畫展、全國山水畫邀請展、國際書法展、全國書法邀請展、香港中國繪畫藝術精品展、台灣中國大陸當代百人畫展及文化部、對外友協、中國美術館等主辦的赴外畫展,發表於<美術> 、<藝術家> 、《中國年鑑》、《人民日報(海外版)》、香港《文匯報》、《世界華人美術年鑑》、美國《時代報》、《華僑日報》、日本《朝日新聞》、加拿大《世界周刊》,並有《國畫家》、《中國畫》、《新華文摘》、《北京觀察》、中央電視台、中國海峽之聲廣播電台作專題介紹。

出版有《傅以新水墨畫選》,《傅以新畫集》,《傅以新專輯》等。傳記收入國內多種名人辭典和英國劍橋、美國國際傳記中心《世界名人錄》、印度《亞洲名人錄》。作品<故城夕照> 入選第八屆全國美展、《夜河奔驥》入選全國首屆中國畫展。作 品有《雲濃山醉》、《清光萬里》等。 出版有《傅以新水墨畫選》。

人物評價

用有限的文字評論傅以新似乎很難,因為他多才多藝。用同行的話說就是:畫好、字好、詩好、文好,還通音律,特別是西方古典音樂。他的畫,如用一個詞來概括,那就是——大氣。傅以新筆下的山水有一種震撼力,透過畫面深沉的氛圍,傳達出一種強烈的情緒。他的代表作<祁連春色>就曾令多少人駐足留連:連綿無盡的群山,層層疊疊推向遠方,山勢起伏涌動,形如海上波濤;橫豆半空的長雲,遮山蔽日。雲移山影動,天光下瀉,亮色的山巒如遊動的蚊龍。綠色的山坡和遼闊的高原草場,帶來春的氣息,而飄浮在天際濃雲中的祁連主峰,依然白雪皚皚。一群白鳥振翅翔飛,穿出蒼深的幽谷。正在追逐雄鷹的騎手,勒住狂奔的駿馬,眼前壯麗的山景令他們陶醉。同樣被陶醉的還有畫前的讀者。

傅以新的藝術還得益於他廣博的學識修養,這一點突顯在書法方面。他曾主持報章《小窗書法》、《書史縱橫談》專欄,對書法史料的剔偽存真,對書法精神的把握,對歷史人物的減否,都有獨到的見地。他曾受邀為多部書法專著作序,足見他在書法理論方面所獲的社會認知。然而真正展現他書法修養才華的舞台,還是書法創作。

傅以新受過嚴格的傳統書學訓練,幼承家學,大學期間又深得齊門兩大弟子李苦禪、劉冰庵的教誨,苦禪老師曾盛讚他的書法"少有老氣",以後更一發而不可收。傅以新有堅實的傳統功力,但作為畫家又很自然地把繪畫理念(不是形態)溶入書法之中,他講究字體的造型之美、點畫的搭配之美、線條的變化之美、章法的顧盼之美、內涵的雄壯之美,溶傳統典雅形質與律動的審美取向為一體,形成強有力的影響,確立了在書界的地位。

啟功先生的評價:「確有氣勢」。作品《雨步灕江岸詩》在首屆國際書法展中,被專家組予以極高點評:「點畫錯落,盤桓連綿,如珠落玉盤,又如行雲流水」可為一例;其隸書以《禮器》為本,糅入其他漢碑特點和篆書韻趣,線條充滿張力,平和雄厚中蘊涵着動勢,劉炳森先生盛讚:「用筆堅實,又能生動」,則又為一例證。

「國際書法展」專家組對傅以新的草書《雨步灕江詩》有過如下評述:「點畫錯落,盤桓連綿,如珠落玉盤,又如行雲流水」,準確地概括了他草書的特質和藝術價值。他的隸書,以漢碑為風骨,又溶入了篆書的結構和漢簡草體的筆意,強悍厚重而具裝飾美感,還體現着靈動的筆墨意趣。他的被譽為填補出版空白的竹簡版書法集<易經>和<孫子兵法> ,充分反映出他的書學水平和成就。書畫雙擅,是藝林最看重的"身份",在當今如鳳毛磷角 (這裡不包括有畫名後又以字充數的「名家字」和專作筆墨構圖遊戲的「畫家字」,傅以新儕身於這鳳毛磷角中,當之無愧。

作品賞析

傅以新書畫
傅以新書畫
傅以新書畫





























視頻

《一日一畫》 傅以新 第一講 《雄山聳翠》 2021-03-09

著名畫家傅以新 2017-02-10

參考來源

  1. 傅以新 ,中國畫家網
  2. 傅以新 ,英德隆美術館
  3. 傅以新 ,名人簡歷網